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中国文化中早期的幸福观念,其与鬼神有着直接的相关性。祭祀神鬼是中国先民祈福必经的进路,天命信仰与幸福获取合而为一。周人提出以德配天,开始反思祭祀行为与幸福结果的直接对应性。孔子、老子、墨子三承续西周电神与幸福问题之探讨,分别从道德、哲学、信仰三个不同的维度超越西周的天命幸福论。

  • 标签: 鬼神天命道德 幸福
  • 简介: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构成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有制经济是互为促进的;现在的个体私营企业主与传统意义上旧工商业者有显著的区别,也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客观地分析现有私营企业中的剩余价值问题.

  • 标签: 非公有制 民营经济 再认识
  • 简介:先秦诸子研究的新成果──《中国古代纵横论》评介王志民战国时代,是我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新旧社会思想交替的历史时期,诸子蜂起,著书立说,相互诘辩,酿出了我国古代史上空前绝后的百争鸣的局面。诸子百之重要者,汉人总结为"九流十"。而"九流十...

  • 标签: 《战国纵横家书》 先秦诸子 中国古代 新成果 哲学思想 历史地位
  • 简介:若从思想自身的发展来看,阴阳五行与《易经》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易经》的阴阳变化观念和带有浓厚的原始思维特性的宇宙观,是阴阳五行思想的理论基石.阴阳五行的宇宙发生图式和序列便滥觞于此.《易经》的以“因果联想”为重要特征的认知方式对阴阳五行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易经》的时空观念也与阴阳五行以阴阳五行配四时、四方,以阴阳五行说明宇宙之大化、社会之变迁、人事之行止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

  • 标签: 阴阳五行家 易经 宇宙观 认知方式 时空观
  • 简介:《周易》集先秦儒道哲学为一体.建立了以阴阳学说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围绕着阴阳辩证法.《周易》建构了以刚健美为核心的阴阳审美形态观,刚健所具有的中正、大、神、变化等内涵确立了中国古典美学阳刚之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其对天、地、人呼应关系的认识也成为艺术与主体辩证关系的源头。其刚健美的内涵经过后人的阐发渗透到中圜书法艺术审美意识中,形成书法艺术中的刚健美风尚、中正美追求、变化美法则。

  • 标签: 刚健 中正 变化 通种
  • 简介:关于《武》“未尽善”的原因,历来的主流观点是:周武以征伐取天下,不如虞舜揖让而受。此观点或导向德由天授,或导向仁义两难,这显然与孔子的思想相悖。除此之外,古今学者又提出了“未致太平”说和“声淫及商”说,这两种解释同样各有漏洞。考察《论语》中“善”字的用法,可以得出:“尽善”并不是指道德无亏,而是指达到完满的境界。进一步分析表明,美与真的统一是实现“尽善”的途径,《武》乐因夸饰伐纣的正义性而有违于此,所以孔子称其“未尽善”。在孔子的理想中,美具有伦理的意义,伦理具有审美的价值。

  • 标签: 孔子 《论语》 美学 天命
  • 简介: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美学教研室主办。包括国际美学协会主席、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在内的专家学者近20人参加会议。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致开幕辞。与会学者就“艺术哲学在当代面临艺术实践的强烈冲击”这种现状,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阐发了艺术哲学与当代社会的多维关联。研讨会聚焦的另一主题是艺术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及审美经验的关联。

  • 标签: 艺术哲学 学术研讨会 大学哲学 中国传统思想 专家学者 艺术实践
  • 简介:自西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获得独尊地位以降的两千年中,经学研究基本占据着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主流地位,虽然其内部也不免有所谓的今文古文之争、汉学宋学之别。以“十三经”为代表的几部获得官方认可的儒家经典,在排斥对其它学派所尊奉的典籍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也同样排斥了没有获得官方认可的儒家典籍,《孔子语》一书的流传过程应当就是这样的例子。自三国王肃注解《孔子语》,王注本面世之日起,排斥之言,甚至疑伪之声始终不断。

  • 标签: 《孔子家语》 杨朝明 通解 儒家典籍 汉武帝时期 “十三经”
  • 简介:<正>我和周钧韬同志于1976年结识,1979年,我俩又都调到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他在哲学所,我在文学所。那时,他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出版了《美与生活》,颇受好评。1982年,他转到文学所。他研究《金瓶梅》是到文学所后开始的。1987年,出版了专著

  • 标签: 现实主义 美学 创作思想 赏析 社会科学院 放松
  • 简介:《战国百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构架》(王京龙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一书,是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近日翻检品读,颇有味道。

  • 标签: 体育精神 百家争鸣 构架 传统 中华 战国
  • 简介:《周易》古经展示了符号与文字一体的文本形式。《易传》从象数、义理合一的理路出发,开显出阴阳之道与性命之理相贯通的易学天人之学。秉持象数优位立场的汉易一系易,承续《易传》理路以诠《易》,将《易》象数学内涵的诠释与文字背后象数根据的揭示,视为了首务,这在《周易集解》所采诸对《大有》卦经传的诠释中,就有典型表现。他们基于阴阳消息以明象、诠《易》,认为象构成了《易》的基本世界,万象并非静态已然的存在,而是一直处在生生流转、隐显转化的鲜活敞开状态与历程中,而立足阴阳消息,促成有序和谐通泰的礼乐化的人文理想天下愿景的实现,成为他们心目中《易》的旨归与现实王道归趋。

  • 标签: 《周易》经传 象数优位 象世界 阴阳消息 天下愿景
  • 简介:宋代士人积极致力于作仪化民,现存私修士庶仪典含通礼、专礼与杂礼,在体例和内容方面反映了两宋之别。北宋私修士庶仪典,除祭祀专礼之外,还包括仪文较少且偏重于伦理道德训教的礼、范、乡约,以及如《司马氏书仪》的“偏向经注的仪注体”;南宋私修士庶仪典,除道德训教类与北宋礼书辑本,晚期更是出现了对后世影响至深的《礼》,具有鲜明的实用性。藉由对《司马氏书仪》和《礼》之“丧仪”的比较分析,可以管窥两宋“仪注体”与“经注体”由合至分的过程。不同于汉唐以降知“仪”而不知“礼”,仪注之学渐盛而《仪礼》经学渐衰的情况,南宋时期“仪注体”与“经注体”的分离,恰好是实践礼仪与《仪礼》经学分别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体现。

  • 标签: 两宋《司马氏书仪》《家礼》 丧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