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近年来,中国很多都把传统艺术作为自己的表达语言运用到服装上,并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风格。皮影戏作为戏曲的一个剧种,在我国很早就已存在,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艺术形态多种多样,是我国民间极具特色的传统艺术,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广为流传。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因各地曲风唱法有所不同,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皮影戏。服装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视觉性的审美艺术,是对个人品味和风格喜好的最直观的呈现,将泰山皮影艺术运用到服装创作之中,结合现代的服装审美观念和服装的设计原理,融汇创新,使得传统民间艺术得以传承与弘扬。
简介:谱例6B是克莱门斯《慈悲弥撒曲》中的《慈悲经》,建立于他自己的尚松“赐予殉爱者的慈悲”(谱例6A)之上。此尚松是比较规整的和弦织体合唱曲,克莱门斯在弥撒曲中将它改变,强化了复调化织体(见谱例6B)。改变的手法很简单,不过是将一些节拍延长,造成跨小节延留音,或改变、增加、减少某些音。值得注意的是,谱例6B的开始两小节与结束与谱例6A基本相同(最后结束和弦发生变化),但中间却使用了“拼贴”技术。谱例6B的3—5小节并非来自谱例6A,而是从这首尚松的第18—20小节(谱例6C)移植过来(将谱例6B中的方框部分与谱例6C比较)。通过对比可以看到谱例6B充满了丰富的和弦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