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在近十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部具有特色的著作,它不仅吸收并总集了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而且表现了著者独特的思想眼光,它问世于现代文学研究的低谷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具有明显的“过渡”痕迹——它预示着旧的文学史观的结束,并为全新的文学史著作的出现奠了基石。本文从现代文学的总体面貌、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作家的师承关系与文学流派三个方面分析评介该著所揭示的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规律。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史 师承关系 思想启蒙 新感觉派 十年 象征派
  • 简介:《民商法专题研究》一书新颖之处和亮点有以下几点:一即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应当构建二元以上土地所有制,同时在二元以上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级差所有制;二是中国农民应当享受轻税少税的优惠并逐步过渡到无税;三是法人应具备独立完整的人格权,四是要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在宪法和民法等基本法律中加以保护。

  • 标签: 民商法 民商法学 中国土地所有权改革
  • 简介:本文对《磨尖掐尖》中几位教师进行了分析--语文教师费远钟胆小怕事,只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英语老师郑丽争强好胜,近乎工作狂,却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语文老师莫凡宗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却也无可奈何。指出在当今高考制度下一些尖子生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他们不堪重负走向疯狂,并进而得出结论:罗伟章的小说表达出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体现了一个作家应有的真诚与良心。

  • 标签: 直面现实 关注 真诚
  • 简介:<正>巫鸿先生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用一种观念("纪念碑性")对中国几千年间(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六朝)的礼仪建筑和艺术品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涉及政治、宗教、思想、习俗等诸多方面,固然是大手笔,读起来引人入胜。但仔细思考,其中对一些问题的研究便显得牵强。一些问题的说明缺少有必然联系的逻辑和证据,感

  • 标签: 中国古代艺术 汉画像石 光武帝 问题说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陵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底层书写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其中农民工题材写作毫无疑问成为底层叙事的一大重要分支。刘翼平的《脚手架》就是以纪实性报告文学的形式,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湖南零陵人背井离乡上广西打工讨生活的人生经历,生动地描绘出湘南农村如诗如画美景背后的生存艰辛,形象地再现了潇湘大地一代农民进城之路挣扎裂变的生命图景,堪称为一部人文关怀下的底层叙事作品,隐含着作家对城市化语境下农民工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 标签: 民工题材 《脚手架》 人文关怀 底层叙事
  • 简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表明我们党高度重视对传统伦理道德资源的继承和发展,从而将当代中国的道德发展、道德体系建设与伦理精神传统根源的关系问题再次提到学术的论域中。基于此,本文将研究的选题锁定在中国道德建设的历史承接性研究.试图在深入探究我国社会道德发展特质的基础上,解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传统美德“如何承接”的矛盾和难题。

  • 标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传统美德 历史承接
  • 简介:媒体识能力是新媒体语境下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但媒体识教育作为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存在课程建设和管理缺乏保障、专业教师媒体素养缺乏和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大学生媒体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其成功与否需要教学管理部门、教师的共同努力: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媒体识课程建设;教师要通过跨领域的互动合作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教学过程中需强化教学实践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 标签: 新媒体语境 大学生媒体识读能力 培养困境 创新途径
  • 简介:重庆作家谭长军创作的长篇小说《八德谣》通过对巴渝大地上一场农民起义的叙写,体现了作者对农民起义,对生命和对历史的深层思索以及对英雄主义精神的弘扬和讴歌。文中的起义领袖人物形象是作家历史观的总结和表达。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小说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彰显现实精神、表明民间立场、寄托人文关怀、揭示历史规律、突出巴渝文化特色是该小说的主要特征和成功之处。

  • 标签: 农民起义 哀歌 挽歌 长篇小说 《八德谣》
  • 简介:2010年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和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皆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而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之下,该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呢?《精粹教育之路》正是着眼于当下变革时期的基础教育,结合吉林省双辽市基础教育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用实例的方法论证了精粹教育之路的可行性。

