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年来,伴随着“入园难”问题的逐步缓解,民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从“能入园”转向“入好园”,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将逐步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提升。幼儿园教育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在明确服务质量状态的基础上,洞悉顾客(幼儿家长)对于幼教服务质量属性的感知;需要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确定幼教服务质量属性的优先权,才能进而提出服务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本研究整合Kano模型和SIPA方法,提出了基于Kano—SIPA的幼教服务质量属性探测与服务质量提升决策模型,对于幼儿园管理和幼教行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该模型不仅基于Kano模型,在考虑顾客心理感知的基础上对服务质量属性进行识别与分类,同时整合运用SIPA方法,既能分析顾客对于各质量属性的重要度感知与幼儿园在各质量属性上的绩效,又能考虑其比较标杆的绩效,从而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服务质量属性提升的优先顺序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促使幼儿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服务质量。
简介:一位美籍华人到我国讲学时感到很纳闷:怎么学生都没有“问题”向老师“发难”呢?探问其中的缘故,学生回答说:教授,您讲得太好了,我们都非常同意您的见解!这位教授颇有感触地说:“在中国做教师太容易了!要是在美国,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不断会有刁钻的甚至老师一时也不能回答的‘问题’提出来,让老师防不胜防,感到非常紧张!”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美教育观念差异的一个侧面。我们的教育强调对“权威”的认同,忽视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鼓励个体有独特的见解。在这方面我认为应借鉴别人的某些做法,切实注重对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如何去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呢?父母应做到以下“四要”:
简介:<正>朱艺宁同学是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同时她也是学校少先队中的义务心理咨询员。与专职的心理工作者、心理教师相比,学生与学生的接触机会更多,对学生最熟悉,能更及时地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只要学生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同学,保护同学的自尊心和隐私权,就能提高自身的可信度。在此前提下,学生当然愿意向同学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这往往是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代替不了的,或者说是心理咨询教师不具备的条件。近年来,少先队员朱艺宁做了一些心理咨询方面力所能及的事情,受到了大家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