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Virtue在中文语域常被译作"德性"、"美德"、"德行"、"德"等,这些译法在现代日常汉语中都不够妥当,容易造成"泛道德化"误解。相较于这些常见译法,virtue译作"良品"更合适,其反义词vice则可译作"劣品"。"良品"和"劣品"都属于人"品质"。基于这种思路,通常意义上virtueethics应归于characterethics(品质论伦理学)一个分支。至于时下中文语域各种"德性"和"美德"话语,其实都流于褊狭。

  • 标签: 德性/美德伦理学 品质论伦理学 品质 德性 美德 良品
  • 简介:物质财富创造是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基础。然而,以市场理性为表征“现代性”在允诺财富同时,也衍生出“排斥道德”问题。于是,财富创造中一种“道德无涉”倾向逐渐蔓延开来,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观念痼疾”。实质上,伦理道德是财富创造本身内在文化基因,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为使财富创造不至于危及人与社会发展,就必须纠正“道德无涉”倾向,重构财富创造道德维度。

  • 标签: 现代性 财富创造 道德无涉
  • 简介: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伴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而形成并发展起来,是在对高中毕业会考制度进行充分总结分析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而实施一项重要考试评价制度。近年来,随着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学业水平考试再次引起人们高度关注。随着2017年上海、浙江新高考方案试点全面实施,我国将迎来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本文基于对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诸多分析和对沪浙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情况相关文献研究,以及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新高考方案调研分析,探讨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公平、合理学业水平考试选拔评价与管理体系"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构建学业水平考试管理制度,统一规范学业水平考试设置和操作规范,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更高效、有序地推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新高考改革 沪浙试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 简介:基督教伦理强调关爱,尤其是关心贫穷人社会上有特别需要弱势社群。因此基督教群体在历史上曾积极推动政府制定一些社会福利经济政策,以确保社会上弱小社群基本需要得到保障。这些思想和行动,与强调私利政府不干预政策自由经济主义看似矛盾,以致不少人忽略了其伦理思想曾在自由经济主义发展过程中发挥过一定作用。但另一方面,自由经济主义发展至今,只顾个人利益而罔顾他人社会得失,个人贪婪导致殃及全球金融危机,亦受到基督教人士广泛批评。基督教伦理思想对自由公平定义、对私有制看法,以及基督教学者和教会领袖对自由经济主义下产生金融危机批判,对解决自由经济主义发展中出现问题具有启迪意义。

  • 标签: 基督教伦理 自由经济主义 金融危机
  • 简介:孔子“义”内舍“仁”与“礼”两大因素,在外延上展开为“义德”、“义政”、“义利”三个方面。从幸福观一般原则意义上看,孔子义利观规定着幸福观德性基调和现实品格,表现为重公利轻私利、重精神轻物欲整体倾向,同时也客观地确认了功利正当性。这种规定和确认是孔子在对现实生活辩证分析中完成。孔子义利观探讨不仅是道德与利益关系问题,而且关乎理想人格成就,“成人”意义上义利观在内在和深层意义上确立了孔子德性幸福基本原则。

  • 标签: 孔子 义利之辨 德性幸福 幸福原则 成人
  • 简介:什么是“对”,和对它证立,是道德哲学中具有争议性核心问题,也是效用主义和道义论间主要差异之所在。统合效用主义对于“好就是对”这个陈述有一套完整周延说法。而道义论对这个问题证立不够周延或没有足够说服力。

  • 标签: “对的” “好的” 效用主义 道义论 统合效用主义 伦理学
  • 简介:战争可以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有组织政治暴力.根据战争目的、过程和结果,战争伦理大致包括"战争权利伦理"、"战争行为伦理"和"战争责任伦理"三个方面.在战争伦理中最重要是所谓"正义"问题."正义"与"非正义"这对概念并非规定战争客观性质,而是一种煽动人们拥战或反战热情主观态度和伦理立场表达.

  • 标签: 战争伦理 正义 权利 行为 责任
  • 简介:道德根源于人性,道德最终基础在于人性内在矛盾,道德力量来源于道德的人性基础,人性化生活即道德生活,是人类最理想生活方式。

  • 标签: 人性 内在矛盾 道德
  • 简介:在近现代西方思想史发展过程中,道德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一个重要内容,对西方社会理论活动和社会实践始终发挥着重要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多诺生前手稿《道德哲学问题》对近现代西方道德哲学嬗变进行了深刻分析,解答了道德哲学不少疑惑,提出了人类社会须臾不可或缺、始终须坚持道德底限主张。我们从阿多诺评判和观点中可以得到不少启示。

  • 标签: 阿多诺 《道德哲学的问题》书评 道德哲学 康德 黑格尔 叔本华
  • 简介:社会必须集结凝聚一切向善的人们力量,以祛除为害社会种种邪恶势力。具体善虽有特殊性,但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善价值整合也是与时其进,在科学技术大力进步今天,各方善价值整合必须应对由科技被“恶”意使用而带来后果,经济一体化和人类发展全球化为善价值整合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善价值整合强大推动力量。

