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六十年代,当电视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时期,人称“传播学怪杰”的著名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接连发表了三本论述传播媒介的著作:《古腾堡的灿烂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1962)、《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1964)和《媒介即讯息》(1967),提出了他的以“媒介即讯息”为中心论点的媒介理论。他以一系列大胆创新的论断,呼唤人们研究传播技术/媒介除运用于传递讯息内容以外它本身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讯息——各种传播媒介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一时,麦克卢汉不仅在学术界声名大噪,而且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倍受重视。他的新颖论点,启发、吸引了许多学者对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性质、特点和社会作用进行研究。
简介: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基于公众情境理论与理性行为理论相结合的视角,考察了512名中国高校在校生的慈善募捐行为,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比较了三种模型,即情境支持模型,信息获取一行为意向模型和行为意向—信息获取模型的拟合程度。最优拟合模型——信息获取一行为意向最简约模型指出,个体的问题认知首先预测其对募捐相关信息的获取,而后信息获取又与个体的态度和主观规范一起预测其募捐行为意向。同时信息获取对主观规范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募捐行为产生的内在机制,同时也为促进我国公众的慈善募捐行为提供了建议。
简介:通过对92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隐私法规作比较分析,本文发现:1.敏感信息/数据是个人隐私与数据保护的核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80.34%)的法律体系中有明确定义或分类;2.这些定义或分类可概括为两种模型:“欧盟标准”和“欧盟标准加犯罪记录”。同时,本文对2004年6月至2016年6月以来中外200个规模最大的数据泄露案例作比较分析发现,财务信息等个人数据虽不在多数国家的敏感数据之列,在现实中被盗取、侵犯和泄露的风险、概率却比敏感数据更高,成为一种“现实悖论”。作者运用西方学者关于全球性的“人类尊严”和“生命神圣”等“原生规范”解释这种悖论与差异,并建议从隐私的“尊严”和“财产”双重属性视角重新定义敏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