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古代书法史上隶书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即先秦至汉时的"隶变"与汉隶的繁盛、清代碑学期隶书的复兴。当代的隶书创作从发展轨迹来考察,总体上可看成是清代碑学和民国书风的承继和延伸。一、从取法经典碑版到取法新出土的两汉碑刻、秦汉简牍及清代诸名家隶书;二、从追求"金石气"到融冶"草情"、"篆意";三、从书斋雅玩自娱到追求视觉冲击力,讲究展览视觉效果及形式构成。由此,反思当代隶书创作,有两点值得关注:一、风格是书法家追求之根本;二、古朴厚重、率真自然应是隶书审美之核心。
简介:《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刊发了李宁的文章,文中提出,道德流变是指作为人类社会特殊意识形态的道德在以经济为首的诸因素交互作用下,在时空演进发展的历程。近几十年,经济体制的急速转型、国际交往的日渐深入更加剧了道德从深度到广度的深刻变动,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的特点。一、道德要求由苛刻走向宽容;二、价值取向由单向度走向多元;三、道德追求由内求而外显;四、善恶评价由绝对走向相对;五、道德调节手段由强制转为自律。
简介:"敲门并声明"规则,作为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合理性要求的考量因素之一,其在美国创立之初就已确立。又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判例对其内涵、目的、适用范围、适用例外及法律后果等予以明确。"敲门并声明"规则在私权保障以及冲突法益的平衡等方面,对我国刑事搜查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简介:"五·四"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高潮时期."五·四"背景下西方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流转情况,"五·四"知识分子是在何种程度上领会自由主义,有无中国式的创造转化等问题都是耐人寻思的;从"五·四"知识分子对自由主义的不同侧重与选择,可以洞察到"五·四"文学由反传统文学、建立人的文学急促向阶级文学、革命文学流变的内在原因;从而对自由主义在"五·四"文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又多了一份理解与同情.
简介:塑造英雄可以说是西方文学的伟大传统,一部西方文学史其实是一部抒写英雄心灵的历史,从英雄形象的第一个原型“半神”在古希腊文学中诞生,英雄母题就一直支配并主宰着西方文学的人物塑造:从中世纪的骑士英雄,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英雄;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英雄,到18世纪的启蒙英雄;无论是19世纪的拜伦式英雄、撒旦式英雄,还是20世纪的海明威式英雄,甚至是的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反英雄”,他们都可以看作是古希腊的“半神式英雄”母题在不同时代的“变体”。正是这些英雄形象汇成了西方文学多姿多彩的河流。
简介: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华诞,我们很有必要回顾并梳理一下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历程。本文拟阐发我国公民道德建设60年的流变及其思考。
简介:建国以来,党的青年知识分子政策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到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的“争取”、“教育与改造”以及“使用”政策;第二个阶段是从“知识分子会议”到“文革”的“戴帽”、“脱帽加冕”与“改造”政策;第三个阶段是十年“文革”的极“左”政策与“再教育”政策;第四个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通过这一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建国以来党的青年知识分子政策曾经一度出现过问题,但主流是好的,其总体趋势是趋于完善与合理。
简介:“三农问题”尤为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秩序。二者统一于“和谐农村”的命题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农村秩序的稳定;反之,农村秩序的稳定能够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社会资本”。虽然,农村秩序受到制度的制约,但其也深深地根植于农村社会的“秩序文化”,考察近现代农村社会“秩序文化”的流变,能加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简介:20世纪初新式传媒的崛起构成了使现代知识分子形成的制度性媒介之一。通过大众传媒和知识分子的关联,基于公共传媒所营造的思想环境演变,以及随之展现的中国知识分子角色的变化,来审视知识分子在20世纪大时代变动下三含阶段的不同境遇,以此解析20世纪中国精英的流变及其和大众的关系。精英从高高在上的思想启蒙者到大众时代成为“多余人”,再到市场经济时代与大众平行互动的“媒介人”,这样的角色转变与所处的思想环境有巨大的关联。
简介:德国的犯罪论体系经过了漫长的孕育和演化过程,其间经历了古典犯罪论体系、新古典犯罪论体系、目的论体系、新古典暨目的论综合体系、目的理性体系。从学说史的角度来看,价值与体系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单向关系。不同的体系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相同的体系也可以为不同的价值目标服务。但是体系的不同也影响价值实现的效果。我国现有的犯罪构成理论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法治时代的价值需求,因此有除旧革新的必要。
简介:《孽海花》和《玉梨魂》分别为清末和民初最为畅销的两部小说。《孽海花》体现了知识分子和市民读者自我个性意识的萌动,但知识分子并没有放弃自己肩上所负有的社会使命感。《玉梨魂》体现了知识分子和市民读者个性意识的觉醒。他们在社会转型后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彷徨而不知所终,他们苏醒后的个性意识遭到了封建礼教的压抑,于是在西方思想的启蒙下与自己本身已经具有的顽固观念不断地争斗,撕裂,外化为浓重的悲哀。虽然他们并没有像晚清小说家的那种社会责任感,却如实地抒发了民初社会所共有的时代情绪并深深地影响了新文学的小说家。
简介: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源于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在长期共同合作中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构成了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逻辑基础和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信任关系的演进,也直接反映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状况和成效。接续和增进多党合作中的信任关系,成为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的基础。增进政治共识,强化协商民主,完善制度保障,体现监督成效,是系统接续党际信任、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的重要途径。
简介:
简介:本文以90年代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索引”为对象,循其栏目名称设置及变化之迹和论文数量的动态分布分析其中蕴涵的文学嬗变信息。并与80年代情况对比,分析90年代文学观念的发展和思想认识的流变。
当代隶书创作流变之考察
当代中国道德流变特点略论
美国“敲门并声明”刑事搜查规则之流变
自由主义与“五·四”文学的流变
英雄·异化·文学:西方文学中的英雄母题及其流变
我国60年公民道德建设的流变及其思考
建国以来我国青年知识分子政策之历史流变
近现代农村社会“秩序文化”流变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精英的流变:20世纪公共传媒中的中国知识分子
德国犯罪论体系的流变及其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启示
清末民初市民文化心理之流变——以《孽海花》和《玉梨魂》为中心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生成逻辑及其流变——基于党际信任维度的分析
闪光的人生——追记重庆岩土工程检测中心主任张更生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流变管窥——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索引”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