  • 标签: 基础教育 整体质量 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规划 教育质量 成功经验
  • 简介: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明,社会发展呼吁大学积极参与,大学发展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与援助。现代大学在发挥其社会责任的同时,应当秉持育人为本的本质使命,守护学术自由的价值取向,坚持适度服务的社会发展伦理,明确价值中立的政治立场。现代大学社会责任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是要实现与社会主体间的良性互动,正确把握大学与政府、市场之间的张力关系;从现代大学的本质属性和组织属性明确现代大学承担社会责任的有限性;以高深知识的特性重构现代大学的分类标准,构建起学术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两大高等教育系统,明晰现代大学所履行的社会职能是多样的,实现社会责任的途径是多元的。

  • 标签: 现代大学 社会责任 双向互动 有限性 多样性
  • 简介:美国研究型大学——哈佛大学,在追求卓越中丧失了灵魂,主要原因是大学领导人的不力,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教师重科研轻教学,课程偏离了教育本质,大学生在金钱中、竞技体育中迷失了自我。因此,中国研究型大学应以此为鉴,力争实现大学领导力的回归,明确教育目标,在教学科研并重中坚守"成人",课程目标注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课程内容做到科学与人文融合、专通相结合,让大学生增强使命感,做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

  • 标签: 研究型大学 本科教育 教育本质 理性回归
  • 简介:人类社会的民族现象及其所伴随的民族问题,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复杂、最长久、也是最重要话题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古代文明延续不断的东方国家,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多民族的互动关系不仅是历朝各代最突出的社会现象之一,而且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功能。因此,中国几千年来的民族现象和各民族的互动关系,为我们解读人类社会的民族现象及其规律性运动提供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古代模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与民族——中国边疆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揭示了中国古往今来中华各民族复杂的又艰难的发展历程。

  • 标签: 民族问题 人类社会 中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政治 边疆
  • 简介:《张马丁的第八天》采用了二元对立的情节模式,这种模式的背后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碰撞与扭结,反映了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东西方文化选择中的焦虑。小说在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人类的寓言,在张马丁与张王氏的身上,能够清晰的透视到世间的荒诞与人类苦难绝望的生存困境。

  • 标签: 情节模式 文化扭结 生存困境
  • 简介:毕卓然,在大学期间,就是《大学生》杂志的校园记者。2002年在《大学生》杂志任英文版执行主编,主办全球高校访谈栏目,访问了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全球著名高校校长。2005年创办了ChinaEduventure,致力于教育领域的投资与国际合作。

  • 标签: 创造力 培养 世界 大学生 国际合作 教育领域
  • 简介:培根在论读书时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戴伟芬博士所著《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30年》(下面简称《30年》)一书当属最后者,因为该书对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研究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值得细读。

  • 标签: 课程思想 教师教育 美国 博士 耐人寻味 读书
  • 简介:当前,中国教育科学的发展正进入一个全方位、多层面、跨学科、跨部门的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阶段。如何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育科学成果,建立与完善我国教育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已成为刻不容缓、必须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李三福教授的新著《教育科研评价论》无疑将对教育科研评价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无疑对我国教育科研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 标签: 教育科研评价 评价论 教授 教育科学 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
  • 简介:林志浩先生在《鲁迅传》里,以《闲话》和《并非闲话(二)》为例,重新评价了鲁迅与陈源的立场和态度。本文从文本入手,剖析了双方论争的文章,认为林先生的结论尚有再思考的必要。文章还从文化接受和政治追求的差异等方面,论证了他们论争的缘由,从鲁迅讽刺攻击性语言的特点,论述了鲁迅的“骂人”。指出陈源害怕革命、蔑视民众和对帝国主义妥协软弱的立场、态度均表现得十分鲜明,鲁迅先生的批评当是无可指责的。

  • 标签: 文本 再思考 软弱妥协 骂人 无可指责
  • 简介: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涉及早期美国的道德伦理规范,作者把它们总结为荣誉、爱财、冒险、劳动、纯洁和勇敢等6个方面。虽然它们带有一定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色彩,但有其合理之处。这些道德伦理规范对我们今天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良好风尚、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美国 早期 道德伦理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