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珍惜自然资本,不仅事关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事关人类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路径依赖及其选择就是:第一,建立、健全与完善绿色保障制度体系;第二,开发绿色技术——即技术的开发主要用于生态的恢复,而不仅仅是自然资源的开发;第三,产业发展的生态化;第四,生态环境建设的产业化;第五,倡导企业全过程的绿色化;第六,倡导绿色消费。
简介:<正>郑百文案件一度纷纷扬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案本身已成为一个历史性的话题,但这是一个关于资本的权利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问:资本拥有什么样的权利?资本的权利的边界在哪里?不同的资本是否拥有同样的权利?本文就此做一些讨论。一、权利的社会意义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限制当今社会是由权利构成的,在一般的私法关系中,权利是我们的基本工具。只是今天的"权利"意义已经不同。在民法传统中,权利具有绝对性。私法被确认为权利法,以此来促进私法的发展。但客观世界正在悄悄改变我们传统的知识,作为经济学家的科斯就在《社会成本问题》中专门研究了权利的法律界定及有关经济问题。在动态的权利领域,权利的样态与内涵更需要研究。在发生交互性活动、权利产生变动性影响时,传统的法律使用债权这种私法逻辑工具。但在社会关系愈来愈发达的过程中,权利内容还在扩张与限制(变动)。例如,证券性债权文书交换的发达,在不特
简介:在当代视域中重新研究《资本论》,应当打破学科壁垒,开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视野,重新彰显《资本论》原著本身的有机总体性。《资本论》及手稿不只是经济学著作,更是“哲学”著作;不仅有经济学线索,还有其独特的哲学线索即资本逻辑及其自我扬弃。在《资本论》对社会总体的再现中,资本是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呈现为主体性范畴,而资本逻辑则表现为“主体性逻辑”。具体来看,资本逻辑表现为扩大再生产的动态结构与总体化进程,蕴含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全面发展生产力与限制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内在矛盾,并孕育着从无限扩张到自我克服的演化趋势。
简介: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和存在方式。虚拟资本这个概念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的具体形式时提出来的,并且在《资本论》第3卷第5篇中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论述。之所以称之为'虚拟资本',是因为它是想象或者虚构出来的、没有价值的,但是却能够给它的持有者带来收入的资本。虚拟资本是资本发展的必然现象,同时也是资本积累的有效形式。虚拟资本的产生没有改变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但是却改变了资本追逐利润的方式。'虚''实'并存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资本论》中的虚拟资本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虚''实'关系、防止经济脱'实'向'虚'、加强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简介:生态文明虽然是对大工业资本时代在场方式的某种超越,但是背后仍然可能隐藏着资本创新逻辑的故事。在以大工业资本为主导地位的旧全球化时代,资本逻辑曾经是反生态的,资本疯狂逐利曾经是造就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然而,以后工业文明为主导的新全球化时代,资本创新以各种节约型、高科技、生态化产业为主导,表现为一种生态资本主义。生态领域绝不是阻挡资本逻辑深度进入的天然屏障。只要有利可图,资本必将成为推动生态建设的强大历史动力;生态产业成为资本创新逻辑的必然产物。绿色资本主义不仅完全可能,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全球现实。深绿思潮是生态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态社会主义预言“生态是资本主义天然屏障”的判定是对资本创新逻辑的严重误读。但是,生态发展的最终目的与资本的生态逻辑之间依然存在着本质上的对立。我们需要全面历史地重新反思生态文明与资本创新逻辑之间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