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使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个人资源量表2000对京津地区516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老年人生命态度结构及特点,并选取几个因素探讨其对老年人生命态度影响。结果表明:(1)生命态度结构包含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逃离接受五个维度。(2)在生命态度五个维度中,自然接受趋近接受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死亡恐惧、自然接受逃离接受存在显著教育程度差异;(3)抑郁与自然接受呈显著负相关,与生命态度其他四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死亡恐惧呈显著负相关.与自然接受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老年人 生命态度 抑郁 社会支持
  • 简介:宗教精神性经验,例如冥想、祈祷仪式等在生物医学、心理学、人类学宗教学文献中经常出现,相关描述宗教文献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近年来,考察宗教精神性经验神经生理生理相关机制研究越来越多。本文考察了宗教精神性经验神经心理学机制,包括对宗教精神性经验现象学方面的简单回顾,还有现有数据汇总呈现,未来发展模式,并为未来分析这些经验生物学来源以及这些经验心理幸福感之间关系提供基础。

  • 标签: 宗教和精神性 经验 神经心理学 生物学 心理幸福感
  • 简介: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幼儿情绪理解能力与侵犯性、同伴关系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访谈法问卷法对湖南省165名幼儿(非留守幼儿64名、留守幼儿101名)情绪理解能力及侵犯性、同伴关系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三者间关系。结果: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有显著差异(p〈0.01);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三者间两两相关显著(p〈0.05);生气伤心情绪理解能力对同伴关系有显著预测力(β≥0.20),生气情绪理解能力对侵犯性有显著预测力(β=0.33);侵犯性在对生气理解能力同伴关系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比值为26.13%。结论留守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同伴关系低于非留守幼儿、侵犯性高于非留守幼儿;留守幼儿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间关系密切;生气伤心理解能力对同伴关系有正向预测作用,生气理解能力对侵犯性有负向预测作用;侵犯性在对生气理解能力同伴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农村留守幼儿 情绪理解能力 侵犯性 同伴关系
  • 简介:儿童早期是母亲消极情绪行为易感期,母亲抑郁消极教养行为可能导致儿童早期多方面的发展问题,而父亲积极教养则可能对孩子健康发展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以184名学前儿童父亲和母亲为被试,考察母亲抑郁情绪惩罚行为对儿童问题行为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父亲积极鼓励在其中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显著预测儿童内向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显著预测内向外向问题行为;(2)母亲抑郁完全通过其惩罚行为影响儿童外向问题行为,部分通过惩罚影响儿童内向问题行为;(3)父亲积极鼓励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外向问题行为影响,边缘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内向问题行为影响;父亲积极鼓励对母亲惩罚与内、外向问题行为之间关系调节不显著,表明积极父亲鼓励可以缓冲母亲抑郁对儿童问题行为影响。

  • 标签: 母亲抑郁 母亲惩罚 父亲积极鼓励 学前儿童 问题行为
  • 简介:本文旨在揭示儿童对人类心理与对超自然实体心理理解之间联系,探讨儿童究竞是如何理解各种超自然实体心理属性,以及儿童对超自然实体心理理解是什么时候发展。本研究采用两个经过改进心理理论实验任务。实验一是对观点采择任务表面一真实任务改进,称为“暗盒子任务”。实验二为“密封盒子”任务。首先对儿童进行语言测试真主认识测试,通过测验儿童进行正式实验。两个实验任务中都要求儿童对三类代表(女孩、超人、真主)能否正确完成实验任务进行判断,并且要求儿童解释为什么代表能或不能正确回答原因。结果显示,儿童对人类心理理解能力随年龄增长不断地提高,4岁是儿童理解人类感知觉局限转折点;3岁儿童认为人类能看见暗盒子密封盒子里东西,4~5岁儿童认为人类看不见;儿童区别人类超自然者关键年龄是4岁。3岁儿童认为人类、神、超人都能正确回答,不会犯错。4—5岁儿童认为人类更有可能犯错,而仍然认为超人和真主具有正确信念;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将超凡能力归于超自然者能力在不断增强。4岁以前,大部分儿童对超自然者能正确回答归因主要是基于事实或无法提供理由。4—5岁大部分儿童能够将超自然者正确回答归因于他们超凡心理特性;5岁儿童已经能够正确归因,认为超人是因为拥有超常视觉而能正确回答;神具有超常心理能力因而能正确回答。

  • 标签: 穆斯林 儿童 真主认知 心理理论 宗教认知发展 宗教认知科学
  • 简介:在人脸认知研究特征说、结构说和整体说基础上,通过草图人脸与人脸相似程度主观评价调查,发现五官位置、拓扑结构、五官比例、轮廓外形五官外形等五个维度对人脸识别影响权重依次减小,并且存在着多种显著不同水平交互作用.进而提出,五官位置拓扑结构可组合成具体图形意义上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将整体人脸分解成有序特征集.

