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信息哲学新近发展为人格同一性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信息性研究路径。在"柏拉图与战车问题",通过柏拉图著名战车隐喻引入了一个特定问题,自我本质在其中被视为一种多行动者信息系统:是什么将自我保持为一个整全和一致统一体?在"自我学及其两个分支"和"作为共时个性化自我学",通过对自我理论两个分支(一个关注作为实体之自我个性化,另一个关注此种实体认同)描述,预设了一种信息进路,以辩护那种认为自我个性化逻辑地先于其认同观点,同时又表明此种个性化能在信息术语得以展现。进而在"一种调和假设:三膜模型",提供了一种自我信息个性化理论,它建基于一体三分模型上,且有助于解决战车问题。这一理论,在"作为自我之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中被用于展示信息通讯技术是如何可能被诠释为自我之技术。在"实现逻辑",通过对"实现"(亚里士多德发现)概念引入,支持了一种极为斯宾诺莎式观点,即据其而言,以信息结构实在论视角,自我被视为信息结构发展最终阶段。最后"结论:从自我学到自我生态学"。

  • 标签: 自创生 信息哲学 人格同一性 自我
  • 简介:对于新理学"负方法",目前学术界常认为其来源于中国哲学直觉法。然而,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以逻辑分析贯彻始终新理学,不能直接容纳以直觉为特质"负方法"。众所周知,"负方法"是一种形而上学方法和神秘主义方法,但它与新理学兼容关键,却在于它基本形式是逻辑分析。就逻辑化"负方法"而言,它中国哲学来源是道家和禅宗在语言层面的破执法,即内涵为空形式命题和应机语用法。实际上,新理学"负方法"与中国哲学直觉法虽都是"负方法",但前者是以逻辑分析间接地呈现形而上学神秘部分,而后者则直面神秘本身,亲身获得直觉感知,这是逻辑分析无法完成任务。因而新理学"负方法"与中国哲学直觉法之间存在质差异。

  • 标签: 冯友兰 负的方法 道家 禅宗 直觉法
  • 简介:越是遥不可及终极问题就似乎更吸引人,所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假如人生千岁,生活许多问题就会有很大变化,比如说,教育、工作和时间观念会有所变化;假如人生万岁,所有问题就恐怕会有实质变化,人们道德、

  • 标签: 终极问题 时间观念 人生 生活
  • 简介:西方逻辑在传入中国之初曾经历了一个“逻辑名辩化”过程,即用中国旧有名辩语汇和理论来翻译与诠释传统逻辑术语,以便后者更容易地为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所接受。尽管逻辑名辩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逻辑在中国传播。刺激了对中国古代名辩研究,但其本身在总体上并未取得成功。其中所存在问题对于深入思考传统逻辑与名辩关系、反思“名辩逻辑化”理论得失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逻辑 名辩 中国逻辑史
  • 简介:哲学是时代精神精华;如果说目前哲学在青年那里不受欢迎,也得不到社会重视,那么问题主要是哲学不能反映时代要求。哲学自身问题在于它由反思批判活动逐渐蜕变为单纯知识记忆,从而使哲学变成了非哲学。进行哲学教育改革,就应该提倡以哲学方式进行哲学教育。

  • 标签: 哲学教育 教育改革 哲学话语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系
  • 简介:现象学“被给予”.特别是“人格被给予”概念适用于有关“文化”阐释。首先需要考察是“人格”概念,并以“总体人格”来界说文化:在此基础上再着手探讨“文化先天”问题;最后,借助东西方跨文化关系实例,分别从人格世代生成性结构与“空”这两个方面来展开“跨文化先天”这一论题。

  • 标签: 先天 文化 世代生成性 被给予 人格 舍勒
  • 简介:现象学与生活关系是什么?胡塞尔同时提出两个选项:一个是主张现象学脱离生活,另一个则主张现象学亲近生活。在理解胡塞尔时,任何一个选项都不应该被偏废。这两者并不必然是相互排斥关系,而是包含调和可能性,为了充分达到这个目的,仅仅采用超越论现象学是不足。虽然胡塞尔本身哲学最终以彻底反思作为归宿,而只有超越论转向可以达到彻底反思,但为了能够厘清现象学和生活之间关系,亦即说明现象学和现实世界之间除了对立关系,还存在非对立关系,唯有借助于胡塞尔本人也相当重视现象学心理学或可竟其功。

