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农民享有公共产品权益的政策。调查发现,农村公共产品权益保障政策备受关注,但是相关政策的执行困难指数较高、政策执行部门存在较强的政策执行偏好等问题凸显,亟待采取相应对策以优化政策执行,进一步加强农民权益保障。
简介: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保障。然而,在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快速转型情况下,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已不再单纯表现为政府主导模式下供给总量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而突出面临着主体与环境变迁的现实性挑战,使得公共产品的供给变得更加复杂。现阶段主体利益多元并存、基层组织软弱、农村社会资本存量不足是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困难的主要原因。要破解供给困境就必须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首创性、积极性、引领性作用;创新供给组织方式,化解"空壳"下劳动力、时间、资金难问题;加大供给监督力度,凝合村民与基层组织(基层政府)之间的信任关系。
简介:江泽民主席最近指出:“要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使它们在带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乡镇企业由于自身矛盾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正进入一个同前一发展时期不同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二次创业”新阶段。如何深化改革、再创优势,是许多地方在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中遇到的共同课题。本文试结合潍坊市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实践对乡镇企业产品结构调整问题,进行粗浅的理论分析和探索。一、对当前乡镇企业处境困难的分析当前乡镇企业总的发展势头是好的,同国有企业相比,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仍处在较高水平。从潍坊市乡镇企业发展情况看,1997年该市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6699亿元,占全市工农业
简介:农业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偏差和操作不当是引发农产品安全风险的最直接原因,规范农业生产者的农药施用行为是防范农产品安全风险、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最基本手段之一。为探究农业生产者在农产品生产中的行为逻辑,基于河南、山东、江苏、浙江、黑龙江等五个典型农业生产省份100个行政村986个样本农业生产者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农业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的因素,并对其中的关键因素进行有效识别。研究发现,农业生产者的农药施用行为主要受知识能力水平、心理认知水平、外部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文章提出:政府应定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相应的农药施用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其对农产品安全风险的认知,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减少农药施用过程中的随意性,从而推进农产品安全生产进程。
简介:多年来,隆安县把农产品流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培育市场,扶持流通组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5.69亿元,比上年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2895元,比上年增加433元,比上年增长18.01%。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卖难"问题仍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为探索农产品流通渠道,寻求突破农产品流通"瓶颈"的对策措施,近段时间,我们对隆安县的农产品流通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