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3 个结果
  • 简介:柏拉图作品《拉克斯》描述主要是发生在苏格拉底、拉克斯和尼基阿斯之间一场对话,话题主要围绕“什么是勇敢”展开。苏格拉底引导和反诘,拉克斯和尼基阿斯观点都遭遇到了困难或自相矛盾。对话结束时,他们对勇敢定义没有结果。苏格拉底他们双方对话揭示出他们各自观点缺陷,暗示了知识必须构成行动力非认知因素相结合才能达成勇敢美德,而这意味着某种灵魂秩序。作为灵魂秩序勇敢并不完全是可教。对那些以伪知识兜售勇敢的人,《拉克斯》暴露了他们荒唐之处,同时也喻示了自己关于勇敢教育

  • 标签: 柏拉图 《拉克斯》 勇敢 知识
  • 简介:王阳明释经是“口传”、“面授”之下,指点不同弟子时所实施治疗行为。解释《中庸》首章五个案例,王阳明因不同弟子资、问难之深浅,释经方法殊为不同,言说方式随时变易,呈现出“以心解经”所“建构”强烈自由风格释经学。王阳明释经具有释经内涵方面的宇宙论伦理维度、释经方法多变性、立言方面的开放、治病救人时效之优点,但由此可能导致荒废经典、误解经典、跨文本误释、学派分裂之弊端。而欲想领会阳明释经学之真谛,则需要读者具备相应身心修练。

  • 标签: 王阳明 《中庸》首章 释经方法
  • 简介:<正>哲学原理课如何打破传统僵化模式,贯彻“三个面向”方针,引导学生立足现实,自觉、主动、灵活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是目前哲学教学一个极待探索、解决重大课题。近年来,我们在教学,特别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对这个问题作了一点尝试。

  • 标签: 教学改革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 立足现实 教学过程 哲学教学
  • 简介:斯宾诺莎是西方哲学史上典型理性主义者,但是他对理性本身看法却并不能为人们通常具有的理性观念所涵盖,而是具有相当独特内涵。其中,最为关键地方在于斯宾诺莎抛弃了以理性为一种自在思维官能传统看法,转而认为理性是一种特定知识和观念,而且他特别从一种动态视角揭示了理性自身基础及其生成过程。这种独特理性概念使斯宾诺莎主流理性主义者理性观念相区别,同时也对他自己哲学体系构建发挥了关键作用。

  • 标签: 自在的理性 观念与知识 想象 共同概念
  • 简介:<正>认识是主体客体相互作用活动过程。认识过程,主体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必然要发生各自作用。研究这些因素对人认识活动影响,是认识论不容忽视任务。本文试探讨“意志”对主体认识影响。

  • 标签: 认识活动 意志力量 认识过程 主体认识 意志努力 活动过程
  • 简介:在为辩证法确立根基意义上,实践辩证法概念是清晰,但是以下两个方面它又呈现出模糊状态一是实践辩证法思想史定位不清,二是实践辩证法思想特质界定不清.基于此,我们提出从实践哲学视角阐释辩证法议题.一方面,在理论哲学实践哲学比较视域中,揭示其思想脉络,勾勒其学术纹理;另一方面,通过辨析实践哲学实践理性、实践智慧、实践等概念区别及其辩证法关系,进而揭示其思想特质和当代价值,从而进一步获得对实践辩证法清晰印象.

  • 标签: 实践哲学 辩证法 实践辩证法
  • 简介:本文从“事实、符号意义”角度,描述了“直躬证父”故事中国早期经典文本变化。它从一个客观存在故事梗概,发展出多样叙事方式,从这多样叙述方式中生发出不同思想原则。对这一变化描述,就是进入古典思维世界过程。

  • 标签: 直躬证父 故事 思想史
  • 简介:《淮南子》以论“治”为全书主旨,而其论治又从“道”、“人”、“史”三个维度展开:其一,道为《淮南子》论治基础,道有能治之功;其二,人为《淮南子》论治中心,人有可治之;其三,史为《淮南子》论治起点,史有证治之用。其书对“道”、“人”、“史”概念理解使用,既体现了先秦思想资源深切影响,也表明了汉初学术务实致用倾向。

  • 标签: 淮南子
  • 简介:本文讨论了共同体民主之间复杂关系。作者认为,现代民主国家要求人民形成关系密切政治共同体,分享强烈集体认同。但这种集体认同容易使人排斥那些不能或无法轻易融入这种认同的人。可是,排斥不仅在道德上值得谴责,也违背了人民主权合法性观念。为了走出这一困境,人们往往对“政治认同”进行重新定义,民族主义、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给出了不同解决方案。作者分析了上述方案不足,并提出,没有哪种方案可以替代营造“共享认同空间”方案。这意味着,那些想要或必须生活在同一政体下不同个人和群体,必须针对一个能共同接受甚至是妥协政治认同进行协商、达成共识。

  • 标签: 共同体 民主 认同
  • 简介:这是一篇思想随笔,我们节选出上下两篇。自问自答、玲珑剔透语言中,作者带我们游历了一次思想故国,中国,西方,是的,但他要告诉我们欧亚大陆两端起源思想王国也是我们共同。从而,为我们提供了重读思想史新路径,颠覆了两大文化板块静态对立线性认知模式。法国汉学家、哲学家F.于连是文化对立模式典型代表,作者因此将他各种公设作为分析出发点。

  • 标签: 翻译思想 相似 思想随笔 欧亚大陆 认知模式 文化板块
  • 简介:政治义务是一种道德义务初步义务;政治义务也是一种具有特殊、普遍、广泛适用和有限性道德要求;政治义务问题是一组相互关联问题;认为政治义务是伪问题观点是站不住脚.