  • 标签: 价值整合 智能时代
  • 简介:随着德性伦理学在当代西方复兴,关于德性、品性研究倍受关注。本文对德性内涵基本层面进行了初步梳理,探讨了德性品性、实践智慧、情感、理智能力等层面的特征,力求反映出德性之不同于规则、原则机理,从德性伦理主旨、方法、运行逻辑角度,分析了其在伦理学理论中地位和作用。

  • 标签: 德性 品性 性情 实践智慧 规范伦理
  • 简介:'萌'真正内涵是日语与汉语内涵融合,指初生事物某些特征激起欣赏者热情与共鸣,从而决定着它优缺点。'萌'让每个欣赏者甚至每个民族、每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想起自己曾经过去,反思自己现在并规划自己未来。'萌'也意味着稚嫩与青涩,必须挣脱其所属集体束缚,赢得个人解放,在个人道德抉择中走向真正成熟,进而促使具有'萌'性的人、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跨入文明乃至现代化征途,而众多'装萌''卖萌'都是心态变质体现。

  • 标签: 自然 卖萌
  • 简介:休谟主张从人性内在情感欲望出发来解释人们道德行为,但这种解释走向了一种道德相对主义,无法为人们道德生活提供普遍价值规范。正义不同于道德,正义作为一种公共性规范对所有愿意合作的人应具有普遍约束力。休谟在解释正义问题上特别强调理性慎思作用,当然休谟解释并不是重回理性主义老路,不再是强调理性主导并支配情感,而是把情感作为行动动机,凸显理性慎思对情感欲望调整和引导作用。本文最终试图证明,休谟不是单纯靠情感来解释正义,而是基于情感与理性慎思相互作用来解释人类实践中正义原则建构。正义建构是人们综合情感和理性因素反思平衡结果。

  • 标签: 自然的德 人为的德 理性慎思
  • 简介:黄裕生《站在未来立场上》一书,作为一本文集,文章形式不拘一格,讨论问题亦丰富多样。但从整体上看,贯穿此书核心论题是为自由绝对优先性辩护。本文在对此书之核心观点进行总体性评述同时,尤其关注对自由与传统、自由与现实,以及自由与未来等基础问题探讨。

  • 标签: 《站在未来的立场上》 自由 传统 现实 未来 康德
  • 简介:<正>宋希仁先生所著《不朽寿律——人生真善美》一书,不久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是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伦理思想为指导,积个人多年来对人生哲学深入思考和讲授人生哲学课程教学实践而写成一部人生哲学专著。全书约二十万字,分为三部分凡九

  • 标签: 人生哲学 真善美 新视角 新体系 个体人 研究视角
  • 简介:行政人员道德责任不是一个内涵固定不变范畴,随着行政模式变迁,行政方向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对行政人员道德责任也会有相应要求,专制行政、精英行政和公共行政对行政人员道德责任要求甚至是大相径庭。就其核心道德责任而言,专制行政要求忠诚,精英行政追求效率,公共行政呼唤公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谈论中国公共行政中行政人员道德责任及其实现问题。

  • 标签: 行政模式 行政人员 道德责任
  • 简介:<正>不少人认为,似乎只有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寸反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其实这是一个绝大误会。台湾出版《爱哲学》一书,清楚地表明了该书作者反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立场。抄录几段,以资证明:在谈到个人与社会关系时,该书指出:“个人与社会不应该是两个对立现实”,它们“相辅相成而不对立。……人既然生来就具有社会性,那么不只应

  • 标签: 爱的哲学 台湾出版 个人主义 个人与社会 以资证明 培养方法和途径
  • 简介:从其精神分析伦理学立场出发,拉康对边沁功用主义伦理学进行了一种全新解读,拉康认为在伦理学现代转向中,边沁具有里程碑意义贡献并非"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原则",而是这一原则语言学基础:"虚构理论"。按此理论理解,幸福与善好是人类基于语言所进行一种必要虚构,它已完全丧失其在传统伦理学中实在论基础。由此,边沁功用主义既实现了同传统伦理学形上学基础决裂,同时又开创了从语言学维度对伦理学进行反思和建构方向。

  • 标签: 断裂 虚构 幸福 快乐 善好
  • 简介:文章研究梳理了道德认知研究中测量方法理论脉络及其演进。道德认知测量始于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临床访谈法。后来者从中汲取精髓,采用量表形式进行道德认知测评,比如莱斯特的确定问题测验以及林德道德判断测验。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理论发展,研究者将实验测量方法(比如IAT)用于道德认知测评。文章研究分析了各种测量方法优势和劣势,并对未来道德认知测量作出展望。

  • 标签: 道德认知 测量 内隐联想测验
  • 简介:<正>张岱年在《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著文认为,价值第一层含义是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除此之外,价值还包含对需要层次和需要主体进行评价问题。从不同需要之间包容与被包容关系来看,整体需要高于个人需要;从人所异于禽兽特有的需要来看,精神需要高于物质需要。人类价值应该就人类与其他物类比较而言,自我价值应该就自我与别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人关系而言。人类所追求最高价值是真、善、美,其中真是认识价值,善是道德价值,美是艺术价值。关于个人价值可分为两层意义,一是个人社会价值,即能在一定方面满足社会需要;

  • 标签: 个人的社会价值 需要的层次 张岱年 《中国社会科学》 德力并重 最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