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编辑出版领袖专著是中共思想建党的重要手段,也是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宣传教育的'权威教材'。《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编辑出版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出版发行不仅为中共提供了思想理论建设的权威教材和理论武器,同时也为邓小平理论的社会化、大众化、国际化传播创造了条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共思想理论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共通过自上而下的动员和部署、举办多层次的干部学习班、与高校思想理论建设相结合等方式,集中开展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学习教育活动,帮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发行有重大意义:集中反映了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路历程、实践思考和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直接作用于中共思想理论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全党同志增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改进新时期中共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

  • 标签: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思想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意识形态教育
  • 简介:在统一战线中如何处理联合与斗争的关系,对国共两党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要面对外敌,两党合作势在必行;要长期作战,两党都力主'得尽力于民间'。因此,两党竞争在所难免。武汉会战前后,国共两党不同的方式企图撬动基层、联合民众,使得统战之中波澜迭起、暗流涌动。本文国共两党合办湖北汤池训练班为线索,旨在提供一个微观的视角,对国共两党'联合'之中的暗流、'斗争'之中的共识予以描绘。

  • 标签: 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 武汉会战 汤池训练班
  • 简介:回眸整个二十世纪,苏联可以称得上是对中国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国家,与此同时,苏共可以称得上是对中国共产党影响最大的政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应用、发展、创新的过程。在苏共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从十月革命到共产国际,从苏共二十大到中苏论战,从斯大林模式到苏联解体,每个阶段都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对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成熟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个影响的过程可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经验 苏联解体 苏共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 十月革命
  • 简介:“大跃进”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左”的错误,如生产力发展急于求成、生产关系急于过渡以及“五风”等。当毛泽东逐步察觉到这些错误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的严重后果后,他率领全党努力纠正已经察觉到的“左”倾错误。毛泽东的纠“左”的努力,使“左”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使经济混乱的情况有所改变。而他在纠“左”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正确的思想和观点,为后来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思想材料。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所做的历史性贡献,也可以看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 标签: 毛泽东 “大跃进” 纠“左”
  • 简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在于乡村有效治理,而有序的农民政治参与是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着参与能力较弱、目的功利性较强、非制度化现象较严重和成本较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乡村有效治理,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当前,需要采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降低农民政治参与成本,完善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强农村工作队伍建设,发展农民政治文化、开创乡村文化新局面等措施来提升西部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质量,推动乡村治理的有效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 标签: 乡村振兴战略 西部贫困地区 农民政治参与 乡村治理
  • 简介:本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为例,论述了发掘文稿(包括手稿和刊印稿)的材料性对确定文本的写作过程、写作时间、作者等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对材料性的发掘应该服务于编辑学的主要任务。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 编辑学 文本
  • 简介:一切经典都是对时代问题的回答,要真正读懂经典至少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问题有相当的了解;二是能够批判地理解作者的思考对于当下的意义。

  • 标签: 思想理论教育 共产党 宣言 读法 作者
  • 简介:自1956年至2016年间,毛泽东在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时发表了重要文章;周恩来、彭真、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120周年、130周年、140周年、150周年纪念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文章和讲话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先生的真诚敬仰、高度评价和对其伟大事业的继承与发展。了解和研究这一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我们为争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接续前行。

  • 标签: 纪念 孙中山先生 诞辰 党和国家领导人 重要文章和讲话
  • 简介: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以对"主客二元"的知性形而上学讨伐为中心展开的西方哲学范式转换,被直接指认为整个现代哲学的"格式塔"话语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被"强行"放置到哲学转型"进步说"这一学术背景中之后,产生了"马克思哲学"与所谓"恩格斯肇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两种对立的解读模式,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质点的"人类解放学说"遭到严重遮蔽与挑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的五种解读"样态群"中,生存论是一个主轴。通过对列宁"反映论"与海德格尔"去蔽说"个案去深入阐释、反省范式转换的实质、合法性,可以透析出现代哲学超越近代哲学范式的转型是在认识论转向掩盖本体论回答的路径上呈现的,走向了超越哲学基本问题中的最高问题,而导致了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范式转型 认识论 本体论
  • 简介: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和优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立足中国实际基础上,初步建构起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探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历程与主要经验,总结其重要现实启示,可为今天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哲学社会科学 基本历程 经验启示
  • 简介:对120个学位点801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分析表明,全部论文共15个一级主题,66个二级主题;词频高于10的关键词有8个;438篇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要求的论文选题大致分为思想理论类、学科建设类、历史进程类、实践问题类等,其中,163篇论文选题来自学科互涉部分,选题方式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角度切入研究、比较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分析其他学科问题、用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问题等;363篇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要求的论文选题大致分研究对象越位、研究旨趣背离、学科关联不紧、理论指导乏力、研究方法失当等情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存在问题意识不足、学科边界不清、协同创新困难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创作指导,加强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规范化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文选题 问题意识 学科边界 协同创新
  • 简介:近年来,有关中国哲学传统与创新的讨论十分热烈,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但是,如何在新时代传承中国哲学传统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仍是当前理论界所需要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长江学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汪信砚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视角,对中国哲学传统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问题进行了全新的理解与阐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判断、新的论述和新的认识,实现了学术范式的变革与创新,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特色和优势,也突出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和学术自信.汪教授对中国哲学传统与创新问题的深入思考,集中地反映在新近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与创新》(该著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列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2017年1月出版.为了行文简便,以下该著简称《传统与创新》)一著中.该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与创新为主题,深入阐释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研究现代中国哲学范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方法论等重大问题,这一研究不仅有力拓展了学界对现代中国哲学的认识,而且积极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该著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见解卓识、论述透彻、逻辑严密、语言精辟、体系严谨,是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陶德麟、何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陶德麟、何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之后,学界又一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代表�

  • 标签:
  • 简介:根据中央及相关上级主管组织的要求,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多年来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思想政治育人主渠道作用,实行“一个先行(教师先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并行(管理和研究并行)、三个引擎(学科、团队、课程建设)、四轮驱动(案例、专题、研讨、实践四种教学形式)”的管理和教学模式,简称“一二三四教学管理模式”。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教学管理模式 实践探索 师范学院 西学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本文尝试站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认识高度,采思想史的理路,聚焦于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评说尤其是原典引用进行考察,梳理和分析其认识历程、侧重、特点及其原因。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通过力倡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确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围绕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高扬解放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扬与时俱进、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识论联系在一起;重视仍具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和结论的应用和阐释。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或重大问题的理论阐释上努力寻找并系统概括马克思主义原典中的观点,努力挖掘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性理论依据,其原典引用频率之高、篇幅之长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高点。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领导集体 正本清源 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