  • 标签: 胡塞尔 现象学心理学 生活 超越论现象学
  • 简介:在我收到关于什么是杜威讲座介绍,有一段,读起来是这样:期待谈话不是“杰出教授S关于X话题最新成果”,而是对某个重要哲学家生活一种更加富有个人特色看法.一套更富有反思精神评说。在杜威基金会理事会上,有人说:“不是我能在《哲学杂志》或《哲学评论》上找到以及读到论文,不是演讲者可在标准杂志上发表最新成果,而是某种具有更多历史和情感内容东西。”

  • 标签: 哲学家 最新成果 反思精神 个人特色 情感内容 理事会
  • 简介:新一届上海伦理学会开始创办学术前沿系列讲座,这是一件有意义事情。陆晓禾会长邀我做个发言,为了支持会长工作,只好勉为其难。因为年事已高,精力不足,在前沿上走动,已经无能为力。我老父亲晚年自嘲说只能卖旧货了。现在我也到了这样年纪。卖旧货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把旧作整理出来编成册子;另一种是把经历过往事翻出来,旧事新说,这后一种办法也许还可以有点长进。我父亲晚年撰写了几十万字回忆录,做就是这样事情。我没有他那么丰富阅历,也没有与那么多名人交往,所以也不会去写什么回忆录,但是也经历了学界一些大事。去年和老同学一起编了《守道1957--1957年国哲学史座谈会实录与反思》②,想不到引起很大反响。看来把一些学术界大事重新翻出来加以审视和反思还是一件有意义事情。

  • 标签: 思维模式 功利主义 决策 中国哲学史 学术前沿 回忆录
  • 简介:自由正义理论是否存在道义基础,是当代政治哲学讨论一个核心问题。罗尔斯在与哈贝马斯争论强调自己正义观是“自由站立”,即对其证成并不依赖于广包道德或宗教学说,但这并不表示它背后没有道德基础。社会契约和公共理性是正义理论基础,而尊重人、永远把人当作目的观念则是其核心道德根基.这是民主社会中人们重叠共识得以形成、发展并遵守根本所在。它超越具体道德和宗教学说信念,却是普适根本准则。人民主权只有在服从最高道德原则、规定为关注并尊重人这一普遍义务时,才能理解为体现了合乎理性共识,从而达成正义基本原则,成为人民普遍遵从法则。

  • 标签: 正义论 政治自由主义 道义基础 罗尔斯 哈贝马斯
  • 简介:意识研究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争论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发展,这种争论愈发激烈。巴尔斯“全局工作空间假设”和埃德尔曼—托诺尼“动态核假设”是意识方法论外在主义代表,它们之间具有相容性和共同核心,为进一步探讨意识秘密提供了好方法论。

  • 标签: 意识 外在主义 动态核 全局工作空间
  • 简介:在《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明确区分了therational(合理)和thereasonable(讲理),这个区分是理解罗尔斯整个正义理论尤其是其思想转变缘由枢纽。而在其《学士论文》,罗尔斯区分了thenatural(自然)和thepersonal(人格),进而恰当而清晰地定位了伦理学。在这种定位,伦理学研究对象是人格关系,而且与神学、宗教不可分离。合理与讲理这对区分内涵在《政治自由主义》得以展开,而对自然和人格区分则进一步推进了对合理与讲理这对区分理解,罗尔斯做出此种区分原因也将得到呈现。

  • 标签: 罗尔斯 合理 讲理 自然 人格 自然主义
  • 简介:对于处理各种相互关联议程,语言学和时下流行主体逻辑颇为有用。语义学和语用学可以受益于一种内涵更为丰富一般观点,这一观点涉及语言过程及其主体;而论述语言表达式策略语义学和语用学,由于其与人类行为相伴随,并对之进行指导,则可以令各种主体逻辑从中获得良多教益。

  • 标签: 主体 动态逻辑语义学 语用学
  • 简介:俞吾金教授新著《实践与自由》和他整个实践哲学研究体现了实践哲学根本旨趣——爱智慧与爱自由。“文革”后,中国学界对实践理解经过了四个演进环节,分别由四位学者所代表:艾思奇——把实践规定为改造客观世界活动,把自由规定为对必然性自觉服从;李泽厚——提出了实践哲学主—客体框架;高清海——用实践观点超越“唯物—唯心”哲学范式:俞吾金——以揭示实践自由本质为己任。俞教授把康德看作通向马克思桥梁.通过阐发康德对“遵循自然概念实践”与“遵循自由概念实践”区分.把马克思实践概念与本体意义自由关联起来,为中国社会未竞启蒙事业和政治自由揭示了一种最具合法性理论根据。在相关实践课题和思想资源长期被各种意识形态教条和学术行话所层层遮蔽情况下,俞教授坚持不懈地为实践自由而思想,显示了一位哲人睿智、良知和勇气。

