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94年春乍暖还寒时。一天,《新晚报》的老总邀我去报社。我心里一沉:制止乱收费我使出了看家本领,怎么又有群众上访?哪位校长,哪位老师又惹了什么麻烦,让总编欲惩不忍,欲罢不能了?没想到按时赴邀时,他们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晚报准备搞一次全社会评选中小学十大名师活动,且不要教委出一分钱!9月10日是教师节。按说,九月是哈尔滨由暖转凉的季节。可教师节期间依然很热。要求向教师们致敬的单位今年一下子冒出来那么多:爱心公司向教师们献上了爱心,甚至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的企业也都向哈尔滨的园丁们表达了敬意。原来,这都是"评选十大名师"的热效应!在评选期间,《新晚报》在头版开辟了"我评十大名师"、"校长
简介:“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每次召开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2006年10月第100届广交会的开幕更是演绎成了国人眼中的盛会。媒体聚焦的焦点。作为广交会举办地、同时也作为三大报业集团的聚集地,广州平面媒体围绕广交会展开的报道战、宣传战自是十分激烈。各不相让。其中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为代表,四大报纸如神仙过海,各显神通,用文字和图片的力量。通过各种便捷的发放渠道.向我们充分展现了百届广交会的神采和气势。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各大报纸自身的生命和活力也表现得畅快淋漓。本文选取前期广交会报纸反应最为热烈的前三天的报道情况进行说明。
简介:本研究深度访谈四家台湾主流报纸《中国时报》《自由时报》《联合报》与《苹果日报》的8位新闻从业者,与2位从事新闻研究的学者观察、分析即时新闻发展与影响。研究发现:各报均成立“即时新闻中心”,冲刺即时新闻流量;在即时新闻优先下,新闻记者的工作型态与劳动内容,形成“新闻劳动的密度与强度大增,24小时待命”,“废文充斥,新闻内容农场化”,“追求点阅率,朝向赛马式新闻发展”;其次,新闻记者在配合报社政策,竞逐于追求即时新闻之际,即时新闻的量变造成质变的新闻专业杀手,导致:“独家新闻与即时新闻定义被翻转”,“深度新闻报道被无意义的短讯取代”,“新闻记者兼营销,自主性尽失”。
简介:国际传播的特例——海外华文报纸,是全球发行最广、种类最多的移民传媒,在五大洲超过55个国家发行。但是,以互联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挤压了报纸的生存空间。许多海外华报资金少、规模小、发行量不大,会被新媒体淘汰吗?本文对五大洲31个国家的59家华文报纸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8家报纸进行深度访谈,结论是新媒体无法淘汰海外华报。原因包括:1,当地华人的语言障碍和阅读情感;2,主办者的执着;3,报纸作为媒介质的优势,4,市场经济的空间。而目前海外华报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形态已经明朗。这一调查在实践上为海外华媒深刻认识自己和媒体环境提供参考,在理论上填补了国际传播的研究空白—移民报纸在新媒体社会环境中的生存与演变。
简介: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广电总局前身)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宣布从1995年1月1日起,全国各制片单位可直接将生产的影片发行到任何一级发行机构,乃至电影院。此举旨在打破通过省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逐级向下发行影片的既定模式。连同1993年一月发布的《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即“广电字3号文件”),决定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不再对国产影片统购包销,各制片厂可以直接同地方发行放映公司进行出售地区发行权、单片承包、票房分成、代理发行等多种形式的交易。中国内地电影体制改革由此迈出了重要一步,各电影制片厂亦开始着手内部机制的改革。电影的生产方式也不再由国家单独投资,而准许企业投资甚至与港资和外资联合投资。1994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