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方案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炎的改善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鼻咽癌放疗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皮肤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发生程度、疼痛性评分、舒适性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射性皮炎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适性评分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皮肤护理方案能有效降低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和皮肤镜在基底细胞癌(BCC)术前精确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组织病理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确诊的33例BCC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36处BCC皮损的高频超声及皮肤镜检查结果。根据病理类型将病灶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两组间超声和皮肤镜特征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超声和皮肤镜下特征的对应关系通过简单匹配系数进行分析。结果高危型BCC皮损4处,低危型皮损32处。二组间的超声表现重叠大,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点状强回声和后方回声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24处(75%)低危BCC病灶局限于真皮层内,4处高危病灶均累及皮下组织,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5例BCC皮损,除了临床易于发现的皮损外,超声可发现临床易被忽略的微小病灶或深度不可见的病灶。高危组和低危组BCC的皮肤镜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4处高危型BCC均未见轮幅样区域、乳红色无结构区、粟粒样囊肿、粉刺样开口或彩虹模式。超声下皮损内点状强回声与皮肤镜下粟粒样囊肿的简单匹配系数为36.1%,表皮层强回声不连续与皮肤镜下溃疡或糜烂的简单匹配系数为75.0%。结论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可以为术前判定BCC病灶的风险性提供重要信息。皮肤高频超声可显示临床易被忽略的潜在病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00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皮肤点刺试验(SPT)的300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0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中荨麻疹患者118例(39.33%),特异性皮炎患者147例(49.00%),湿疹35例(11.67%),以女性患者居多。吸入组中排名前5的变应原分别为粉尘螨(67.00%)、屋尘螨(61.33%)、蟑螂(48.67%)、狗皮屑(25.67%)与禾本谷类(23.67%),食入组排名前5的变应原分别为牛奶(45.67%)、鸡蛋(42.33%)、小虾(28.33%)、蟹肉(21.67%)与黑胡椒(19.33%)。不同性别及不同疾病患者粉尘螨、屋尘螨等主要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组患者这些主要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能有效寻找变应原,其中粉尘螨、屋尘螨、蟑螂、狗皮屑、禾本谷类、牛奶、鸡蛋、小虾、蟹肉以及黑胡椒为主要变应原,为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踝前静脉网移植在趾撕脱离断再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应用携带足背外侧静脉弓的外踝前静脉网,倒置桥接修复双侧趾动脉与第1跖背动脉治疗趾撕脱离断伤患者5例,其中重物挤压伤4例,缆绳绞伤1例;趾骨间关节处离断1例,近节趾骨水平离断3例,跖趾关节处离断1例,双侧趾神经血管束均有不同程度的抽脱。术后1、3、6个月及1年进行门诊随访,测量足趾TPD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足趾均成活,5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随访,平均10.6个月,足趾TPD 11~15 mm,跖趾关节活动度73°~105°。结论外踝前静脉网解剖恒定,分支数目较多,管径与趾动脉匹配,切取时可携带足背腓侧静脉弓,有足够的长度,解决了撕脱伤动脉缺损的难题,简化了手术操作,是治疗复杂趾撕脱离断伤的理想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屈膝踏足逆行再植法在趾旋转撕脱离断再植术的优点和缺点及应用体会。方法2016年1月-2021年6月,采用屈膝踏足逆行再植法对11例旋转撕脱性离断趾行断趾再植术,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18~50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机器皮带绞伤5例,碾压伤4例,车祸伤2例。受伤部位:左趾4例,右趾7例,均为完全离断,均伴有屈伸肌腱近端抽出。术后患者均获随访,其中门诊随访7例,电话随访2例,微信随访2例。结果术后9例趾完全成活,2例趾坏死。断趾再植成活率为81.8%(9/11),手术时间2~3 h,平均2.5 h。X线片复查示,术后8~12周成活趾骨折及关节融合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0.5个月。成活趾外形饱满,趾甲生长良好。末次随访时趾端静态TPD为8~12 mm,平均10 mm。患足行走及跑步无影响。结论采用屈膝踏足逆行再植法行趾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术具有视野暴露良好、镜下操作方便、可缩短手术时间、再植成活率高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利用单隧道免打结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淮南朝阳医院骨科收治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36名行关节镜单隧道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比较每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韧带评估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配对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ROM范围(t=-22.231)、IKDC评分(t=-34.958)、Lysholm评分(t=-40.802)均比术前明显改善(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腘窝神经、血管损伤。