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西游记》里的人参果传说,源出波斯,原称Wāqwāq,大概摹拟风吹树响和娃娃哭声;但为什么用以称“倭”国,不大清楚。吃人参果的远淡背景是蒸食小孩,因为原始(性)迷信认为吃了人、尤其是保存群团精髓的儿童,可以同类相生,“保健疗疾,延年益寿”,增进灵性、生命或性能力。人形块根植物,如人参、茯苓、何首乌、蔓陀罗等,因而受到病态的关爱。参仙、人参娃娃和人参果故事则是它的美化或喜剧化。这些也都跟“焦侥”、乃至“俾格米”等小人国传说相关;除了小美牛肝茵等引起“小人国幻视症”和“菌人”之称外,这些传说还跟歧视特殊人种、残障等有牵连。而人参果树,直到某些摇钱树、枝形灯或圣诞树,都应该看做“生命树”的特殊形式。
简介:“阿尺木刮”是傈僳族“三大调”之一,广泛流传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起源于傈僳族的狩猎习俗,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源于该民族对生产生活知识、人情世态、人与自然关系的体验,是傈僳族的百科全书,也是傈僳族民众叙述历史、祈佑尘世与神界沟通的方式,是一种以山地民族独特的美学体验进行的艺术创造。自2006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政府有关单位对其采取了采集建档、建立传习点、组建歌舞队、培养传承人、培训艺人与展演等多种举措进行传承与保护,与此同时,其代表性传承人们则以师傅带徒弟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校园、进演出团等方式对其进行传承,但仍旧面临因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变、传承手段与传承环境的单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与传承对象的缺失而难以生存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