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成为一名记者那年秋天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采访,手机里忽然收到一位通讯员的短信息。采访过后打开一看,原来不是采访通知,也不是报料,而是祝福语——祝福记者在自己的节日里一切顺利。
简介:尽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出国留学,可时值高考迫近,独木桥上的人仍然不少。他们有个大学梦。梦境一时真一时幻。武汉大学毕业生的这篇文章无疑将他们拉回了现实。在武汉大学优秀毕业生眼里,大学已经失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成了名利场。学生们混文凭,老师们混职称。他不愿走寻常路,从而发问:"到底是我疯了,还是社会疯了?"
简介:
简介:<正>1876年12月2日,这个历年高考试卷中从未出现的日子,在中国外交史上却有着重要意义。这一天,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拖着病残之躯,以清政府钦差大臣、署礼部左侍郎、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
简介:本文试图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借助《新民晚报》海外版的十年历史,来寻找华文对外传播的生态位,以及遗传和变异的轨迹,认识和了解其在非母语环境当中的共生与竞争处境,总结其创造性地适应环境的创新扩散方式和生存经验,为华文对外传播的进一步拓展寻找经验和规律。
简介: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办报也是这样。尤其在新闻同源、信息重复、报纸“火并”的今天,每家都想“铁骑突出”,杀出重围。这个时候,一种类似战时情报机构的“新闻监测”业务渐渐浮出水面,并且在传媒大战决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记者:因为名字,我认定了你——一位后生记者写在2006年记者节前夕的随想
我真实的大学生活——摘自一位武汉大学毕业生对大学教育的反思
一手拿针管 一手拿笔杆──记济南军区153医院三位女报道员
当前宣传思想战线第一位的任务——学习江泽民同志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体会
孤独的先行者——慈禧派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
华文对外传播的生态位分析与发展策略——以《新民晚报》海外版为例看华文对外传播的创新扩散
发挥新闻监测“战时谍报”功能——南方报业内部网“新闻信息快车”已成独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