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我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运行管理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做好全国保藏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各级各类保藏中心进行普查。结果保藏中心所在单位是公益一类的占78.6%(11/14),公益二类的占21.4%(3/14),保藏中心所在单位内以独立部门形式管理的占28.6%(4/14),以非独立部门形式管理的占71.4%(10/14);保藏中心年平均经费共1 708.15万,平均122万/家;保藏中心编制的四级病原微生物管理文件体系中,管理手册占32.3%(219/678)、程序文件占10.5%(71/678)、标准操作程序占29.5%(200/678)、记录表格占27.7%(188/678);现有工作人员共216人,兼职人员占70.8%(153/216),专职人员占29.2%(63/216)。保藏中心对外共享服务对象中科研机构占56.6%(60/106);共享方式中合作研究共享占92.9%(13/14),公益性共享占57.1%(8/14);共享协议中规定材料衍生物及数据所有权的占84.6%(11/13)、预设纠纷解决方案的占84.6%(11/13)、约定收益共享比例的占69.2%(9/13)。结论我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整体运行良好,并积极发挥了共享资源的支撑作用。在国家生物安全战略需求下,建议进一步加强保藏中心独立性和专业性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资源共享的多元性和规范性,促进我国保藏中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2~2019.12间检验科室收治的112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标本进行涂片染色及涂片染色细菌培养,分析其微生物检出率及不同类型的合格标本涂片培养出的阳性符合率。结果:112例标本中微生物细菌培养率为104(92.86%),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最高,其结果为66(63.46%),且不同类型的标本涂片与细菌培养阳性符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微生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有效提升其送检标本阳性准确率,减少培养结果误差,促进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微生物检验中采用快速检验技术,观察该种检验方法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的感染性疾病19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快速检验技术和传统检验技术,对比两种检验方法效果。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阳性检查率对照中,实验组为94.79%,对照组为97.91%,(x2=0.539,p=0.372),结果无差异。(2)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对照中,实验组分别是96.87%、97.91%,对照组分别是84.37%、86.45%。(x2=22.007,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使用快速检验技术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无公认的诊断标准及特效治疗方案。肠道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起到"发动机"样作用,肠屏障的破坏和肠道微生物的紊乱均可影响脓毒症的结局,其中肠道微生物通过"微生物-肠-脑轴"(the microbiome-gut-brain axis,MGBA)影响肠道及大脑病理生理,"肠道微生物-线粒体串扰"则从细胞器水平阐述了其作用。SAE动物模型中存在肠道微生物紊乱,行粪菌移植可改善其症状与预后,提示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的探索,可能对认识SAE机制及探索其治疗有一定意义。该文从肠道微生物、MGBA及肠道微生物在SAE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住院患者感染控制过程中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观察该种方法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试验组与参考组,分别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常规方式控制院内感染,对比两种方法预防院内感染效果。结果:(1)试验组和参考组发生院内感染率对照中,试验组是3.61%,参考组是15.66%,(x2=19.234,p=0.000),结果有差异。(2)试验组和参考组患者中、重度感染发生率对照中,试验组分别是1.20%、0%,参考组分别是8.43%、6.02%,(x2=12.824,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住院患者感染控制中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