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小麦大面积种植品种和育种骨干亲本遗传差异特点,利用分布于小麦全基因组428个SSR标记对4个大面积种植品种和4个骨干亲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材料间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460~1.126,平均0.876,其中骨干亲本间平均遗传距离(0.955)高于大面积种植品种(0.718)。骨干亲本中检测到等位变异数较大面积种植品种高16.4%,前者平均等位变异(2.90)也略高于后者(2.43)。从不同基因组和染色体来看,骨干亲本在A、B和D基因组上及19对染色体(除了2D和6D)平均等位变异均高于大面积种植品种。以上分析表明骨干亲本遗传异质性高于大面积种植品种。进一步比较二者分子差异,发现骨干亲本中有518个特有等位变异(在大面积品种中没有出现),其中Xwmc513和Xbarc59为骨干亲本共有位点,大面积品种中也检测到315个特有等位变异,其中Xp3029、Xwmc235、Xgwm518、Xgdm43、Xbarc146和Xcfd80为共有位点。前人研究表明骨干亲本一些染色体区段传递给了大面积种植品种,在它们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特异位点可能是遗传研究中除了骨干亲本重要位点之外一些需要重点关注基因组区域,进一步研究有助于解析一个品种是被大面积推广利用或成为骨干亲本形成原因。

  • 标签: 小麦 大面积种植品种 骨干亲本 遗传差异 SSR
  • 简介:以包含甘薯近缘野生种、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129份种质为供试材料.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用MEGA软件结合DPS软件绘制甘薯及其近缘种进化树。结果表明:(1)基于SRAP标记124份甘薯栽培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848,5份野生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4822,野生种栽培种之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4135。(2)当遗传距离为0.31,可以把近缘野生种和栽培品种完全区分开。124份栽培种可以在遗传距离为0.21处划分为8个类别。(3)在基于SRAP标记绘制进化树上,129份甘薯及其近缘种种质按演化顺序分为3部分,分别为处于进化树最底端由5个近缘野生种组成第Ⅰ部分、处于进化树中部由6个育成品种和1个地方品种组成第Ⅱ部分.以及进化树上部由117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第Ⅲ部分。(4)从进化时间来看,近缘野生种平均进化时间最长,地方品种次之.育成品种最短.理论预期一致,同时菲律宾引入品种与我国福建地方品种进化时间一致,验证了甘薯经由菲律宾引入我国福建地区这一传播途径。SRAP标记可以有效运用于甘薯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演化分析。

  • 标签: SRAP 甘薯 遗传多样性 起源 演化
  • 简介:为了进一步了解甜高梁茎秆糖分代谢规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了考利、拉马达和MN-2747等3个甜高粱品种成熟期6个节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以及中性转化酶(NI)、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酶活性,并对其变化规律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为2.32~4.34mg/g、2.30~4.14mg/g和35.92~95.92mg/g。随着节间变化,3个品种果糖和葡萄糖均呈现“U”型变化趋势,而蔗糖无明显变化规律,只是略有增高趋势。3个品种成熟期茎秆中NI、SAI、SPS和SS酶活性普遍较低,随着节间提高均呈现降低趋势。节间蔗糖含量SAI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NI、SPS和SS酶活性无明显相关性。SAI可能为甜高粱茎秆糖分代谢关键调控酶。

  • 标签: 甜高粱 蔗糖累积 转化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蔗糖合成酶
  • 简介:LBD基因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萝卜基因组中鉴定出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59个LBD基因。该家族成员结构比较简单,内含子数均不超过3个。萝卜LBD基因可分为两大类,分别包含50个和9个成员。它们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1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最多,有18个,而7号和8号染色体分别仅有1个LBD基因。对它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表达模式研究发现,该基因家族具有一定时空表达特异性,预测其参与萝卜不同发育过程。本研究为萝卜LBD基因家族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萝卜 LBD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大手术术后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期间我科腹部大手术术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48例患者临床和真菌学资料。结果48例真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56株菌株,其中白念珠菌占41.1%,是最主要致病菌株。患者基础疾病和术后长期、多种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是深部真菌感染重要因素。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腹部大手术术后重要并发症,白念珠菌仍然是主要病原菌。对术后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应采取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

