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渗吸实验和气水相对渗透率实验入手,研究泡沫性表面活性剂对气水相对渗透率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泡沫性表面活性剂会降低气相渗透率.通过加入泡沫性表面活性剂前后实验曲线对比,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实验成果,认为通常采用加入泡沫性表面活性剂来提高低渗透储层气相渗透率方法,应该重新衡量.对于泡沫性表面活性剂使用应做更仔细、更深入地实验研究.

  • 标签: 泡沫性表面活性剂 实验研究 气田 开发实验 相对渗透率 表面活性剂
  • 简介:路易斯安那滨海中新统退积层序包括10个三级层序和至少58个四级层序,平均时间跨度分别为1.1和0.19m.y.,这可与墨西哥湾盆地和全球范围内其它盆地测得时间跨度进行对比。下中新统上部到中中新统远端三级层序主要由低位前积楔,斜坡扇和盆底扇沉积组成。与此相反,中中新统到上中新统中部层序则记录了更多近陆体系域:(1)陆架上下切谷充填与向盆增厚低位前积楔近端部位之间侧向迁移,(2)陆架上周期性高水位和海进体系域。上中新统内陆架和滨海体系域大量下切谷控制着薄三级层序发育。成因格架是烃类分布一个主要影响。虽然在研究区有很好构造圈闭,但是超过90%油气储量来自于那10个三级层序,这些三级层序都是由四级体系域叠置形成三级低位域。复杂中新统地层集中在中新统三级低位体系域内油气发现引起了高频层序格架发展,而这些发展又引起了对墨西哥湾北部陆架内中新统丰富隐蔽储量开发模型产生广泛关注。

  • 标签: 陆架区 体系域 三级层序 地层格架 下切谷 构造圈闭
  • 简介:针对新疆克拉玛依风城油田浅层稠油在长期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出现地表汽窜问题,通过研究分析首次采用电位监测法对汽窜通道进行模拟,寻找关键通道和节点位置;同时研制了一种高温封堵剂,室内实验表明,其抗温可达260℃,抗压强度可达8.0MPa,具有优良封堵效果。通过对关键节点井实施封堵施工,对汽窜通道实施有效封堵,达到解决地表汽窜问题。对现场封堵施工情况和封堵治理前后电位图分析比较,验证了电位监测法在模拟汽窜通道、寻找关键井方面的准确性,可利用其大幅度地提高封堵效果。

  • 标签: 蒸汽吞吐 地表汽窜 电位监测法 高温封堵剂
  • 简介:微生物生态系统可以依赖地球深处和深海火山口水-岩相互作用产生氢气(H2)而得以生存。根据目前估算,全球海洋岩石圈通过水-岩反应(水合作用)所产生氢气量在1011mol/yr量级。最近在对陆上地下前寒武纪岩石裂缝咸水勘探中,人们发现了氢气富集程度类似于热液喷口和海底扩张中心环境,并提出了在溶解氢气量和水辐射离解作用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然而,在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Witwatersrand)盆地一个深金矿中开展区域氢气流量外推结果显示”,前寒武纪岩石因对全强氢气生产贡献可以忽略不计(每年0.009×1011摩尔)。本文中我们对以往公开和新近获得前寒武纪岩石中氢气浓度数据进行了汇总,发现人们以往低估了前寒武纪大陆岩石圈生成氢气潜力。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人们没有考虑其他生氢反应(例如蛇纹岩化),而且缺乏有效手段对在这些环境中测量氢气生成速率进行换算,以便把前寒武纪地壳在全球大陆地壳表面积中占比高达70%以上这一事实考虑在内。如果把通过辐射分解和水合反应生成氢气考虑在内,我们估计,来自前寒武纪大陆岩石圈氢气生成速率可以达到(0.36~2.27)×1011mol/yr,这个数值和海洋系统氢气生成速率相当。

