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剪切弹性成像(SWE)对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会阴体特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64例SUI患者作为SUI组,另选取同期70例健康已育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一般信息采集、二维超声及SWE检查,获得静息及最大Valsalva状态时会阴体的长度、高度、周长、面积及其弹性模量的最大值(Emax)、平均值(Emean),绘制ROC曲线以评价弹性模量值对SUI患者会阴体特性的评估效能。结果静息状态下SUI组会阴体长度、高度、周长及面积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0.291,0.082,0.063);在最大Valsalva状态时SUI组会阴体长度、高度、周长及面积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10,0.001,0.008)。静息状态下SUI组会阴体Emax、Emean虽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61±9.81)kPa对(34.66±10.38)kPa,(27.43±9.78)kPa对 (26.97±8.85)kPa,均P>0.05];而最大Valsalva状态时SUI组会阴体Emax及Emean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73±8.03)kPa对(58.06±10.02)kPa,(35.78±7.89)kPa对(44.33±9.62)kPa,均P<0.001]。绘制最大Valsalva状态时会阴体Emax、Emean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647,Emax对会阴体特性的评估效能高于Emean。结论二维超声联合SWE技术可定量评估会阴体的特性,为SUI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 标签: 剪切波弹性成像 压力性尿失禁 会阴体 弹性模量值 硬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下丘脑芳香化酶在七氟烷麻醉致新生大鼠癫痫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新生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5日龄,体重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组)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福美司坦+七氟烷组(F组)。监测新生大鼠皮层脑电图(EEG),30 min后F组皮下注射福美司坦2 mg/kg,C组和S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皮下给药后30 min时S组和F组吸入6%七氟烷麻醉诱导3 min,随后调整为2.1%麻醉维持57 min。记录七氟烷麻醉期间癫痫总持续时间、单次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EEG记录结束后剖腹,左心室穿刺取血行血气分析及ELISA法检测皮质酮水平;取脑组织,冰块上迅速分离下丘脑,采用PCR法检测下丘脑芳香化酶mRNA、Na+-K+-2Cl-共同转运体1(NKCC1) mRNA和Na+-K+共同转运体2(KCC2) mRNA的表达。结果C组未见癫痫。与C组比较,S组和F组皮层癫痫总持续时间和单次持续时间延长,发作次数增加,血清皮质酮浓度升高,下丘脑芳香化酶mRNA表达上调,NKCC1/KCC2 mRNA比值升高(P<0.05);与S组比较,F组皮层癫痫总持续时间和单次持续时间缩短,发作次数减少,血清皮质酮浓度降低,下丘脑芳香化酶mRNA表达下调,NKCC1/KCC2 mRNA比值下降(P<0.05)。结论下丘脑芳香化酶表达上调参与了七氟烷麻醉致新生大鼠癫痫发生的过程。

  • 标签: 芳香酶 下丘脑 麻醉药,吸入 动物,新生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发散式体外冲击(rESWT)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康复科就诊的106例S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ESWT组、运动组及常规理疗组。3组患者均积极配合家庭康复锻炼,rESW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发散式体外冲击治疗,运动组则辅以系统运动训练(包括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控制训练及肌腱拉伸训练等),常规理疗组则辅以痛点超激光及低周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3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CMS、SF-36各项指标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运动组CMS疼痛评分、总分明显优于常规理疗组水平(P<0.05);rESWT组疼痛、日常生活、运动范围、肌力评分及总分[分别为(13.9±2.1)分、(16.6±3.0)分、(34.1±5.1)分、(23.4±6.8)分及(87.9±6.8)分]均明显优于运动组及常规理疗组水平(P<0.05)。运动组SF-36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理疗组水平(P<0.05);rESWT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精神健康5个维度评分[分别为(87.5±15.2)分、(83.2±11.2)分、(80.9±9.7)分、(82.9±8.6)分及(85.9±7.6)分]均明显优于运动组及常规理疗组水平。结论rESWT对SIS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与运动康复疗法及常规物理疗法比较,SIS患者经rESWT治疗1个月后其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均能获得更显著改善。

