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地利很迷人。且不论几百年哈布斯堡王朝的帝国霸气,即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成了小小的山地共和国,其绝佳的阿尔卑斯风光,高雅的音乐文化艺术,总那么令人神往。

  • 标签: 奥地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文化艺术 共和国
  • 简介:葡萄的品质直接影响着成酒的好坏,所以有人说葡萄酒的质量在葡萄园里,酿酒师只负责保留其质量,并不能提高它。一瓶葡萄酒的质量70%来自大自然,另外的30%才归功于酿酒师。

  • 标签: 名酒 奥地利 葡萄园 葡萄酒 大自然 质量
  • 简介:<正>西德出版的《法兰克福杂志》一九七九年第十期上刊登了维也纳大学讲师文德林·施密特·登格勒的一篇专论奥地利文学的文章,题目是《不变的情感》。关于奥地利文学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提法,一种是直接从语言的角度出发的,认为奥地利文学是德语文学的一部分,称其为“奥地利国的文学”(DieLiferaturaus(?)sferreich)。另一种提法是以奥地利文学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为出发点的,称奥地利文学是“奥地利的文学”(Die(?)sferreichischeLiferatur)。后一种提法为大多数奥地利作家所采用。

  • 标签: 民族文学 德语文学 现代作家 法兰克福 语言 角度
  • 简介: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1875—1926),奥地利杰出诗人,西方现代派后期象征主义的主要代表。他出生在布拉格,是一个铁路职员的独生子,从小身体孱弱,生性敏感而好幻想,未能如他父亲所希望的那样成为一位军官,却早早地开始诗歌创作,19岁时已出版第一个诗集《生活与诗歌》(1894),从此一发而不可遏。1897年结识女作家露·安德雷阿斯·萨洛美,成为诗人生活中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不仅跟随露两次去俄罗斯旅行,会见了列夫·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而且通过这位尼采的女弟子,受到了否定资本主义文明和尼采哲学的影响。这时期他的作品有《图象集》(1902)和《祈祷书》(1905)等。后者是他的成名作,假借一个俄国修士对上帝的祈祷,赞颂自然和宇宙中无所不在的生命力,表现了一种泛神论的思想,同时也包含着对基督教神学的上帝和现世物质文明的否定。1902年受委托为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作传,三年后成为罗丹的秘书,与艺术大师的朝夕相处使他学会了对事物的观察,加深了对人生的认识。此外,他在旅居巴黎时还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魏尔伦、马拉梅的影响,使他写了许多以直觉形象象征人生和表现自身思想情感的“咏物诗”。这些诗后来结集成《新诗集》(1807)和《新诗续集》(1808)。至此,诗人的独特风格得以形成,创作走向了成熟。里尔克一生飘泊无定,虽然置身于扰攘喧嚣的大都会中,却感到十分孤独。1912年他避居到亚得里亚海滨的杜伊诺古堡,动手创作著名的《杜伊诺哀歌》。随即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打断了他的创作计划,而且进一步加深了他的精神危机。直到大战结束后的1922年,他才在法国南部的米索古堡隐居起来,一口气完成了《杜伊诺哀歌》以及《献给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1923)。在这两部诗集中,里尔克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存在的合

  • 标签: 祈祷书 里尔克 东西方 无定 比喻 列夫·托尔斯泰
  • 简介:<正>作为一名基层国土资源工作者,对土地尤为敏感并总是憧憬着她一年四季都能流光溢彩。我的职责就是为国家管好土地,盘活土地……而每每夜深人静,也就总是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笔来,抒写着关于土地的文字。——题记

  • 标签: 谷林 国土资源 花丛中 油茶林 油菜地 香气四溢
  • 简介:《上帝的小土地》是当代美国作家厄斯金·考德威尔的名篇。小说中有暴力,但并非主要情节;有情欲,但并非取悦于读者。作者展现的是劳动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上帝的天堂的彻底的失望。

  • 标签: 椅子 主意 膝盖 堂屋 衣服 吉尔
  • 简介:在明媚而慵懒的午后,静坐海边,任轻柔的海风吹拂脸颊.看海鸥在海面上飞翔.和心爱的人在优雅的小提琴曲中细细地品尝杯中的红酒……这种高雅而精致的生活方式正是奥地利小姐安杰利所推崇的。

  • 标签: 奥地利 首席代表 美好生活 红酒 葡萄酒 中国
  • 简介:王红旗:祝贺你主编的"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和你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合欢牡丹》由鹭江出版社出版问世。这是海外华文女性文学的一件盛事,作为海外华文女性文学研究的学者,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女性文学委员会的负责人。

  • 标签: 海外华文 世界华文文学 女性文学研究 王红旗 知识女性 生存境遇
  • 简介:读书自学文才初露韦编联,1933年出生在广西合山市河里镇一个壮族山村里。父亲是个农民,读过私塾,通晓文墨。家中有一柜子藏书,书桌上放着一部三十二卷木版印刷的《康熙字典》,父亲视为老师。父亲爱书如命,劳动之余就是读书,读到精彩处就大声吟诵起来。

  • 标签: 文学 作家 耕耘 土地 父亲 读书
  • 简介:美国华裔文学通过利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生动而深刻地展示了它的文化本源,它涉及到文化范式与话语问题.华裔作家在英语叙事中通过直译与改写的方式,置入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的文化符号,增强其文化象征意义,以标识出其文化身份并反映了中西语境动态复杂的整合.

  • 标签: 美国华裔文学 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 改写 利用
  • 简介:1804年至1806年间,麦里维泽·李维斯和威廉姆·克拉克带领着一队退役士兵,沿着密苏里河从圣路易斯行进到密苏里河的源头,行程八千英里,完成了新大陆发现以来第一次对大峡谷的穿越。在内战中失去一条手臂的约翰·威斯利·鲍威尔成为其中的成员,他以“地球上最壮观的景象”为题,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他如实地描述了波澜壮阔的地理画卷。

  • 标签: 敬畏自然 教育框架 土地伦理 生命 公民 语文
  • 简介:<正>鲁迅在谈到整个中国现代小说的产生时,说它“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要求的,一方面则是受了西洋文学的影响。”并说他搞小说创作:“大约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而他“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1934年,鲁迅又在他的著名杂文《拿来主义》的结论中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充分肯定了“拿来”的重要性。这是鲁迅对文艺创作中的借鉴与提高关系的概括总结,同时,也是他从创作开始时就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正是遵循了这条基本原则,鲁迅在借鉴和吸收了西方作家创作营养的同时,写出了有极大影响的前期小说。从《呐喊》和《彷徨》的创作实际来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外国作家的创作对鲁迅的影响不仅是很大的,而且有的甚至是宜接的。这种借鉴的最突出表现,首先是故事情节构思的一致性。如鲁迅《药》中华老栓用馒头醮了革命者夏瑜的鲜血为其儿子治病的故事,就和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工人和白手人》十分相似。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工人和白手人》写的是一个为工人谋幸福而被捕并因长期带着刑具使手变成了“白色”的革命者,在被送往刑场处以死刑的时候,后边却跟着一群企图能够得到一截绞死他的绳子的工人。因为,他们认为,那绞死?

  • 标签: 《狂人日记》 鲁迅 外国作家 前期小说 果戈理 《药》
  • 简介:据加拿大《环球华报》报道,加拿大不少新移民父母.都喜欢把子女送进华裔学生比例较低的小学,希望这样能够有助他们的学业。不过,“卑诗移民与多元研究中心”(MetropolisBC)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却发现.华裔同学多对小朋友提高成绩很有帮助。

  • 标签: 华裔学生 新移民 同学 子女 择校 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