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章从中国舞蹈理论体系形成的哲学基础、舞蹈学理论的历史积淀与发展、舞蹈学研究方法、舞蹈学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及成就、舞蹈学科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根基、历史脉络与主要内涵。由于哲学观影响,世界舞蹈体系至少由古希腊-罗马舞蹈体系、古代印度舞蹈体系、古代中华舞蹈体系几大体系构成,在观照、应对身与心、人与自然、人与神、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三种体系分别体现出对抗的、超越的、圆融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独特的话语体系。中华传统哲学是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理论基石。中国几千年绵延不断、56个民族丰富多彩且自成体系的舞蹈文化传统积淀,是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实践基础。丰富的舞蹈图像、书面文献、乐论、“舞+”等独特而系统的舞蹈学术概念和学术范畴是建构中国特色舞蹈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传统与内涵。梳理清楚历史上舞蹈学研究中的中国学术传统,了解其形成的过程、内涵、特点等,有助于认清中国舞蹈学自身的特点和价值,也有助于充实和丰富世界舞蹈学理论体系。
简介:审美取向作为审美标准的表现形式,它是带有一定时期的认识性的活动倾向.随着人们审美追求的不断变化.将凸显此项社会文化内容的心理暗示特点。孜孜不倦地对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追求与探索.使我们更加明确的认识到该如何从艺术价值取向上.去解析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观。从而,帮助我们树立“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信念。一个舞种的审美取向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向前发展的.只有当它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时.才可能成为时代风格的主流。否则.虽然奏效于一时.但很快就会成为昨日黄花。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是建立在继承传统的文化基础之上,结合时代赋予我们的审美追求(这种追求是更多的融入了社会、历史、文化与精神等人所特有的本质需要.也即整体的审美取向。)是为中国、乃至世界舞蹈文化做出的一项杰出的历史贡献。
简介:建国后中国舞剧文体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舒巧的舞剧编创一方面继承传统舞剧戏剧观的创作风格,另一方面融汇西方现代舞剧的创作理念,经历了早期的“历史再现型”舞剧形态、中期的“情感表现型”舞剧形态和后期的“情境创生型”舞剧形态,典型地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舞剧不同文体形态的美学特色。在这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到舞剧现代性的转型,作品呈现出强烈的现代性审美特征即吸引观者的共鸣、强化观者审美体验的动力场。同时,舞剧由传统的典型形象塑造逐步进入到一种象征的表达。这种象征的表达与现代人的审美体验息息相关。正是这种现代性审美体验逐步使舞剧走向其自身的文体独立。
简介:中国古典舞从创始至今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这五十年来的每一次飞跃,都是在经历了一场场艰苦绝伦的探讨中完成的。从走出戏曲和芭蕾的“阴影”,到走进“多元”发展的新境界;从走出古代和现代的“夹缝”,到走进教材和舞台、古代和现代的“接轨”新视野;从走出犹疑和茫然的理论误区和盲区,到走进严谨、系统的理论新局面。从“走出”与“走进”两个角度出发,透视中国古典舞争论的几个焦点.从而提出建构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中国古典舞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理论系统的价值与意义,以期对长期困挠的问题和难以预测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提供个人化思考。借“走出”和“走进”加深对中国古典舞的理解,以及对舞蹈艺术形式理论系统建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