  • 标签: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肩关节功能评分 简明健康调查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剪切弹性成像(SWE)和Kindlin-2用来判断乳腺结节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102例乳腺结节患者,共102个结节,每例患者在手术或粗针穿刺前均行SWE检查。取得的组织进行天狼猩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原纤维和Kindlin-2水平。依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64例共64个结节:43例纤维腺瘤、11例腺病和1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恶性(38例共38个结节:均为浸润导管乳腺癌)2组。2组间SWE指标(Emax、Emean和Emin)、胶原纤维和Kindlin-2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Emax和Emean的诊断效能,所有乳腺结节中胶原纤维强度和Kindlin-2表达水平与SWE指标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浸润性导管癌的Emax、Emean、胶原纤维和Kindlin-2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结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9.74±98.77)kPa vs(35.42±19.42)kPa,(65.91±60.71)kPa vs(18.29±13.83)kPa,80.25±8.51 vs 30.77±5.32,231.77±4596.01 vs 885.75±417.77;t=9.830、7.196、36.17、14.3,P均<0.05]。Emax与Emean值诊断恶性结节的最佳截断值是55.86 kPa和20.40 kPa,敏感度分别为83.30%和72.20%,特异度分别为88.90%和77.80%。胶原纤维强度、Kindlin-2表达均与Emax呈正相关(r=0.89、0.88,P均<0.001),但是与Emean无相关性。结论Emax、Kindlin-2和胶原纤维水平与乳腺结节恶性程度有关,SWE与Kindlin-2结合可判断乳腺结节纤维化程度,可用于诊断浸润性导管癌。

  • 标签: 乳腺结节 硬度 Kindlin-2 胶原纤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及其边缘带剪切弹性成像(SWE)定量参数与定性指标在乳腺癌Ki-67表达分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80例乳腺癌患者(82个病灶)。利用灰阶超声测量病灶最大径,应用SWE定性观察是否有硬环征,定量测量病灶内部及其边缘1 mm、2 mm周缘范围SWE弹性模量值。以免疫组化结果为金标准,应用ROC曲线分析比较各项定性及定量指标、SWE弹性模量值以及联合方法评估乳腺癌Ki-67表达分级的效能。结果82个病灶中Ki-67低表达组33个,高表达组49个。灰阶超声测量最大径≥2 cm评估乳腺癌Ki-67表达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3%、84.8%。病灶SWE硬环征评估乳腺癌Ki-67表达分级的AUC为0.83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6%、87.9%。高表达组病灶周缘2 mm区域弹性模量最大值(E2Smax)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01),在SWE各定量参数中具有最高的AUC值,其AUC值为0.719,最佳截断值为95.86 kPa,其判定Ki-67表达分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4%、72.7%。硬环征联合最大径联合诊断的AUC为0.88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8%、78.8%。E2Smax联合最大径判定Ki-67表达分级的AUC为0.80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69.7%。结论乳腺癌及其边缘带灰阶超声及SWE定量参数和定性指标对评估Ki-67表达分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其中最大径、硬环征和E2Smax诊断效能较高,尤其硬环征与最大径联合的综合诊断效能最佳,可为早期判断病灶侵袭性和治疗后预后评估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弹性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体外冲击治疗联合麻醉剂使用对于慢性足底筋膜炎的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10月所有关于体外冲击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特征提取,使用Cochrane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评估。采用RevMan 5.3版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受试者共1489例,其中体外冲击组779例,对照组7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冲击组可缓解疼痛(OR=1.93,P<0.00001)和改善功能(OR=1.92,P<0.00001),且麻醉剂的使用并不会影响结局指标(OR=2.19,P<0.01)。不同治疗模式(聚焦式和放射式)或不同治疗强度(中、高能量)的体外冲击治疗足底筋膜炎均同样有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SWT可显著缓解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步行功能,在干预过程中使用麻醉剂不会影响疗效,且不同的治疗模式(聚焦式和放射式)或不同治疗强度(中、高能量)的体外冲击治疗足底筋膜炎均有效。

  • 标签: 慢性足底筋膜炎 体外冲击波 麻醉剂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转铁蛋白(TF)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QRS时限、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CHD发生的影响因素及血清Hcy、TF诊断CHD的价值,并分析血清Hcy、TF水平与NYHA分级、QRS时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Hcy、TF水平及QRS时限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TF水平及QRS时限、NYHA分级是影响CHD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Hcy、TF联合诊断CHD的AUC(0.855)>Hcy(0.775)>TF(0.757),灵敏度为76.47%,特异度为82.67%;观察组NYHA分级Ⅲ级者血清Hcy、TF水平高于Ⅰ级、Ⅱ级者(P<0.05);观察组QRS时限≥110 ms者血清Hcy、TF水平高于<110 ms者(P<0.05);血清Hcy、TF水平与NYHA分级、QRS时限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cy、TF与CHD患者NYHA分级、QRS时限均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评估心功能、判断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提供循证指导。

