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资本主义从古典资本主义演变为当代资本主义,其危机也从周期性危机演变为结构性危机。这种危机在特征上是普遍的,而不局限于某一特殊的领域;在范围上是全球性的,而不局限于几个特定的国家;在时间上是扩展的、持续的,在某种意义上还是永恒的;在展示方式上可以称为是爬行的,这与过去那种剧烈的爆炸与崩溃形成鲜明的对照,但也不排除出现具有破坏性的震撼。资本主义尽管遭受着沉重的结构性危机,但它自身是无法通过终止自身而使人类的选择得以解决。可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却能为人们提供选择。当然,这种选择只能是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正因为资本主义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就为人们选择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尽管存在着一系列的难题,但人类走向社会主义是不可阻挡的。这些难题的存在,只是表明社会主义尚在实践过程中,而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避开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正从根基上影响资本的统治方式,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就是人类必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由,人类必将选择社会主义这一点是不可选择的。资本主义的统治者宣扬对资本主义“别无选择”,实际上应正确地说,人类走向社会主义是“别无选择”的。
简介:生态经济化是指资源品、环境品和气候品等生态品通过价格体系、财税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无偿使用到有偿使用的转变.生态经济化的“浙江样本”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变革人与自然的经济关系,以“有为政府”为参照系编织生态文明建设新画卷,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契机引领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以稀缺性为导向探索生态资本的形成与增值路径.在推进外源式和内源式技术创新兼容并包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稳步提升,在实现强制性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兼收并蓄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地区推广等制度创新方式实现生态经济化;在理顺以价格体系、财税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促进生态经济化关系的基础上推动自然资源产权界定成本的下降和自然资源交易成本的节约.
简介: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业委会的兴起给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治理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B市的社区民族志调查,从国家—市场—社会的三维视野出发,结合多中心治理理论,探讨和解析了业委会在实践运作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多重组织面相。论文通过对业主"维权"和"自治"阶段的区分,将业委会划分为"斗争型业委会"和"常规型业委会"两种基本类型。基于这种概念区分,论文进一步描述和分析了斗争型业委会和常规型业委会所呈现出的组织形象及其背后的治理机制和认知逻辑。研究认为,物管体制、领袖特质、制度供给和政府干预这四个变量是影响"斗争型业委会"向"常规型业委会"转变的重要因素和条件。业委会概念模型的提出,有助于从微观社区层面更好地理解转型期国家、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下一步研究有待从深度个案和定量数据收集方面进行完善。
简介:作为处于三个不同发展梯次的国家,中、朝、韩三边经济合作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以发展中、朝、韩三边经济合作来推动半岛政治稳定和东北亚安全,是目前国际形势下半岛政治进程累积善意、扩大共识的可行方案。在未来,发展多元形式、多层面的三边经贸合作会为半岛政治进程注入新的利益驱动。但目前三边经贸合作需慎重考虑政治因素之影响:第一,朝韩双方对于推进政治和解的意愿以及双方会在多大程度上看重双边关系的利益驱动;第二,朝美关系、韩美关系以及中朝关系等外在体系结构约束,会为中、朝、韩三边经贸合作预留多大空间和提供多大动力;第三,三边经济合作的利益分配格局是否会为三方所满意,相对获益考虑是否会迟滞体系合作进程。概言之,中、朝、韩三边经济合作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合作进程,这项进程在当前尚看不到合作的具体成效,但维持这样一项进程有助于各方维系合作意愿、累积共识、弱化敌意并不断扩大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简介:自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劳动力市场"概念以来,社会科学界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的研究逐步深化。但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与劳动者是主人二者是矛盾的,无法兼容。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在实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建立的过程中,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从理论上作出阐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一是"劳动力所有者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从而必须是自己的劳动能力,自己人身的自由的所有者。"(《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