  • 标签: 深部真菌感染 白念珠菌 腹部手术
  • 简介:玉米干旱胁迫相关突变体在发掘玉米耐旱关键基因研究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在玉米自交系综31田间扩繁过程中,发现一个玉米干旱胁迫敏感自然突变体,该突变体在轻度干旱条件下叶片发生卷曲,严重干旱叶尖变黄,衰老坏死。遗传分析表明突变性状受1对主效单基因控制,表现为隐性遗传,将突变基因命名为DS。利用B73突变体ds组配F2分离群体,以干旱条件下叶片是否卷曲为指标,将DS基因初定位在第3号染色体SSR标记umc1772和umc2158之间,物理距离为5Mb。以上研究结果为该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玉米 干旱 卷叶 基因定位
  • 简介:CIPK蛋白激酶家族(CBL-interactingproteinkinase)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CBL(calcineurinB-likeprotein)蛋白共同形成CBL-CIPK网络,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烟草中该家族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从林烟草(Nicotianasylvestris)中获得一个CIPK家族基因,该基因拟南芥和杨树中CIPK3同源性分别为68.4%和87.5%,将其命名为NsylCIPK3。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NsylCIPK3具有CIPK蛋白家族典型结构特征,在N端和C端分别具有典型激活环结构域和NAF结构域。进化树分析显示,NsylCIPK3属于CIPK蛋白亚家族Ⅱ。表达模式研究表明,该基因在林烟草叶和腋芽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在主根中表达量次之,在侧根、茎、花瓣和萼片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并且在烟草成熟期叶中表达量明显升高。在高盐、紫外光和低钾胁迫下该基因表达发生不同程度上调。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NsylCIPK3可NsylCBL9互作。推测NsylCIPK3可能通过NsylCBL9互作形成信号通路,激活下游靶蛋白,参与烟草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信号转导过程。

  • 标签: 林烟草 CIPK3 非生物逆境 信号转导 蛋白互作
  • 简介:以雄性不育1号和梨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果实发育过程内源激素变化胚败育关系。结果表明,种子Z、GA3和IAA含量高于果肉利于枣种子早期发育。种子发育过程Z/GA3和Z/IAA持续下降,IAA/GA3在胚败育关键时期硬核期前后呈现双峰,且种子IAA/GA3大于果肉。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胚败育果实Z、GA3和IAA含量及比值呈现出异常变化。早期胚败育果实果肉Z、GA3和IAA含量高于含种胚果肉,呈现较高水平Z/GA3和Z/IAA及低水平IAA/GA3。果实发育后期瘪种子中IAA、GA3和ABA亏缺,Z异常累积,Z/GA3异常升高。

  • 标签: 雄性不育 种质 胚败育 激素
  • 简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了2个异黄酮含量显著差异大豆品种鲁黑豆2号(LHD2)和南汇早黑豆(NHZ)在子粒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变化以及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模式变化,试图分析异黄酮积累各基因表达量变化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大豆子粒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逐渐升高,而不同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趋势不同,CHS7、CHS8、CHR、CHI1A和IFS2表达趋势异黄酮积累模式基本一致,而IFS1和CHI1B1表达趋势异黄酮积累模式相反。IFR表达模式在2个大豆品种中存在相反趋势,在LHD2中异黄酮组分积累趋势相反,而在NHZ中异黄酮组分积累趋势相同。结果还表明,同一基因家族中不同基因在子粒发育过程中表达量也存在差异。查尔酮合酶基因家族中CHS7和CHS8以及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家族CHI1A表达水平相对其他成员较高,异黄酮合酶基因家族中IFS2表达量显著高于IFS1表达量,预示这些基因家族在大豆子粒异黄酮积累过程中存在功能分化。此外,各基因表达模式异黄酮积累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表达模式异黄酮积累相关性在2个品种中也不尽相同。LHD2中CHS7、CHS8和IFS2在子粒发育过程中表达量变化不同异黄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CHI1B1基因表达量变化不同异黄酮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在NHZ中,IFR在子粒发育过程中表达量变化多个异黄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这预示了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差异潜在遗传基础。各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在2个品种中,苯丙氨酸水解酶PAL14CL,4CLCHS2以及CHS1IFS2基因表达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表明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控异黄酮合成积累。这些结果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大豆异黄酮含量奠定了基�

