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人归中国人,中国人归基督”,是20世纪初比利时籍天主教传教士雷鸣远所言。这段话在中国天主教会内被广泛应用,用以描绘20世纪20年代以后天主教会内的本土化趋势。陈缘督为民初北京画界传统派大家金城弟子,在秉承其师画学精神同时,后又深受天主教驻华宗座代表刚恒毅影响,受洗入教,以陈路加之名,以辅仁大学为平台,开始了其以福音故事为题材的中国画创作历程。传教士试图通过鼓励宗教图像的本土化创作来获取社会认同,进而达到传教的目。陈缘督拥有中国画家与中国教徒的双重身份,在针对福音故事的图像化诠释之中,他的创作雄心,绝非仅仅创造一种能够被中国教民所能接受的符号模式,实际更期望这批公教美术作品,以及他所创立的宗教图像表达模式与意涵,彰显民族精神,获得民族美术的身份认同,并最终能够进入中国画史的谱系之中。陈缘督颇富理想化的绘画策略与价值建构,在努力实践的过程中,却遭遇到本土观看者的疏离与漠视。
简介:本文從儒學視角討論書法與道德的關係。儒家思想提出如下主張,即首先強調藝術家(書法家)必須要經歷一定階段的技術訓練,同時更看重藝術個性養成的過程;藝術創作過程必定也是一種道德行爲,因爲創作中勢必要展現主體觀念意志乃至社會倫理關係,而不僅僅是作者純個體的自適行爲;儒家思想也關注美學與倫理關係問題,否定藝術創作中的單純自足性,強調藝術應該服務于國家社會、契合于倫理與道統。本文從書法藝術的'倫理背景'出發,討論其倫理性的表現——'適當性',即儒學思想中'禮''義'觀念在書法中的反映,以及此背景下'平衡''中庸''中和'諸觀念對書法藝術的影響;再討論'肉、筋、骨、血、脈、氣'等概念及技術行爲與道德行爲、倫理支配之間的關係;最後就'道德評判'對書法藝術的意義進行闡述。總之,書法藝術不能簡單地看作是'純粹形式'的構成,而更是書家個性的集中表現,應被看作是在廣闊社會背景下的主體行爲的發揮與拓展。
简介:韩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的国家,在这里,传统的书法艺术倍受人们崇尚,而在韩国书坛中,提到权昌伦教授,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权昌伦教授号草丁、草亭、醴泉等;别署艺舟观、以其斋、爱竹轩、鹤阴亭、太华山民、乔南布衣、双六尊者等。一九四三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北道醴泉郡龙门面能川洞。那里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一望便知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地。权教授的先祖权文海先生(一五三四—一五九一,著名学者,文臣,字灏元,号草涧)当年曾在青瓦台做官,任及二品,著有《大东韵府群玉》、《草涧文集》等,是历代文翰、忠节的后裔。当时的房屋现已不复存在,但在原地又建起了一座新的具有韩国传统风格的建筑(现已被列为韩国文化财产)。权教授曾邀我们去过他家,从汉城需要乘飞机再转乘汽车到醴泉,在权教授家的门前挂有一个写着《醴泉法家》的匾额,四周的围墙上用一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