  • 标签: 冠心病 同型半胱氨酸 转铁蛋白 QRS波时限 NYHA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放散式体外冲击和超声引导下局部阻滞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的足底筋膜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冲击组(n=50)和阻滞组(n=50)。冲击组使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治疗,高能量手柄,探头15 mm,频率10~15 Hz,治疗压力1.0~2.0 bar,冲击次数2 000次,每5日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阻滞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局部穿刺注射治疗,注射镇痛液3~5 ml(复方倍他米松1 ml+2%盐酸利多卡因3 ml+0.9%氯化钠2 ml),1次/周,2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和首次治疗后1周,末次治疗后1、3个月时早晨起步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记录两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冲击组和阻滞组完成试验者各45、4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各时点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首次治疗后1周和末次治疗后1个月时,阻滞组VAS评分均低于冲击组(P均<0.05),但末次治疗后3个月时冲击组VAS评分低于阻滞组(P=0.040)。冲击组首次治疗后1周、末次治疗后1个月时VAS 0~3分患者例数少于阻滞组(P均<0.05);末次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冲击组和阻滞组优良率分别为88.9%、75.6%(P>0.05),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两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8±3.3)分、(6.3±2.9)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放散式体外冲击和超声引导下局部阻滞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操作简单,无创伤性,患者满意度更高。

  • 标签: 体外冲击波治疗 足底筋膜炎 注射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搏动对射刀肺部动态追踪肿瘤位置不确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肿瘤位置距离心脏位置较近的患者,导出其肺部动态追踪系统采集的治疗过程中的肿瘤运动位置曲线。对导出的肿瘤运动位置曲线进行滤波分析,将<1 Hz的呼吸运动波形和>1 Hz的心脏搏动波形进行分离。依据患者的滤波结果,按是否存在>1 Hz的心脏搏动波形,将患者治疗追踪数据分为两组。依据治疗时追踪系统采集的X线影像数据,比较两组治疗分次之间的追踪误差。结果对于准确建立心脏搏动模型的患者,身体左右、头脚和腹背方向,相关模型追踪误差分别为(1.45±0.99)、(0.46±0.21)、(0.70±0.54) mm;对于未准确建立心脏搏动模型的患者,身体左右、头脚和腹背方向的追踪误差分别为(1.52±1.17)、(0.63±0.37)、(1.07±0.62) mm。前者射刀肺部动态追踪系统的追踪误差比后者在头脚、腹背方向分别减少28.34%、34.86%(P<0.05)。结论准确建立心脏搏动模型,射刀肺部动态追踪系统的追踪精度将大幅提高。