  • 标签: 大豆 异黄酮 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
  • 简介:以我国14种重要十字花科蔬菜为材料,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基因组含量。其中青苤蓝、乌塌菜、雪里蕻、芥蓝基因组含量属首次报道。本试验数据与国外文献提供相关数据对比,发现青萝卜、结球甘蓝、青花菜和根用芥菜基因组含量已报道数值基本吻合,而大白菜、花椰菜基因组含量值报道数据存在差异。造成同一物种基因组含量值差异原因可能是品种不同,也可能与生长环境或测定时参考标准选用等因素不同有关。

  • 标签: 十字花科蔬菜 流式细胞术 基因组含量 遗传变异
  • 简介:植物黄绿叶突变体不但在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合成代谢途径、叶绿体遗传分化发育等一系列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作为标记性状应用到育种研究上。本研究以前期化学诱变得到一个番茄黄绿叶突变体为材料,对其主要表型光合作用特征特性进行鉴定分析,发现突变体从第1片真叶开始变黄,植株矮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相对野生型极显著降低,叶绿体类囊体片层结构畸形。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正反交,分析其遗传方式。发现其F2群体正常叶黄绿叶分离比为3∶1,表明黄绿叶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隐性性状。本研究为后期基因定位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番茄 黄绿叶突变体 表型鉴定 遗传分析
  • 简介:利用4种耐渍性不同芝麻基因型,在厌氧胁迫条件下检测了根部无氧呼吸酶活性、内源乙烯含量并调查了根形态和解剖结构,以比较研究旱生植物耐渍性主要机制.同时设计了田间分期多次淹水试验,观察早期淹水训练对芝麻生长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耐渍种质乙烯释放量在根中增加了6.06倍,茎中1.76倍,不定根数量增加了4.0~5.0倍,在初生根和不定根皮层形成典型通气组织.非耐渍种质中未检测到乙烯变化,不定根数量增加了0.79~1.8倍,根中无明显通气组织发生,但是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可增加4.2~9.3倍,高于耐渍种质.分期淹水试验以对真叶期和初花期处理产量较高,对照无显著差异,而终花期一次性淹水产量损失最大.综合分析认为,不定根增生和根皮层通气组织形成是芝麻耐渍性重要机制,根中内源乙烯增加结构适应变异有关.淹水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芝麻品种耐渍能力为结构适应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 标签: 耐渍基因型 芝麻 厌氧胁迫 根系 生理 结构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结果更可靠真菌直接镜检方法。方法对600例临床高度疑似真菌感染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结果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真菌检出率分别为97%和88.5%。结论荧光染色法是一种适合临床、快速有效真菌镜检方法。

  • 标签: KOH湿片法 真菌直接镜检 真菌荧光染色法 真菌感染
  • 简介:利用子粒性状相关QTL标记分析了10个杂交水稻亲本间(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遗传差异,结合10个亲本所配25个组合F1表现,研究了基于子粒QTL分子标记遗传距离粒重及粒重杂种优势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标记遗传距离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26*),对照优势呈显著正相关(r=0.28*),母本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r=0.41**)。为分子标记预测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杂交籼稻 粒重 QTL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相关性
  • 简介:为明确水稻功能叶产量构成因素间相关性,以不同遗传背景下籼稻10个不育系和16个恢复系为亲本,按照NCII设计配制两套双列杂交组合,对水稻12个功能叶性状8个产量性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片功能叶叶长叶面积、剑叶宽、倒2叶宽等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功能叶夹角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遗传背景对夹角性状9个形态性状之间相关性则存在明显差异,在第1套组合中,其相关系数均为负值,且相关均不显著;而第2套组合则相反。8个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穗数平均穗长、着粒密度、穗实粒数以及穗着粒数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穗长穗着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遗传背景对产量组成上有较大影响,在第1套组合中单株产量主要由结实率、单株穗数以及穗实粒数等性状决定,而在第2套中则主要由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等性状决定。在功能叶产量构成因素相关中,叶长、叶面积、剑叶宽、倒2叶宽着粒密度、穗实粒数以及穗着粒教等3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12个水稻功能叶性状8个产量构成因素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在不同遗传背景下,产量构成因素均主要受叶面积和叶夹角影响,两种不同遗传背景中其累积贡献率分别为69.8%和84.0%。