  • 标签: 政治义务 道德义务 初步义务 政治义务问题
  • 简介: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特殊形式,是生命躯体第一现实。生命躯体种种精神能力属于灵魂。它们是生命体作为形式(灵魂)质料(躯体)结合体身具有的功能活动。形式灵魂是具身。但是,形式何以能够从肉身中产生却深深困扰着亚里士多德。梅洛-庞蒂服膺亚里士多德形式灵魂思想,但利用现象学方法改造了亚里士多德文体属性灵魂,而把形式视为是神经系统现象结构:即形式产生自我们肉身并构成了行为结构。行为是具身行为。

  • 标签: 形式 灵魂 现象 行为 具身性
  • 简介:康德道德建构主义罗尔斯道德建构主义都运用了普遍同意标准、有效标准来证明各自道德原则和正义原则,它们都属于义务论派别,绝对命令和正义原则也具有相似。但是,康德建构主体是形而上学,而罗尔斯建构主体则不具有这种形而上学特征;康德建构主义属于构成性自律,而罗尔斯属于学说自律;他们各自建构出来原则也具有不同适用范围。罗尔斯转变削弱了正义原则证明力,在后形而上学条件下,哈贝马斯对道德客观认识可以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 标签: 康德 罗尔斯 建构主义 哈贝马斯
  • 简介:现有的书院研究注重于其教学、藏书功能方面,而对于祭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缺乏必要关照。书院并非单纯教学组织,应该是具有多重功能社会组织。书院祭祀仪式符号崇拜和符号消费,展现了书院传播社会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书院祭祀所体现文化载体功能,表明了它作为社会组织文化传播活动独特地位。

  • 标签: 书院祭祀 仪式 文化 传播
  • 简介:晚明天主教在华传播有一个不断“本地化”过程。《天主降生出像经解》是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一部木刻版画作品。内容取材于四福书耶稣生平事迹,形式为晚明流行版画连环画。在这部作品,艾儒略不仅继承了利玛窦“学术传教”传统,而且开始寻求福建本地士人文化契合,以中国人喜闻乐见图像、语言和传播媒介,向来自各个阶层教徒和教外人士直接传教。这种“当时当地”求同,体现了耶稣会对“本地化”原则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同时也体现了天主教传播走向通俗化、大众化全新尝试。

  • 标签: 晚明天主教 《出像经解》 本地化 木刻版画 传播媒介
  • 简介:韩丁好友金宝瑜认为不能忽略全球化对中国农业发展具有某些负面影响;韩丁终生关注山西张庄周边耕地现时萎缩,从新层面证实了一些负面影响;韩丁学生美国学者穆达闻对全球化影响中国农民两极分化问题,提出应以印度棉农悲惨境地为戒;韩丁妹妹寒春、外甥阳和平通过中国菲律宾比较,信奉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深刻历史意义.

  • 标签: 中国农业 全球化 警惕负面影响
  • 简介: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从入世担当角度重视理性研究,佛教内外学者对佛法、佛学哲学关系看待有关。文章通过比较章太炎、太虚、欧阳竞无三位著名学者对同一问题不同看法,指出,代表世俗理性哲学,佛教理性,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虽都采取说理方式,但仍有不同。更重要是,佛教理性改变人生、改变社会实践、体验必然相关。欧阳竞无警示,佛教理性使学佛之人学会自觉批评自身狭隘执著,哲学理性则有可能致哲学家太过自信,而放弃对自己局限性自觉批判,拒绝对他人理解。何为有担当意义真理?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彻底解决。

  • 标签: 人间佛教 佛法 哲学 真理(真如)
  • 简介:朱子道统论思想蕴涵丰富,既包含对道(中华文明)之发端及其内容根源理解,也包含对其所处时代社会政治难题总体思考以及解决方案。朱子道统论不仅是儒佛竞争产物,更主要是儒家源远流长回向"三代之治"政教理想产物。其作用机制表现在:1.经由性理思想奠基,三代礼乐从封建制中分离出来,礼乐重建主体从贵族阶层转移到平民群体;2.以道心人心之辨重构日常生活公共性(神圣),每一个体内在本性实现,也是礼乐生活之神圣达致。

  • 标签: 理学 道统论 三代之治
  • 简介:意见收敛定理是主观主义概率论一条重要定理,它表明随着证据增加,验前概率主观将被验后概率客观所代替。意见收敛定理被看作主观概率动态合理性原则,因而被用来解决休谟问题,即归纳合理性问题。然而,哈金有说服力地表明,意见收敛定理证明是条件概率Pr(h/e)收敛,而不是验后概率Pre(h)收敛。主观主义概率论暗中接受一个等式是:Pre(h)=Pr(h/e),通常称之为“条件化规则”。这样,归纳法合理性问题变成条件化规则合理性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个新合理性原则,即“最少初始概率原则”,将它同“局部合理性”观念结合起来便可为条件化规则合理性加以辩护。

  • 标签: 意见收敛定理 主观主义概率论 休谟问题 条件化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