  • 标签: 肿瘤/射波刀疗法 肺部动态追踪 追踪误差 内靶体积外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P离散度(Pd)及P向量振幅(PVM)与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84例,根据术后是否房颤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所有患者术后24 h内记录12导联心电图,使用计算机化测量系统自动测量最大P时限(PWDmax)、Pd、P振幅(PWA)和基于PWA计算的PVM,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及与复发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21.5±16.6)个月,32例(38.1%)患者复发。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患者的PVM明显降低[(0.12±0.05)mV比(0.15±0.04)mV,t=-4.058,P=0.003]。两组患者的PWDmax和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通过观察不同临界值发现,PVM≥0.11 mV对预测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有一定价值,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56%、阳性预测值为50%、阴性预测值为8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VM对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能力独立于其他临床特征(HR=0.415,95%CI:0.190~0.907,P=0.027)。结论PVM与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有关,当PVM≥0.11 mV时对预测术后房颤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P波时限 P波离散度 P波振幅 P波向量振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塞冬分类标准下的卵泡期长效长方案、黄体期短效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在卵巢低反应人群中的治疗效果,为卵巢低反应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的,且根据塞冬分类标准筛选卵巢低反应预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因素分为低年龄组(<35岁组)和高年龄组(≥35岁组),进行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249例,其中低年龄组410例,高年龄组839例。在低年龄组中,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相对比于黄体期短效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数[(5.6±3.6)枚比(4.6±3.2)枚比(2.4±1.7)枚,P<0.001]和可移植胚胎数[(2.2±1.6)枚比(1.6±1.6)枚比(1.1±1.1)枚,P<0.001],更低的移植周期取消率[20.8%(33/159)比 39.5%(49/124)比69.3%(88/127),P<0.001],更高的妊娠率[40.9%(65/159)比29.0%(36/124)比15.7%(20/127),P<0.001]和活产率[31.4%(50/159)比23.4%(29/124)比12.6%(16/127),P<0.001],三种治疗方案的种植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年龄组中,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相对比于黄体期短效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数[(3.9±2.8)枚比(3.1±2.3)枚比(2.5±1.8)枚,P<0.001]和可移植胚胎数[(2.8±2.0)枚比(2.4±2.0)枚比(2.1±1.7)枚,P<0.001],但三种治疗方案在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预期卵巢低反应的年轻患者,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比黄体期短效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拥有更好的临床结局。值得强调的是年龄越大,妊娠结局越差,另外应根据卵巢低反应患者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波塞冬标准 卵巢低反应 控制性卵巢刺激方案 受精,体外 活产
  • 简介:摘要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睡眠时间与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收集2018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接受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的1 75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按夜间睡眠时长将患者分为短(≤6 h)、中等(>6 h且≤8 h)和长夜间睡眠时间组(>8 h)。baPWV≥1 600 cm/s定义为动脉硬化。短、中等和长夜间睡眠时间组baPWV≥1 600 cm/s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9.7%,30.8%和38.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中等夜间睡眠时间组相比,长夜间睡眠时间组和短夜间睡眠时间组baPWV≥1 600 cm/s的OR值分别为1.317(P<0.05)和1.169(P>0.05)。对性别进行分层,与中等夜间睡眠时间组相比,女性和男性患者长夜间睡眠时间组baPWV≥1 600 cm/s的OR值分别为1.735(P<0.05)和1.131(P>0.05)。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长夜间睡眠时间与baPWV升高有关,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睡眠时间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糖尿病,2型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隐匿性左外侧游离壁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在心室起搏下消融过程中,冠状静脉窦A激动顺序由冠状静脉窦远端最早突然变为近端最早,并可诱发以心房激动顺序存在的心动过速。于右心室反复行希氏束不应期心室刺激(RS2)均未提前下一A,似乎不支持旁路参与,左心室RS2证实为经第2条左侧房室旁路逆传的O-AVRT;消融成功。

  • 标签: 心动过速,房室旁路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二尖瓣峡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MR弹性成像(MRE)与超声实时剪切弹性成像(SWE)评估兔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2020年3月至11月间选取20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只)和肝纤维化组(160只)。将四氯化碳(CCl4)与橄榄油体积比为1∶1配成50%的CCl4油溶液,肝纤维化组实验兔皮下注射50% CCl4油溶液。第1~3周每周注射1次,剂量为0.1 ml/kg;第4~6周每周注射1次,剂量为0.2 ml/kg;第7~16周每周注射2次,剂量为0.1 ml/kg。对照组实验兔皮下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肝纤维化组及对照组在第4、8、12、16周末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别随机选取40、10只进行MRE和SWE检查,分别获得肝脏弹性硬度值(LS),记为LSMRE、LSSWE。检查结束后处死实验兔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Scheuer纤维化分期,分为F0~F4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间LSMRE、LSSWE的差异;LS值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LSMRE、LSSW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共162只实验兔纳入研究,其中F0期38只、F1期33只、F2期35只、F3期31只、F4期25只。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间LSMRE、LSSWE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5.29、102.40,P均<0.001)。LSMRE、LSSWE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0.93、0.81,P均<0.001)。LSMR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F1、≥F2、≥F3、≥F4期的AUC分别为0.955、0.967、0.996、0.980,LSSWE的AUC分别为0.856、0.880、0.974、0.953。LSMR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F1、≥F2的AUC高于LSSWE(Z=2.93、3.29,P=0.003、0.001),诊断≥F3、≥F4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1.68,P=0.115、0.093)。结论MRE及SWE技术均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实验兔肝纤维化分期,MRE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效能优于SWE。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剪切波弹性成像 肝纤维化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转铁蛋白(TF)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QRS时限、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CHD发生的影响因素及血清Hcy、TF诊断CHD的价值,并分析血清Hcy、TF水平与NYHA分级、QRS时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Hcy、TF水平及QRS时限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TF水平及QRS时限、NYHA分级是影响CHD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Hcy、TF联合诊断CHD的AUC(0.855)>Hcy(0.775)>TF(0.757),灵敏度为76.47%,特异度为82.67%;观察组NYHA分级Ⅲ级者血清Hcy、TF水平高于Ⅰ级、Ⅱ级者(P<0.05);观察组QRS时限≥110 ms者血清Hcy、TF水平高于<110 ms者(P<0.05);血清Hcy、TF水平与NYHA分级、QRS时限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cy、TF与CHD患者NYHA分级、QRS时限均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评估心功能、判断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提供循证指导。