  • 标签: 籼稻 功能叶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
  • 简介:利用88对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收集于我国东北三省35份杂草稻和36份栽培稻遗传基础及籼粳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标记能够高效地鉴别稻属资源籼粳属性,共检测到156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a)为1.773。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东北地区杂草稻多样性水平略高于当地栽培稻,其中杂草稻等位基因数(Na)、杂合度(He)、基因多样性(Hsk)以及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659、0.006、0.076和0.085,而东北栽培稻分别为1.557、0.004、0.060和0.067。遗传结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杂草稻栽培稻具有较近亲缘关系,均存在一定程度籼粳分化。进一步对籼粳血缘进行相对量化分析发现,杂草稻籼型基因型频率(F_i=0.050)略高于当地栽培稻(F_i=0.043)。东北三省籼型基因型频率变化趋势为:辽宁杂草稻(0.062)〉辽宁栽培稻(0.058)〉吉林栽培稻(0.048)〉黑龙江杂草稻(0.041)〉吉林杂草稻(0.024)〉黑龙江栽培稻(0.020)。

  • 标签: 杂草稻 栽培稻 分子标记 籼粳分化 籼型基因型频率
  • 简介:以生产上应用耐湿性存在差异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模拟湿害胁迫方法,对15份源自甘蓝型油菜蔊菜属间杂交获得遗传稳定创新种质进行苗期耐湿性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湿害抑制根系生长,导致植株变矮,叶片发黄,生物量降低,湿害对根系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植株总生物量积累和地上部分生长。(2)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将全展叶数、绿叶率、苗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植株总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和植株总干重等10个性状指标值转化成单一综合评价值(D值),客观、科学、准确地对参试18份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湿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参考。(3)15份创新种质除绿叶率外9个测定指标的耐湿性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耐湿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5份创新种质D值均高于渝黄2号,13份创新种质D值高于综合耐性俱佳中油821,3份创新种质D值高于高耐湿品种中双9号,聚类得到高耐湿类群7份材料中创新种质占6份(85.71%)。可见,创新种质耐湿性平均要优于对照品种,说明通过远缘杂交获得创新种质对甘蓝型油菜耐湿性有了较为明显改良和提高

  • 标签: 甘蓝型油菜 蔊菜 属间杂种后代 耐湿性 综合评价
  • 简介:为研究外源豌豆铁蛋白基因(Pea-Fer)导入和表达对水稻植株和子粒重要矿质元素积累所产生影响,本试验以原始受体亲本粳稻品种秀水11为轮回亲本,外源豌豆铁蛋白转基因纯系Fer34为非轮回亲本,采取连续回交,结合GUS标记基因辅助选择技术,在BC6F3获得含Pea-FerFer34-XS11,它与秀水11构成一对近等基因系。并利用该近等基因系,研究Pea-Fer基因导入对水稻植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幼苗期、分蘖期、成熟期)根、茎(叶鞘)、叶及子粒不同部分(谷壳、米糠、糙米、精米)主要矿质元素(Fe、Ca、Mn、Zn)积累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豌豆铁蛋白基因(Pea-Fer)导入,使得水稻植株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根、茎(叶鞘)、叶等器官中Fe含量较对照品种秀水11明显增加,而对于Ca、Mn和Zn含量并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水稻子粒中Fe含量积累也有较高提升,而Ca、Mn和Zn积累却未出现显著变化。这为深入开展转基因富铁水稻新种质研究和利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 标签: 水稻 Pea-Fer 近等基因系 基因表达 矿质元素
  • 简介:甲真菌病是皮肤真菌病常见病.外伤、足癣和糖尿病等是其常见诱发因素.为研究糖尿病合并甲真菌病患者发病特点,本文对临床单纯甲真菌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甲真菌病患者甲真菌病临床类型、严重程度和菌种分布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甲真菌病 糖尿病 差异 糖尿病合并甲真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