  • 标签: 大陆岩石圈 前寒武纪 水-岩相互作用 生物生态系统 氢气流量 水-岩反应
  • 简介:成像测井作为第四代测井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正式开始商业应用。成像测井采用阵列化传感器技术,在井下大量采集丰富地层信息,利用遥传将采集到地层信息传到地面,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井壁二维图像或井眼周围某一探测范围内三维图像。根据预测,使用成像测井技术进行油气勘探开发与使用数控测井技术相比,可提高10%~20%油气储量。因此,成像测井技术对未来油气勘探与开发发展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文中阐述了目前常用井下成像测井原理、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并预测成像测井技术将来发展趋势。

  • 标签: 成像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 发展趋势
  • 简介:气田生产过程中生产压差的确定是气井生产关键性因素。通过对气井建立产能方程、分析采气指示曲线研究气井生产压差与临界携液流量之间关系可知:气井合理生产压差应防地层突变,井筒工况良好满足井筒气流携液能力,以渗流产生较小非达西效应为最佳。因此,气井根据其生产条件不同,则应该具有不同合理生产压差。通过对靖边气田15口井生产数据计算和分析,得出该地区一类气井、二类气井和三类气井合理生产压差分别应该控制在1.5MPa、4MPa和8MPa以内。

  • 标签: 靖边气田 气井 达西效应 合理生产压差
  • 简介:井间地震与地面地震激发/接收方式不同,其波场特征和波场成分在地下介质中均存在差异。本文介绍其基本原理并提供了模拟垦71区块产生波场快照、单炮记录、频谱响应、极性、叠加偏移剖面,分析了薄互层油气储集体井间地震弹性波场特征,为分析研究井间地震施工打下了良好基础。

  • 标签: 井间地震 波场特征 波场快照 弹性波场
  • 简介:中约为10mi(16kin),在下倾范围中超过3mi(5km)(图9)。三级前积复合体(层序组)仅仅只在沿沉积走向边上加宽[约12mi(~19km)],指示了三级(1.1m.y.)时间格架内低位三角洲沉积。这些方面与更大范围内高位三角洲存在明显差异(在“中部层序”中讨论)。

  • 标签: 油气分布 地层格架 陆架区 旋回 成熟 滨海
  • 简介:怀俄明西南大绿河盆地(GGRB)低渗透率储集层并不是一种连续型天然气藏一部分或一种以盆地为中心天然气系统一部分,它产能依赖于谜宫式有利部位开发。相反,这个盆地气田出现在常规圈闭中低渗透率、劣质储集岩中。我们研究过所有大绿河盆地中重要气田并且断定它们都出现在常规构造、地层或复合圈闭中。我们通过研究GGRB几个大气田来说明此情况,并认为从GGRB得到观测结果为其它盆地中低渗透率、充气砂岩提供见解。我们提供证据证实该盆地既不是区域性天然气饱和,也不接近束缚水饱和度,产水既常见又广泛。低渗透率储集层有一些独特岩性特征,未能全面了解这些特征已经导致了对地下流体分布错误认识。为了对气田分布控制因素以及对各单井油藏动态控制因素做出全面的评价,有必要了解随变化水饱和度和上覆岩层应力而变化天然气多相、对气体有效渗透率理解。那些在GGRB已被发现低渗透率天然气系统,正如一些人主张那样就油气系统而言不必要做特别的方法变化。我们断定对与那些在GGRB发现相似的低渗透率天然气系统,应该用一种与常规油气系统相似的和一致方法来评价。到目前为止,GGRB资源评价一直假设为一种广泛、持续型资源分布。由于未能认识低渗透率储集层一些基本要素,而导致了对在这些环境中与勘探开发投资决策相关风险低估并且很可能过高估计可动用资源水平。

