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腹部肠管火器伤后肺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腹部肠管火器伤后1h、2h、4h、8h、12h和24h实验组。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肺组织TNF-α和NF-κB表达水平,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肺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伤后各组肺组织TNF-α和NF-κ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于伤后1h至8h内快速上升并,在8h出现高峰(P〈0.05)。伤后各组逐渐出现肺泡腔变窄,肺泡壁增厚;肺充血,肺间质水肿。结论:TNF-α、NF-κB参与了腹部肠管火器伤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引起腹部肠管火器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重要因素之一。
简介:目的:探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重症肺炎老年患者90例,平均随机分为A、B、C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B组予以莫西沙星治疗,C组则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莫西沙星的联合治疗。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A组及B组(P〈0.05),B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三组患者的WBC、CRP和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ALT、AST、Scr和BUN均没有显著变化,C组的WBC、CRP、PLT、PaO2及PaO2/FiO2与A组、B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的退热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痰液颜色改变时间、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且C组退热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痰液颜色改变时间、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及B组,B组的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时间短于A组(P〈0.05)。三组患者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皮疹、失眠等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二者单药治疗,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简介:目的:通过在微观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检测不同代次人胚肺二倍体细胞衰老相关的指标值,筛选出能够系统性评价人胚肺二倍体细胞衰老程度的生物学指标。方法:将Walvax-2细胞分成16个代次,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代次Walvax-2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代次Walvax-2细胞生长情况和衰老情况;通过检测SA—B-gal染色阳性率,分析不同代次Walvax-2细胞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可传58代。倒置显微镜下:随细胞代次的增加,可见颜色逐渐加深,色素积累;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P20到P43细胞正常且骨架结构明显,细胞核完整,具有较高的核质比,P44和P45开始出现衰老现象,细胞质色素积聚加深,核膜不同程度内折,P50和P55细胞衰老更加明显;β-半乳糖苷酶的阳性染色率和细胞代龄之间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细胞形态学变化,β-半乳糖苷酶阳性率变化与Walvax-2细胞代龄增长显著相关,可选择作为Walvax-2细胞衰老程度评价的生物学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赋分诊断(HER-2、ER和PR)三阴性乳腺癌(TNBC)并腋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CDU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6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对比分析两组乳腺癌的CDU征象,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DU赋分诊断与TNBC的相关性。将CDU描述性指标纳入赋分(0-15分),赋分〉10分者为NTNBC,8-10分为疑似TNBC,〈8分为倾向TNBC。结果:本组乳腺癌CDU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90.96%(785/863),删除不能确定乳腺肿块性质78例(9.04%)。NBC组(105例)与NTNBC组(680例),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48.57%vs10.70%)、最大径〉5.0cm(21.90%vs15.30%)、无微钙化灶(87.62%vs74.12%)、境界清楚(56.19%vs41.47%)、边缘无毛刺征(74.29%vs41.62%)、周边无高回声晕环(74.29%vs46.76%)、后方回声无衰减(72.38%vs46.76%)、ALNM(61.90%vs37.35%)等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肿块数目、纵横径比、回声程度、回声分布和血流分级等则无明显差异(P〉0.05)。CDU赋分〉10分为NTNBC与病理符合率93.93%(680/724);8-10分疑似诊断TNBC符合率11.51%(16/139);〈8分倾向诊断TNBC符合率64.03%(89/139),TNBC总诊断符合率为75.54%(105/139)。在CDU诊断785例乳腺癌中,ALN肿大319例(40.64%),其中TNBC组61.90%(65/105),NTNBC组37.35%(254/680)。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无毛刺征、周边无高回声晕环、后方回声无衰减和ALNM等与TNBC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貌似良性肿块并腋淋巴结肿大,CDU赋分〈8分,同时年龄≤50岁或未绝经,或有乳腺癌家族易感史者,可作为CDU诊断TNBC并ALNM重要�
简介:目的:观察FOLFOX4和XELOX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68例初治确诊为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分别采用XELOX和FOLFOX4化疗方案行术前两个疗程的化疗治疗。结果:XELOX组总有效率为47.06%,FOLFOX4组总有效率为41.08%,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方面,FOLFOX4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和口腔黏膜炎发生率较高,而XELOX组手足综合症发生率较高。结论:XELOX方案作为胃癌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与FOLFOX4方案相似,但XELOX方案副作用较轻且均可控制,化疗时间短,对机体损伤小,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简介:目的:讨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确诊的胸腰段骨折患者95例,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对患者手术前后腰背疼痛进行评估,另外对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的VAS评分、JOA评分随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间不断下降,且均低于手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不同时间点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不断下降,且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可缓解其腰背疼痛,术后脊柱矫形效果明显,短期预后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70例VMC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7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在入院后第2d、第3d、第5d、第7d、第9d和第11d分别测定所有儿童血清CK-MB、cTnI和hs-CRP水平,分析比较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和单独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CK-MB、cTnI、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K-MB、cTnI和hs-CR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0.12%、93.62%,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性高于hs-CRP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结果显示,hs-CRP阳性率最高,但在血清中也最先消失,CK-MB次之,cTnI最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K-MB、cTnI和hs-CRP的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VMC患儿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目的:研究肌肉肌醇(myo-inositol,MI)对胰岛素抵抗细胞(IR-HepG2)细胞外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观察MI、高糖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高糖持续作用,胰岛素刺激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法)鉴定模型是否成立,并用GOD-POD法检测正常HepG2细胞和MI对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变化。