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9年。甘肃省博物馆迎来70华诞,作为其下属部室之一的自然部也有着建部50年的历史。回顾过去,在建部初期它基本服务于学校.包括中学和大专院校.业务工作范围局限于兰州市。而近30年来,随着现代博物馆事业的形成,自然部也借鉴新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集中了一些自然方面的专业人员,工作范围波及全省。积累了一批重要的资料和标本。目前在自然标本类藏品中。包括古生物化石以及矿物、岩石、土壤、植物、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类)等已成系列。其中。一些古生物化石、动植物标本以及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标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简介:文献研究郝春文:再论敦煌私社的“春秋坐局席”活动(1/1)韩锋:几件敦煌写本《论语》白文残卷缀合研究(6/1)王杏林:敦煌本《伤寒论》校证(13/1)格桑央京:敦煌藏文PT.351占卜文书解读(22/1)安毅:五代敦煌与中原间的画稿交往———读敦煌地理文书札记(30/1)郑炳林、李强:敦煌写本《籯金》研究(1/2)王惠民:敦煌写本《请宾头卢疏》考察(21/2)赵鑫晔:敦煌愿文词语考释札记(29/2)孙伯君:西夏宝源译《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动能依经录》考(34/2)汤君:黑水城文献《庄子义》考(44/2)王冀青:英国牛津大学包德利图书馆藏斯坦因亚洲考古档案文献调查报告(54/2)刘雁翔:王仁裕《玉
简介:概念是每一门学科的基础,设若物理学没有"力"的概念,化学中没有"原子"、"分子"、"结构",那么也就不可能有两门现代科学了.更别提数学、逻辑学,完全是概念关系的运算推理.古往今来的哲学也差不多,设若马克思主义没有"物质"、"运动"、"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等这些概念,也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构建是中国考古学的弱项,这也许与中国文化偏重于形象思维、直觉的传统有关,我们对于抽象、逻辑的东西相对不那么擅长.本文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下考古学概念的构建过程与当代考古学概念的体系构成,进而思考当代考古学的发展线索、概念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国考古学在概念构建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抛砖之作,还期望同道更多认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