  • 标签: 大绿河盆地 低渗透率 砂岩储集层 水饱和度 天然气藏
  • 简介:许多人已经在着手研究提高原油采收率(IOR)方法。但是,研究仍然停留在使用实际岩心样品定量评价油层润湿性上面。接触角是测量储集岩优先亲和性最常见方法之一。本项研究主要目的是使用悬滴法来研究油滴量、盐水矿化度、含有饱和流体岩石、油酸量和温度对碳酸盐储集岩润湿性影响。16次实验采用方法是,把10,15,20,25ml油滴分别滴入矿化度为0,50000,100000,150000ppmNaCl盐水中。做这种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油滴量和矿化度对接触角影响。在完成3次实验中,用含酸量为0.374,0.561和0.986mgKOH/g原油样品研究了含酸量对接触角影响;另有3次实验采用盐水、原油和聚合物溶液研究了含有饱和流体岩石对接触角影响;最后,有2次实验研究了温度对接触角影响。以上所有实验都采用是实际岩石和原油样品。结果表明在达到了临界水矿化度时存在着一个特定油滴量。这种临界水矿化度是油滴量对接触角没有影响矿化度。岩石润湿性下降低于临界矿化度和上升超过临界矿化度都取决于油滴量。所获取结果表明,含有饱和流体岩石在测量接触角中起着重要作用。结果还表明随着原油中含酸量增加,接触角降低。因此,预计含有低酸油碳酸盐岩油藏比含有高酸油碳酸盐岩油藏更具有亲油特性。温度和油浸流体粘度增加能使所测量接触角减小。本项研究结果形成了一个新临界矿化度概念,并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影响使用接触角技术测量润湿性一些因素。

  • 标签: 储集岩 接触角测量 碳酸盐岩油藏 提高原油采收率 水矿化度 饱和流体
  • 简介:本文描述了运用单相二维数值模型研究被两条无限或有限导流能力、互相正交裂缝穿过动态。定产量压力降落测试模拟分析表明,在井眼处存在有限导流能力(C?<500)正交裂缝情况下,井不稳定流动特性并不显示出双线性流和地层线性流阶段特征。但是,当裂缝导流能力为无限(C?>500)时,则可观察到地层线性流阶段特征。这一阶段可用来确定裂缝半长,该裂缝半长等于两条裂缝半长总和(xf+yf)。研究表明,对于任意导流能力,拟径向流阶段开始时间随着yf/xf增大而减小;当yf/xf给定时,则随着裂缝导流能力增大而增大。当裂缝导流能力为无限时,单条水力裂缝生产能力高于总长度相等两条水力裂缝生产能力。但是,当裂缝导流能力较低时,两条水力裂缝生产能力比单条缝更高。

  • 标签: 裂缝导流能力 气井动态 水力裂缝 拟径向流 裂缝半长 线性流
  • 简介:根据对基于频率各向异性多分量VSP进行分析,发现当频率增大时,横波各向异性(是根据测量分离横波之间时间延迟推导)有规则地减小。虽然一般说来,快分离横波偏振对于深检波器来说保持稳定,但是对于浅检波器来说,注意到了偏振随着频率有规律旋转(达到20°)。

  • 标签: 横波各向异性 偏振 多裂缝 组对 时间延迟 检波器
  • 简介:经济效益源于勤俭即确定购买天然气财产价格会对货币时间价值产生影响,因此这种估计与预测流量紧密相连。随着高灵敏技术发明,现在可以精确地测出气相粘度。这使得对原先被忽略影响正如平衡水汽对气井产能影响研究成为可能。此文讨论测量气相粘度技术并与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比较。此文接着借助于一个史例说明凝析水对粘度和相关产量影响。此外,还运用物质平衡计算,计算结果能展示水汽在天然气性质评估中作用。由此推断,所求得气产量受到含平衡水汽影响极大,气层中现存气量受水蒸汽影响极小。

  • 标签: 影响 时间价值 货币 技术 产量 价格
  • 简介:以盐酸(6mol/L)溶样,Eu2O3(1mg/ml)—KCl(0.2mol/L)—Ha(0.1mol/L)为底液,用差示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Eu2O3标样中微量pb^2+,测匙液pH为1.7,其峰电位在—0.38V。方法检测下限为6.2ng/10ml,方法精密度为3.4%。用于检查所制Eu2O3标样均匀度,获得了满意效果。