结果:在对HepG2细胞活性没有影响的情况下,MI增加了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葡萄糖消耗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显示,MI可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模型葡糖糖的消耗量(P〈0.01)。结论:MI可明显增加IR-HepG2细胞模型葡萄糖的消耗量,对IR-HepG2细胞模型胰岛素抵抗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和肝性脑病(HE)等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制剂,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及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预防SBP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肝性脑病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和ALB水平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前提下,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可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SBP的发生,且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负荷量和维持量两种右美托咪定给药方案对泌尿外科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作用,研究右美托咪定用药的更优化方案。方法:将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入两组。负荷量组在麻醉诱导时10min内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维持量组从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持续以0.4μg/kg/h的速度输注右美托咪定。采用丙泊酚(1.5-2mg/kg)和芬太尼(2-4μg/kg)进行全麻诱导。麻醉维持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记录苏醒期最大Ricker镇静-躁动评分和咳嗽的分级。记录从时间零点到对语言指令有反应的时间和苏醒期的缺氧(SpO2〈90%)、喉痉挛等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在术后恢复室,记录残余镇静(入ICU时镇静-躁动评分≤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00分数字分级评分法)和恶心呕吐评分。术后24h用15项问题的恢复质量问卷评估患者。结果:负荷量组苏醒期躁动评分为4(3-7),维持量组为4(3-4),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47)。负荷量组停药至呼之睁眼时间为19.4±8.1min,S组为16.8±5.6min,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余指标统计学均无差异。结论:与单次负荷量注射相比,维持量泵注方案更有利于减轻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后的苏醒期躁动,且不会引起苏醒时间延长。
简介:目的:研究塞米松棕榈酸酯、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联合使用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1(IL-1)、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观察组采取塞米松棕榈酸酯、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进行关节腔内注射,对照组采取中药涂抹方案.评判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清IL-1、MMP-3、TIMP-1水平、视觉模拟(V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1、MMP-3、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TIMP-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L-1、MMP-3、TIMP-1、VA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塞米松棕榈酸酯、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1、MMP-3水平,升高TIMP-1水平,缓解患者疼痛感,临床疗效良好.
简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C1.15.1.1),已经在多种组织中发现,它能将O2-催化生成H2O2及O2。迄今为止,已经从哺乳动物体内分离出三种SOD:CuZnSOD(SOD1)、MnSOD(SOD2)及EC-S0D(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各自具有不同的生化及分子特性。CuZnSOD(SOD1),是一类含有Cu及Zn原子的二聚体,存在于特定细胞的基质内,约占SOD总量的90%。在胞质及周质中,SOD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而在线粒体及质外,则以四聚体形式存在。在保护脑、肺及其它组织的氧化应激中,CuZnSOD被认为起着保护作用。运动神经元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据称也与同源二聚体CuZnSOD的错误折叠有关,已经报导,有多个CuZnSOD基因位点突变与ALS有关。本文将从基因的结构、表达、调节及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对CuZnSOD进行简要论述。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TE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治疗的120例单节段单侧LDH患者,其中采用PTED术式治疗患者60例,作为PTED组,采用FD术式治疗患者60例,作为FD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在术后12个月时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PTED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FD组(P<0.05)。术后12个月PTED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FD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低,且与上一时间点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TED组优良率为93.33%,与FD组的9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DH患者的疗效无差异,但是采用PTED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减轻术后疼痛和改善生活能力方面优于FD术式。
简介:目的:研究溴隐亭不同给药方案在治疗高泌乳素血症(HPRL)女性不育症中的临床疗效,关注其对女性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就诊于我院的确诊为高泌乳素血症不孕不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取先口服溴隐亭调整血清泌乳素水平至正常后予以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对照组采取促性腺激素与溴隐亭同步治疗方案。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促排卵周期数、平均用药天数、雌二醇水平及妊娠率,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泌乳素都显著改善(P〈0.05);但是两组之间相比,采取溴隐亭药物治疗后诱导排卵的研究组在促排卵、雌二醇水平和妊娠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采用溴隐亭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调整至正常后再使用促卵泡激素药物促排卵治疗不孕不育具为较优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