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6世纪俄罗斯多声部仪式(合唱)音乐中反映出的有关起源、背景等情况,以及作品在声部组合形态上的三种表现(可概括为支声式、依附式和对比式三类),是为世界范围内早期多声音乐中保存较为完整,发展线索较为清晰并具有特色的资料。三类形态在体现各自不同特征的同时,又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此外,作品的和声方式,包括了调式背景、不协和音状态、声部进行与低音形态、终止式等几方面,亦形成独具一格、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尤其是不协和音的手法与作用,有着令人深思的特色。俄罗斯在这时期的仪式音乐,不仅反映了俄罗斯早期多声音乐的成果,亦在一定程度上披露、显示了早期单声部音乐往多声部音乐迁移、变化过程中声部形态与和声方式的演变规律。作为早期多声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单声音乐向多声音乐演化过程中保留较为完整、最初线索比较清晰的历史数据,虽然这些作品在产生时期上要大大晚于西欧同类作品,却由于其作品的实证价值(西欧最初的多声乐谱,实质为理论范例,很可能存在了更早的实例却未能得知)而引人注目,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简介:人们在聆听音乐时应用着两种音乐感知方式.一为相对音高听觉,一为绝对音高听觉。这两种不同的音乐感知方式.取决于人们最初接触音乐时所接受的音乐训练方法。不论何种音乐感知方式.一旦在人的头脑里形成,就终生不变(对于没有接受唱名法训练而产生的无唱名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正是由于这两种不同音乐感知方式的存在,产生了各自感受音乐和创作音乐的技术手段.如唱名法方面的首调唱名和固定唱名,记谱法方面的首调唱名记谱法和同定唱名记谱法.转调方法上的“旋宫”和“犯调”.转调图式上的“顺旋”和“逆旋”,调名称谓上的“之调”和“为调”等等,由此又综合形成了我国传统宫调体系中“宫音”和“调声”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