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近视眼患者采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近视眼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课题研究。根据患者的近视度数将其分为两组,即高度近视组(n=65例,96眼,>-6.00 D)和低中度近视组(n=55例,146眼,<-6.00 D)。临床治疗期间,要求两组患者均接受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调查访问的同时,还应查看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低中度近视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高于高度近视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在近视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其视力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如遇低中度近视患者,还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主导眼变化和分布特点,并分析主导眼转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行SMILE手术的患者112例224眼,其中男42例,女70例,年龄(25.1±5.4)岁。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卡洞法检查患者主导眼;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行主、客观验光和裸眼视力检查。根据术后3个月主导眼是否发生转变将患者分为转变组和未转变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主导眼转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时,转变组18例(16.1%),未转变组94例(83.9%);转变组中男7例(38.9%),女11例(61.1%),未转变组中男35例(37.2%),女59例(62.8%),2个组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89)。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柱镜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1.95,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术前等效球镜度[比值比(OR)=0.47,95%置信区间(CI):0.35~0.66]和双眼屈光参差(OR=3.04,95%CI:2.12~4.36)与主导眼转变有显著关系。结论SMILE术后16.1%患者发生主导眼转变,主导眼转变与术前较高的等效球镜度和较大屈光参差有关。
简介:摘要:飞秒激光作用到金属样品后,金属样品表面电子将克服势垒形成热电子发射。这一过程中由于电子比热很低,与晶格形成极大温差,金属样品表面处于非平衡加热过程。本文主要在此作用机理基础上,简述目前金属样品超快动力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度及高度近视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角膜实际切削深度与预计切削深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SMILE手术的中度近视31例(62只眼)及高度近视22例(44只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实际切削深度与预计切削深度的关系。结果中度及高度近视术后各时间点实际切削深度均低于预计切削深度(中度近视组,t=5.900、2.121、3.693及12.107,均P<0.05;高度近视组,t=-2.851、-2.095、-3.261及-5.244,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高度近视组切削偏差均大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高度近视实际切削深度与预计切削深度在各时间点均成线性相关(中度近视,r=0.834、0.638、0.712及0.887,均P<0.001;高度近视,r=0.464、0.326、0.412及0.449,均P<0.05)。结论中度及高度近视SMILE术后不同时间中央角膜实际切削深度均低于预计切削深度,高度近视切削偏差更大。对于高度近视,SMILE术后中央角膜切削偏差具有较好的可预测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视患者采用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采用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患者125例,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情况,并利用Logistic相关性理论对影响视力恢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5例患者(245眼)视力均显著提高。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远视力(VA)、近视力(N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等指标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与术前BCVA、术前NVA、角膜瓣切削比、术前眼压等因素成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视力改善受术前BCVA、术前NVA、角膜瓣切削比、术前眼压等因素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患者术后随访护理中应用微信平台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在2020年8月到2021年1月期间到本院开展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的患者中抽取4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电话随访,实验组术后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随访,对比两组近视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近视手术患者接受微信平台随访护理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近视知识掌握评分更高、护理依从评分更高,泪液分泌量明显更多,泪膜破裂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患者的术后随访工作关系到视力恢复,接受新型微信平台随访护理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中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近一年内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4例(50只眼),由同一位有经验的手术医生为其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中并发症情况。结果44例(50只眼),男性患者12例(24%),女性患者38例(76%),年龄最小的为47岁,最大的为84岁,平均年龄是71.6±9.02岁。术后1天,1周,1月的眼压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5,P<0.05)。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6,P<0.01)。术后视力41只眼(82%)裸眼视力于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中50只眼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顺利并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100%)。结论飞秒激光运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中能有效提高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明显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临床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中施以飞秒激光与可植入眼内接触镜(ICL)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诊治的98例(196眼)高度近视患者,平均分配为A组与B组,各为49例。A组(n=49)施以可植入眼内接触镜(ICL)进行治疗;B组(n=49)施以飞秒激光进行治疗。将2组的视力情况、对比敏感度、屈光度数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2组的视力情况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屈光度数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下降(P<0.05);A组在明、暗环境下3.0、6.0、12.0、18.0空间频率段的对比敏感度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与飞秒激光的治疗方式相比,在临床治疗高度近视患者中施以可植入眼内接触镜(ICL)更具有代表性,可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采用飞秒激光联合对称弧形角膜切口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68例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实验组采用飞秒激光联合对称弧形角膜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水平、角膜散光度、泪膜功能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眼压水平和角膜散光度水平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术后各项泪膜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联合对称弧形角膜切口可有效促进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眼压水平的降低和角膜散光情况的改善,对于患者的健康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研究选取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共计12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分为飞秒激光组和超声乳化组,每组各60例。研究主要观察了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显示,飞秒激光组在术后视力恢复方面表现出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视力恢复率显著高于超声乳化组。同时,飞秒激光组在角膜内皮细胞保护方面也展现出更好的效果,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明显低于超声乳化组。在手术并发症方面,虽然两组均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但飞秒激光组的并发症类型和严重程度相对较轻,且总体发生率也低于超声乳化组。此外,患者对飞秒激光手术的满意度也普遍较高,主要体现在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和疼痛程度等方面。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的术后光学区的偏中心量,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6月行SMILE和transPRK矫正近视手术各55例(110眼),术后随诊3个月,比较两组光学区的偏心量及相关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transPRK组和SMILE组的偏心量分别为(0.29±0.14) mm和(0.30±0.1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4,P=0.326)。但按坐标形式,则X轴和Y轴偏心量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72, P<0.001; t=-2.757, P=0.006)。偏心量0.25 mm以内者,两组分别占48.2%和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62,P=0.056)。两组术前kappa角>0.2 mm的术后偏心量均明显高于≤0.2 mm组。结论TransPRK和SMILE手术术后具有相似的偏心量;kappa角大于0.2 mm者,容易导致光学区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