  • 标签: 俞吾金 实践哲学 《实践与自由》 实践 自由
  • 简介:中介是存在于事物外部、相对于两事物或一事物内部对立着两个方面的“第三者”,它只是在事物发生转变时参与到事物内部,因而事物并不总是“一分为三”。相对于事物之“一分之二”观念划分和“一分为多”实体划分,“一分为三”只具数字比附形式而不具有深刻辩证法意义。

  • 标签: 中介 第三者 辩证法 事物 “一分为三” 观念划分
  • 简介:布兰顿规范性实践概念主张一种“理性主义实用主义”立场。这对关于规范性社会科学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依赖于“理性空间社会化”,才能说明:(1)因果事件等非规范性存在如何能进入规范性理解视域;(2)隐性规则如何既能前反思性地引导行动者,又能具备清晰阐释可能性;(3)规范性解释有效性如何既是客观.又是在交往实践可修正;因而,理性主义实用主义观点才能在社会科学哲学层面构建独立自足规范性概念。

  • 标签: 规范性实践 布兰顿 实用主义 社会科学哲学
  • 简介:布兰顿认为,我们仅能从人所独具智识能力出发,以概念作为哲学探究起点;麦克道尔则试图保证世界可应答性,挽回经验之于思想和判断证成和限制作用.两人思想矛盾在于,布兰顿认为麦克道尔没有必要保留对经验谈论,麦克道尔则认为布兰顿至多只能获得语义表征,而不能真正地直接谈及对象.强调两人哲学实用主义因素,可以实现两人哲学上可能和解乃至互补.

  • 标签: 布兰顿 麦克道尔 表征 经验 实用主义
  • 简介:儒学在当代中国近30年来有充足发展,就儒学历史发展长河来看,显然有贞下起元趋势。但当前儒学能否面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同时挑战,既克制现代性工具理性而又基于理性建立整体价值观点,既超越个体化自由任性而又能在群体性激励个体创新,应是儒学当今追求方向。事实上,儒学也面临着存在与发展困境,这显然是儒学对自身发展历史不能有效地掌握,对儒学反思精神以及本体与宇宙基础性不能有深切认识所致。至于与其他传统哲学理念如何沟通而实现其独特性与独立性,更有待相互认知对等深化。何以至此?固可以做出诸多解说,但如果未能维护儒学本有的真诚性,又未能持续发展其创生性,在自然有为生命意义自觉,发挥儒学本有的德性精神与实践力行精神,贯注于理论建设与文化价值创建,则即有所获也必“既得之,必失之”。海峡两岸儒学发展各有一偏,一为唯识化心性哲学,一为经学化政治哲学,加上外来只着眼于关系主义角色伦理,构成了当前儒学发展“三偏”。相应于此“三正”之说是:相对于心性哲学可以发展更具积极性生命哲学;相对于经学政治哲学可以论述易学与儒学交互整合,形成一套向往以德法为本体政治诉求;同时,可以提出生命责任伦理来规范极易流于表象主义与自欺欺人角色伦理。

  • 标签: 儒学 真诚性 创发性 三偏 三正
  • 简介:胡明复是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他有比较丰富科学论思想,主要涉及科学概念、现代科学宇宙观、科学探索动机、科学定律、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等。其思想导源于批判学派,尤其是彭加勒和皮尔逊。

  • 标签: 胡明复 科学 科学论 批判学派 彭加勒 皮尔逊
  • 简介:康吉莱姆把"生物规范性"看作有机体在病态状态下创造新功能性规范能力。从康吉莱姆这一定义出发,可进一步分析皮亚杰如何从儿童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道德规则意识起源,以及儿童道德规则意识在不同年龄段演化。通过分析托马塞洛如何从人类认知文化起源视角,比较文化因素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和儿童个体发育不同作用,则可发现"语言建构作用"对于人类规范性意识发展基础作用。把康吉莱姆和皮亚杰理论联系起来,并以儿童创造和改变规范心理学研究为例,是揭示规范性概念理论内涵一种路径。

  • 标签: 规范性 规则 道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