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记者、通讯员采写新闻,与被采访者面对面交谈,并随手记在采访本上,似乎是正儿八经的采访了。有人觉得只有经过这样的“正式采访”,才能写出新闻来。其实,好多不错的新闻往往是从“非正式采访”中发现的,有些还是“正式采访”中发现不了的。从不带采访本的闲谈中发现新闻。“记者除了睡觉,都在工作”。平时不露身份,利用坐车、散步、等人的时间与人闲聊,可以发现很多有价值的新闻。有一次,我路过一个乡,为了今后采访方便,请乡长把各村书记、村长的名单写给我。他写了好一会,只写出三分之二,又去找秘书帮助补充。我就问:“怎么,这些人你不知道?”他说村级班子刚调整,换了一半人。但我认为正因
简介:新闻文风本属行业话语,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突出了共性要求,具有明确的风格指向。新闻文风隐含着文本与受众的关系,在延安时期成为群众话语的子话语,完成了话语的跨越。此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和技术因素影响了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贯彻执行,党的高层反复言说,重建这一话语,看重的正是对受众的亲和力和影响力。改版创新、'三贴近'和'走转改'等社会行动,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把握话语权,引领社会的努力。新媒体时代的业态转型带来新的契机,党报、党台转型为新型主流媒体,当群众、受众、用户三者融为一体时,长久以来的不良文风问题可能得到根本性的缓解。究其实,文风问题属于新闻作品的形式范畴,强调文风的转变表面上是强调形式,目的在于转变内容。新闻作品言之有物,真正尊重新闻对象,热切回应新闻对象所关心的问题,才能最终构建优良文风话语。就现实而言,新型主流媒体在有效下载量和有效用户黏性方面任重道远,新闻文风话语的重建和社会行动具有召唤新闻内容突破的意义。
简介:中国自古有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话足以证明,以文字为载体的新闻,是有温度的。新闻的“温度”,即为传播者的人文高度。传播“有温度”的电视新闻,就是媒体以理性的温情去传播、观照并解读新闻要素,找到与时代、与民众需求相契合的传播亮点。那么,作为电视新闻中最能传情达意的灵魂人物的播音员、主持人,该如何准确定位,“有温度”地传递新闻正能量呢?一、重构责任是传达“有温度新闻”的基础播音员、主持人是一种特殊职业,因占有媒介资源便利,从而在公共事件或私人空间拥有更多话语权与影响力。在大数据的自媒体时代,以微博为例,播音员、主持人的粉丝动辄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也不足为奇,其只字片语一呼百应、具有极大感召力。这个时候,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行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既有职业素养维度、亦有公序良俗维度。正如美国电影《蜘蛛侠》里的那句名言:能力多大,责任多大。那么,播音员、主持人该如何担负起社会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