  • 标签: 冠心病 同型半胱氨酸 转铁蛋白 QRS波时限 NYHA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在儿童伊茨-耶格综合征(PJS)中的应用价值及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21年9月确诊33例PJS患儿的年龄、性别、家族史、临床症状、小肠镜检查及治疗情况、息肉切除数目、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外科手术情况、复发及随访等临床资料,并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33例PJS患儿,均接受至少1次单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9.00±3.13)岁。患儿主要表现为黑斑(33例)及消化道多发息肉(31例)。黑斑分布:口唇33例,同时伴随手指末端3例,脚趾末端2例,指趾末端6例。手术过程中共切除息肉391粒,以空肠息肉为主(37.08%,145/391粒)。11例PJS患儿发生肠套叠,其中小肠套叠占90.91%(10/11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0例(30.30%,10/33例),因急性难治性肠套叠接受外科手术占72.73%(8/11例)。术中出现肠穿孔1例,出血2例,予止血夹封闭及外科手术治疗均完全恢复。年龄>8岁患儿空回肠息肉和巨大息肉发生率均高于≤8岁患儿[92.55%(149/161粒)比7.45%(12/161粒),96.20%(76/79粒)比3.80%(3/79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54、8.711,均P<0.05);不同年龄段内肠套叠的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PJS患儿中,57.58%(19/33例)术后1~3年复发,随访至今无癌变病例。结论PJS患儿小肠息肉常见,单气囊小肠镜在PJS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可靠,安全性高;8岁以上患儿易发生空回肠息肉及巨大息肉,建议对8岁以上PJS患儿至少完成1次小肠镜检查。

  • 标签: 小肠镜 儿童 波伊茨-耶格综合征 并发症 治疗时机
  • 简介:摘要低能量体外冲击(Li-ESWT)是一项非侵入性技术,可促进细胞和神经纤维再生及血液循环。对于血管源性和部分神经源性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该技术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就Li-ESWT在ED康复中的应用做一综述,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 勃起功能障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患儿慢性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就诊的KHE患儿共159例,其中男88例,女71例,KHE发病时的平均年龄为10.5个月,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15.1个月。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并进行至少3年的随访。回顾临床特征以分析慢性淋巴水肿的可能原因、淋巴水肿的程度、危险因素和治疗策略。结果61.6%(98/159)的患儿发生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病变累及四肢占58.5%(93/159)。159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4.6年,18例患儿在KHE发病1年后通过淋巴显像诊断为慢性淋巴水肿,且均为单侧肢体受累,并伴有同侧KHE。淋巴水肿在病变累及四肢、病灶较大(≥10 cm)和混合型病变的患儿中更为常见(P<0.01)。14例患儿在转诊后接受了西罗莫司治疗,其中10例转诊时发现肢体肿胀,其余4例在转诊后西罗莫司治疗期间出现肿胀。随访期间有12例患儿接受了加压治疗。末次随访时,患儿淋巴水肿均未完全消退。结论慢性淋巴水肿是KHE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其发生率为11.3%,病变累及四肢、病灶较大(≥10 cm)和混合型病变为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应当密切鉴别并检测慢性淋巴水肿的发生,予以患儿个体化治疗。

  • 标签: 血管肿瘤 卡波西血管内皮瘤 淋巴水肿 卡梅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痛点与穴位采用体外发散式冲击联合揿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肩周炎患者60例,年龄、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痛点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各30例。痛点治疗组于肩周痛点进行冲击治疗,每5日治疗1次,共5次。联合治疗组则在痛点冲击治疗基础上,对肩髃、肩髎、肩贞、天宗、曲垣进行穴位冲击治疗,然后以揿针于以上穴位埋针,每5日治疗1次,共5次。于治疗前及各次治疗后,记录数字等级评分(NR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RS、C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各时点N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385,P<0.01),并且测试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F=6.027,P=0.001),组间比较N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916,P<0.01)。两组患者治疗各时点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7.769,P<0.01),并且测试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F=5.939,P=0.001),组间比较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55,P=0.023)。结论痛点冲击治疗和痛点与穴位冲击治疗联合揿针治疗肩周炎均有效,但后者效果更佳。

  • 标签: 肩周炎 高能量冲击波 穴位 揿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