  • 标签: 差示脉冲阳极溶出 Eu203标样 PB^2+ 均匀度 伏安法
  • 简介:混相气水交替注入已在世界上很多油田实施,同时开展了大量数值模拟来研究速度、重力、段塞尺寸、非均质性对气水交替影响。但是关于气水交替驱油效率实验室研究还没有见到文献报道。本文报道了在玻璃珠人造岩心模型上进行了一系列气水交替驱替试验研究结果,目的在于:(1)研究一次接触混相气水交替注入法对原油采收率影响;(2)阐明驱替过程驱油机理;(3)为有效开展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基准数据系列。研究中使用玻璃珠人造岩心而不用岩心是为了使我们首次直观地观察每个气水交替试验过程中流体相互作用。一系列间接混相气水交替驱油试验是按气水比分别为1:1、4:1、1:4进行。在一定流速范围内完成这些试验以研究毛管数对驱油效率影响,并把它们驱替动态与水驱和简单混相驱试验相比较。结果表明:驱油效率是速度和气水比函数,还发现模拟用油-水和溶剂-水相对渗透率是不同,尽管事实上油和溶剂是一次接触混相。如果这一结论对油藏流体成立的话,则清楚地表明一次接触混相将影响气水交替驱油效率预测。

  • 标签: 气水交替 驱油效率 驱替试验 岩心 油藏流体 混相驱
  • 简介:从烃源岩、沉积类型、储层物性和发育因素、油气运聚特点保存条件等方面对邵家洼陷含油气系统进行研究,并对洼陷内含油气系统做了对比分析。最后确定邵家洼陷共发育三套烃源岩,并形成三套含油气系统。根据研究成果,在实际生产中重新对油气聚集有利部位部署探井,新增了石油地质储量,实现了本区油气勘探突破。

  • 标签: 济阳坳陷 沾化凹陷 储集岩特征 含油气系统
  • 简介:鸡西盆地南部是一个多期叠合和多期改造中生代断陷盆地,也是大庆探区外围含油盆地之一,其构造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勘探程度低,近两年勘探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立足于构造和断裂研究为主,对主力目的层——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两套地层发育情况和构造演化重点阐述,总结了该区构造特征和沉积相带展布特征,并在对岩性和构造油藏分布与富集规律深入研究基础上,认为成藏主控因素为:①良好储盖组合是形成油藏必要条件;②多种构造样式,为岩性一构造油气藏形成提供了构造背景;③构造运动控制了油藏形成,构造运动对于油藏形成具有显著控制作用。提出了有利含油区,为大庆外围探区后继钻井勘探提供有利建议。

  • 标签: 鸡西盆地 城子河组 成藏规律 构造样式
  • 简介:本文概述了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业技术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环境效益。文章定量证明了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业所带来环境状态改善。分析了工业和社会发展趋势。说明了一些特殊技术进步对环境改善贡献。

  • 标签: 油气勘探开发 环境协调 污染物排放 先进技术 新增储量
  • 简介:50Hz工业干扰是地震资料中一种常见噪声,由于它与有效信号频率范围重叠,影响了地震资料品质。常规消除50Hz噪声方法是陷波处理,它在切除噪声同时,也切除了有效信号。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最小平方滤波原理消除50Hz干扰波算法。它通过设计一个参考正弦道,并通过维纳滤波器来调整该参考道振幅和相位.从而使其与数据道中50Hz噪声达到最佳匹配。在时域,用数据道减去参考道,即可达到单频去噪目的。由于该方法不是在频率域实现,既可准确实现单频去噪,又可避免吉布斯现象发生,因此有较高保真度。

  • 标签: 50Hz工业干扰 陷波 正弦函数模拟 维纳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