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单隧道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易性病患者(女转男)阴茎再造术中尿道吻合的改良术式,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阴茎和尿道再造手术的易性病(女转男)病例资料。在以阴道黏膜预置的下腹部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行阴茎和尿道再造的手术中,将二期法改为三期法,即二期手术时在预置尿道口的近会阴端预留2 cm宽的皮瓣桥,将预制尿道口与阴阜处预留的尿道口通过皮瓣桥缝合,即两个尿道口之间以此2 cm皮瓣隔开而不做吻合,6个月后再行三期尿道吻接手术。对患者阴茎再造术后尿道功能进行随访,主要观察是否有尿瘘、能否站立排尿,以及尿道通畅情况。结果共纳入6例易性病(女转男)患者,年龄29~40岁,手术过程顺利,其中4例采用右侧股前外侧皮瓣再造阴茎,2例采用左下腹部皮瓣。6例中有1例患者术后1周阴茎远端皮瓣有少部分坏死,游离植皮术后愈合。术后随访10~3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尿瘘,都能站立排尿,尿道未发生狭窄、完全通畅。结论下腹部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预置尿道、阴茎再造术中,三期改良尿道吻合的技术可以降低易性病(女转男)患者术后尿瘘和尿道狭窄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患儿9岁,社会性别男性。主因“阴茎短小”就诊。检查发现,阴茎牵长2 cm,右侧阴囊空虚,右侧腹股沟可触及直径约2 cm质软包块。盆腔超声检查显示无缪勒管结构,右侧腹股沟隐睾,肾上腺大小正常。基因检测显示,SRD5A2基因存在c.680G>A (p.R227Q)纯合子突变,其父亲SRD5A2基因c.680G>A(p.R227Q)杂合突变,母亲SRD5A2基因c.680G>A(p.R227Q)杂合突变。综合文献报道的5α-还原酶-2型缺陷症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表现、性别分配及基因特点进行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构建解剖特征清晰的阴茎及毗邻结构形态表面模型,探讨在成人阴茎软组织三维重建中的应用价值,为阴茎短小畸形整形修复奠定基础。方法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选取2019年1—12月来自内蒙古地区健康男性受试者60例(25~28岁)进行研究,将受试者分为三维数字模型测量组和手工测量组,每组30例,三维数字模型测量组用三维激光扫描获取成人阴茎及毗邻结构三维数字化模型,采用相关测量软件对阴茎进行形态学测量;手工测量组采用手工测量,结果与三维数字模型测量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维激光扫描获得的模型能流畅地旋转、缩放,从任意角度观测阴茎及毗邻结构,可进行模拟操作,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测量,测量结果与手工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成人阴茎软组织重建和非接触式测量提供了简便、精确、高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对于焦化行业来说,污染物排放浓度将是制约焦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2012年出台的《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在2015年后新建的焦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500mg/Nm3、S02排放浓度不得超过5Omg/Nm3。对于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围,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150mg/Nm3,S02浓度必须控制在30mg/Nm3以下,现有及新建焦炉若不采取措施,烟气均无法达标排放。在焦化市场疲软萎靡的现状下,因不达标而导致的罚款、限产及停产会影响企业生存。团此,焦化行业烟气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本论文针对焦炉烟气脱硝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简介:摘要21世纪以来,针对局部冲突、恐怖袭击以及重大事故/灾害等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医学救援已经上升为世界各国的国家战略。批量创(烧、战)伤休克伤员的救治是应急医学救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战场或突发事故及灾害现场缺乏静脉输液条件下创烧伤休克的应急救治技术具有重要的社会、医学和军事意义。此类休克救治技术主要包括口服补液,腹腔输液,骨髓腔输液,应用止血带、抗休克裤和止血药物及敷料,针刺抗休克穴位,应用抗休克或生命维持药物,应用现场止痛技术以及血液制品和补液成分的研究等。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口服补液、生命维持和细胞保护药物和针刺抗休克的主要研究进展以及本课题组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
简介:摘要肺是冲击波作用于机体最为敏感的靶器官之一。因其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的特点,肺爆震伤一直是军事医学领域广为关注的研究课题。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促炎与抗炎、氧化与抗氧化、促进凋亡与抑制凋亡等处于动态平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导致肺爆震伤,这些动态平衡被打破,引起机体生理、生化、病理等发生改变,严重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导致死亡。目前关于肺爆震伤的研究主要涉及毁伤模型、发病机制、病理学变化、干预治疗等方面,已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笔者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凋亡等方面对肺爆震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肺爆震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寻求新的靶点。
简介:摘要皮肤软骨瘤是一种软骨来源的良性肿瘤,发生于真皮或皮下组织。本文报道1例4岁儿童,右颈部有一蚕豆大小的肿物,质地硬。镜下观察组织表面被覆鳞状上皮,皮下纤维组织内可见两处边界清楚、呈分叶状的成熟透明软骨构成的细胞岛,软骨细胞未见明显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p63阳性,Ki-67阳性指数1%,S-100蛋白阳性,p53阴性。病理诊断为皮肤软骨瘤。该疾病主要与软骨性错构瘤、骨膜软骨瘤、滑膜软骨瘤及皮肤混合瘤相鉴别。手术全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切除不完整可能导致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