  • 标签: 草图人脸 结构 特征 整体
  • 简介:本文总结了我们自1991年以来有关青少年吸烟行为现状、危害、影响因素以及预防干预研究部分成果.文章揭示,我国青少年吸烟是一个非常严重现象,青少年自身、同伴、家庭社会等很多因素都对青少年吸烟行为产生影响.在研究基础上,自行开发"远离香烟"青少年吸烟行为预防干预方案具有一定即时长期干预效果.文章最后,还对今后研究进行了一定展望.

  • 标签: 青少年 吸烟行为 预防干预
  • 简介:儿子与邻居孩子在同一个班,两个孩子经常约好放学或周末一起在楼下玩。可是最近形势越来越不乐观,他们俩在楼下总是玩儿不够,要大人几番催促才不情愿地回家。

  • 标签: 孩子 作业 同学
  • 简介:本研究采用两种测量工具,对137名儿童(其中学习困难儿童46名,多动症儿童50名,控制组儿童41名)父母教育方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教育方式不同方面教育方式类型上,学习困难多动症组儿童父母与对照组父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本文结合父母期望,教育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关系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多动症 学习困难 教育方式
  • 简介:以10家IT企业305名员工为被试,采用变量中心个体中心分析策略,考察领导行为对员工创造力影响。变量中心分析发现,变革领导行为交易领导行为均显著正向预测员工创造力。个体中心分析发现,中变革/中交易与(中、低)被动结合领导类型最为普遍,占全部领导69.2%;无论被动放任行为高低,高变革与高交易行为组合领导下员工创造力最高,说明高变革高交易领导行为结合最有利于员工创造力,领导类型对员工创造力影响主要由使用变革交易这两种领导行为程度所决定。

  • 标签: 变革领导行为 交易领导行为 被动放任领导行为 员工创造力
  • 简介:本研究考察了导航线路个体认知风格对主题性问题搜索绩效影响效应.实验采用2×3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导航线路个体认知风格,因变量为被试回答每个相关问题所需要平均时间、搜索过程中打开平均节点数重复节点数.结果表明,导航线路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而认知风格主效应和两者交互作用没有显著性.结论认为:采用"关键点路"导航有利于超文本信息搜索.

  • 标签: 导航线路 个体认知风格 超文本 搜索绩效 认知负荷
  • 简介:西方实验研究方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同样是可行,这一点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个体宗教心理发展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目前课题组进行了多项关于信仰基督教儿童信仰天主教儿童宗教认知发展、宗教情感发展、宗教行为发展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采用多变量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主要考察任务、年龄、性别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发挥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一项战略任务。因此,如何挖掘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教义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有关实验研究,不仅对落实党十八大报告精神具有非常现实意义,而且对丰富中国文化背景下宗教心理学实验研究时代内涵具有重要学科建设价值。

  • 标签: 中国 宗教心理学 实验研究 可行性 重大主题
  • 简介:员工建言日益成为组织创新和变革推动力,在学术界它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以往研究多从社会交换视角来探索建言发生机制,而从社会认知视角研究则较为缺乏,本研究将弥补该不足.采用问卷调查法,从苏南地区企业单位选取368份有效配对样本,研究探索了员工工作投入对其建言行为影响机制,及认知灵活性权力动机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工作投入对建言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言效能感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认知灵活性正向调节工作投入与建言效能感之间关系,权力动机负向调节建言效能感对工作投入建言行为中介作用.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存在局限,并对建言行为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 标签: 建言行为 工作投入 建言效能感 认知灵活性 权力动机
  • 简介:立足于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自我和谐之间关系.探索了并验证了自我和谐在手机成瘾孤独感中介作用,为对手机成瘾大学生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提供了研究性支持。采用手机成瘾问卷、UCLA孤独量表自我和谐问卷,通过相关分析路径分析,得出结论:手机成瘾与孤独程度呈正相关;自我和谐程度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自我和谐程度直接影响手机成瘾。

