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因大量口语诗歌的流传,女诗人赵丽华成为去年文坛的焦点人物,由她的作品引发的争议,成为文坛的一个热点。同时,由于网上出现了一些“恶搞”赵丽华诗歌的事情,这场由口语诗引起的争议更加白热化了。现将各种观点综述如下:诗人流沙河接受采访时说,赵丽华的这些口语诗歌“不能算是诗”,“这些文字,有的是警句,有的是慧句”。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博客中认为:“赵丽华被变成了诗歌界的某种象征性的人物,被拉下了诗坛,变成了违背‘常识’的象征,变成了高高在上的‘诗人’糟糕的标志。”而作家李宏志则称赞赵丽华是诗歌“圣坛”上的一个圣斗士,认为她在“以一己之力与无知愚昧作战”。徐来在《新京报》上指出:“赵丽华口语诗事件”的发生基于诗在当代中国文化生活中的尴尬地位。首先,诗通常被认为是语言最前端的表达形式,同时也是最具艺术性的语言表达形式。相比其他传统文学体裁,诗更容易因为结合新方式、新思维而产生具有超越性的新形态。同时,任何技艺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必然走向技术化和专业化。虽然这种技艺最初源于人民大众,到了这个时候都已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无关。而成为了一定圈子的内部交际方式。其次,这一代网络哄客的诗歌经验大都来自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只能围绕经典审美展开训练。因此,中国基础教育中的诗歌依然停留在朦胧诗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
简介:青峰:丁香和tulips的季节来到了。我的丁香树整夜飘着浓郁的香味,在我的小房里流动着。tulips26朵红黄相间在园子里,在这样好的情绪里我想告诉你我刚翻阅了《21世纪》1994年8月号的几篇文章,得到很大的精神享受。我非常着急地阅读了陈一杨那篇关于“预夸克”的文章。因为我知道人文科学的每一个新发展的背后总有一次关于宇宙的新认识作为动力。量子力学学者与爱因斯坦的辩论与切蹉是20世纪历史学、哲学、美学、伦理学走向后现代新突破的宇宙观背景。我一直希望仔细找到20世纪微观世界学的发现与人文科学发展之间的miss-inglinks(迷失的环节),如有这方面的文章请陈先生推荐。这可能是认识20世界人类文化整体发展的关键问题。贵刊若能刊载这方面的文章就太好了。至少据我了解“解构思维”的发生与新的宇宙观有很大关系。
简介:你倔强直立的短发挺立着荆棘般的锋芒你深沉睿智的亮眸跳跃着电火般的灵光你潇洒飘动的长袍鼓荡着飓风般的力度你柔软飞扬的毛笔引爆了核弹般的能量你的八字胡须隐藏着丛生的幽默你的圆口布鞋踏平过陡立的风浪你的骨头里积淀了最多的钙质你的血液里澎湃着最烫的热望你很低很低却铸造成高大的人格你很瘦很瘦却酝酿出肥美的思想通缉令
简介:M和X是高三同学,X坐后排,M坐X前面。高三的生活有点紧张有点乏味,每天按部就班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学习,高考成了一切,奋斗高考马不停蹄!X,一个很阳光的男生,M,一个有点安静的女生;X会津津乐道中午的新闻,M歪头默默地倾听;X会偶尔问M英文,M会时不时地请教X数学;X与M如其他同学,关系平淡无奇……日子如流水般缓慢流淌……转眼高考结束,X如愿以偿去了想去的城市,读了想上的大学读了心仪的专业;M高考失利与梦想失之交臂无奈选择了复读……六月的校园很热,很安静。X唱着小调从后门进入校园;M心情低落地走在湖边……X先叫的M,两人开始聊天……告别时,想到结束的高中生活,想到自己的挫折,看着眼前这个穿着红色T恤的男生,想到以后的的分离,回想经历的一切,M发现有太多的不舍。可能是对自己的埋怨,可能是委屈,可能太伤感,M噙着泪水。X还以安慰的笑容,轻轻拍拍M的肩头……一切就这样在M心里定格成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