  • 标签: 手机成瘾 孤独感 自我和谐
  • 简介:对面孔刺激敏感ERP成分N170,其特异性至今仍有争论。本研究记录正立脸、倒置脸、动物脸、马赛克脸及七类物体类别图片刺激ERP,分析ERP成分峰值潜伏期。正立脸比倒置脸、动物脸所引出N170峰值潜伏期都高早。其他类别刺激引出N170,其潜伏期早于脸刺激,峰值低于脸刺激。正立脸动物脸VPP潜伏期显著长于其他类别刺激,之间没有差异显著性。脸刺激与其他物体类别刺激相比,N170VPP是其特异性脑波成分。

  • 标签: 面孔识别N170 VPP 特异性
  • 简介:研究人计算机界面设计中眼动交互反馈方式,为优化基于视线追踪技术的人计算机界面设计提供工效学依据.12名被试在交互对象有无边框提示当前注视位置有无视标反馈四种组合条件下,通过眼动交互完成目标选择任务,由计算机自动记录作业时间、选择错误超时数目.结果发现,有无当前注视位置视标反馈对作业时间有显著影响,有视标反馈可加速目标字母搜索与定位过程目标激活过程,由视标反馈所产生作业时间下降,主要由目标定位时间缩短所致;边框提示对用户作业绩效无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结果可得以下结论:对当前注视位置提供视标反馈是一种有效反馈方式,基于视线追踪的人机交互系统应为用户提供这种反馈信息.

  • 标签: 作业绩效 眼动交互反馈方式 视标反馈 视线追踪 人计算机界面
  • 简介:采用二级错误信念任务、失言理解任务分别考察了90名7—9岁学龄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结果表明。7岁组儿童在二级错误信念扣失言理解任务上成绩与8岁组、9岁组存在显著差异,但8岁组扣9岁组儿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提示8岁可能是个体心理理论发展又一个转折点。三组被试在二级错误信念理解上成绩显著高于失言理解任务上成绩,在控制年龄后,他们在两种心理理论任务上成绩显著相关。另外,失言任务中三种心理状态理解得分两两相关。综合以上结果,在学龄期,心理理论仍有质发展,且心理理论信念、情绪扣意图等核心概念仍然相互关联。

  • 标签: 二级错误信念 失言理解 儿童
  • 简介:校园中欺负现象是中小学中普遍存在一种攻击行为,它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心理学者对该现象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我国现行研究关注点多为欺负者消极受欺负者,而对欺负/受欺负者心理特点旁观者在欺负现象中作用未给予太多重视.该文拟从欺负\受欺负者旁观者这两个群体入手进行分析,以期引起相关学者对这方面的关注.

  • 标签: 受欺负者 旁观者 心理学 欺负现象 中小学 行为特征
  • 简介:运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方法,研究大学生对网瘾作弊责任归因结构及其应对策略。对416名被试研究结果显示:(1)责任归因心理结构是一个“责任推断→责任情感→责任行为”一元结构模式。(2)我国大学生责任推断过程与维纳经典理论基本一致,但在行为应对策略上存在一定文化差异。(3)大学生对网瘾作弊责任推断倾向明显并与情感体验基本保持一致,但与行为应对策略存在一定冲突。(4)大学生在网瘾作弊责任推断、情感体验以及应对策略上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责任推断 责任归因 心理结构 网瘾 作弊
  • 简介:<正>电厂弱电集中控制系统中央控制室中必须设置信号返回屏,屏上将电厂全部机组做成模拟元件,并用各种颜色线联结起来,构成了一幅发配电系统模拟图。这对于值班人员监视操作来说,具有较强直观性。减少值班人员思维活动编码、译码过程,提高了人信息传递与加工效率。为了能明确地区分这种模拟图上各个机组、种电压及输送目标,其选用线条颜色必须既能在模拟屏底色上显著地显现出来,并且彼此之间也应能明确地区分。对于模拟图上颜色选用,电力部并无统一规定或标准,很有必要对此

  • 标签: 光字牌 返回屏 模拟线路 颜色环 亮度水平 模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