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纳米科技是20世纪末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为21世纪最具有科研前途的领域。纳米技术的应用,有可能使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生重新排列,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首先研究和发展纳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未来科技引领者。

  • 标签: 纳米技术纳米二氧化钛
  • 简介:近室温条件、表面活性剂以及超声波条件下,在玛瑙研钵中红外线作用下固相反应合成Ce2(MoO4)3(钼酸铈)纳米晶,用X射线衍射(XRD)及电子衍射法(ED)分析了固相产物的物相,并用透射电镜(TEM)观测粒子的大小、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该产品是一种粒度均匀的颗粒,平均粒径约为48nm.通过改变原料配比,改变反应物和固相反应条件下,钼酸铈纳米晶的产量和产品尺寸上有一定的影响.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在反应物比例为1:3时,通过研磨在红外线和超声波作用下产品在晶粒粒度、尺寸上最为均匀,品质最好.

  • 标签: 纳米晶 钼酸铈 固相合成 结构表征
  • 简介:微生物气单胞杆菌(SH10)干粉在60℃、碱性条件下,可以快速还原银氨溶液得到稳定的银溶胶。采用水溶性的有机溶剂乙醇可沉淀银溶胶。真空干燥后可制得水溶性纳米银粉。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银粉中的银含量;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仪、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低倍透射电镜(TEM)对SH10干菌粉还原银氨溶液的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银粉的平均粒径为6.69nIn,其水溶性、分散性较好。通过SH10干菌粉还原银氨溶液前后红外光谱(FTIR)图的变化,对SH10干菌粉还原银氨溶液的机理进行探讨。

  • 标签: 微生物还原 银氨溶液 纳米银颗粒
  • 简介:有机-无机杂化复合纳米材料可以在微观尺寸上将有机和无机组分相结合,使复合材料兼具两种组分的优点,实现所需的性能或功能,因此成为材料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有机荧光染料罗丹明、三苯胺和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为母体,制备出一系列对汞离子、铜离子、铁离子等常见金属离子具有明显光谱响应的探针类材料并选取合适的支撑基质组装成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实现了对金属离子和一些阴离子的目视比色传感。不同离子的加入及加入顺序都会对探针类材料的吸收及发光光谱造成明显的变化。以不同的金属离子或氧气作为输入值,以吸收强度/发光强度作为输出值,模拟了分子水平的逻辑门,拓展了这些材料的应用。为了解决背景荧光干扰,我们利用六角相的β-NaYF4纳米晶为激发源,采用二氧化硅进行包覆,然后将荧光探针分子固载到二氧化硅表面,得到了对金属离子具有传感性能的核壳型的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在近红外激发下能够显示明亮的上转换绿光发射,同时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较高的灵敏度,并且其荧光强度表现出对汞离子浓度的线性响应。这种纳米复合材料的上转换光学性质、汞离子传感性能使它们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复合材料 目视比色 传感 发光 磁性
  • 简介:采用了一种新颖的电子器件装配制造方法.InAs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通过介电泳方法装配,在装配之前,InAs纳米线放入到(NH)2Sx溶液进行湿法刻蚀来去除表面的氧化层.装配后的器件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施加频率2MHz和电压10V时,InAs纳米线装配的成功率很高.同时,该方法和实现技术也可发展应用于其它一维纳米材料的规模化装配制造研究上.

  • 标签: 纳米器件 InAs纳米线 场效应晶体管 介电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修复II度烧伤创面过程中纳米银敷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II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凡士林油纱作为创面敷料,观察组患者在创面敷料上选择纳米银敷料;对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感染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创面感染3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创面感染17例,发生率为2833%;观察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纳米银辅料作为II度烧伤患者创面修复过程中的敷料具有显著价值作用,能够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并且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因此,值得广泛采纳及应用。

  • 标签: 纳米银敷料 II度烧死 创面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97-02
  • 简介:目的观察Filtek™Z350XT流体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10颗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Filtek™Z350XT流体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随访1年。结果3种材料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7.14%、90.00%、75.71%。Filtek™Z350XT流体树脂组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组,光固化复合树脂组优于玻璃离子体水门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ltek™Z350XT流体树脂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楔状缺损材料。

  • 标签: Filtek&trade Z350XT流体树脂 楔状缺损 复合树脂 玻璃离子体水门汀
  • 简介:以四氯化锡和氨水作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SnO2纳米粉体。探讨反应溶液浓度、水热合成温度、水热合成时间和初始溶液pH值对纳米SnO2粉体性能及形貌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同时对水热合成过程中出现的SnO2纳米棒异常现象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的SnO2纳米粉体均为四方晶系金红石型结构,粉末粒径为5~12nm,呈近球形。在反应溶液浓度0.5~2.0mol/L条件下,随反应溶液浓度升高,制备的粉体晶粒平均粒径呈线性增长;在水热合成温度160~22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SnO2粉体的平均粒径从5.1nm增大到9.8nm,在200℃时会出现降低;在水热合成时间6~30h条件下,随反应时间延长,SnO2粉体的平均粒径增大,在20h时降低;随溶液pH值升高,制备的粉体晶粒平均粒径减小。在1.0mol/L、pH值10的反应溶液中,在200℃保温20h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水热合成反应,所制备的粉体平均粒径为5.5~8.5nm,粉体均匀性和分散性良好。

  • 标签: 水热合成 SNO2 纳米粉体 制备 粒径
  • 简介:在传统两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从增大热源可利用温差考虑,提串了一种由太阳能驱动的新型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计算了低压发生器压力(中间压力)和中间溶液浓度变化对系统热力系数COP和热源可利用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生热源温度850C~95℃的范围内,中间压力在1.6KPa(12mmHg)和2.2KPa(16.5mmHg)之间取值新型循环有较高的热力系数和较大的热源可利用温差。

  • 标签: 太阳能 吸收式制冷 溴化锂 热源可利用温差 热力系数COP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应用效果的提升,研究其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资料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 标签: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 妇产科 临床治疗 应用
  • 简介: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要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与辐射作用。优质学校要想持续发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效用,需积极主动地吸收转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及带动弱势学校发展的元素。优质学校的吸收转化要立足于坚定自我,完善自我,丰盈自我;服务于自身的高端优质发展价值取向与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融合;示范于一般学校与薄弱学校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与目标导向。保障优质学校的"优质"持续发展,也就是要实现助人者自强。

  • 标签: 优质学校 区域教育均衡 吸收 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生物型可吸收骨棒(InionOTPSTM)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5例桡骨小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可吸收骨棒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15例患者随访3~10月,均骨性愈合,8例优,6例良,1例可,优良率93%。结论可吸收骨棒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疗效满意,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可吸收骨棒 内固定 桡骨小头骨折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采用硝酸、硫酸、氢氟酸消解样品,用氯化锶作释放剂,EDTA消除Ca2+对测定的干扰,原子吸收法测定石灰岩中的氧化镁的方法,本法降低了测定氧化镁的检出限,提高了分析速度,节约了生产成本。

  • 标签: 氧化镁 火焰原子吸收
  • 简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公开性是该罪认定上的难点,也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其中的相关问题应得到进一步明确。首先,公开性的本质是宣传对象的不特定性,即针对不特定多数的人进行宣传。其次,公开性与社会性存在交集和重叠,同时也各具独立价值。第三,在口头传播的性质认定上,应区分是否为集资人授意及集资人对集资信息的扩散持何种心态。第四,公开性不以虚假宣传为必要。

  • 标签: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公开性 口头传播 虚假宣传
  • 简介:摘要临床药物治疗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给予患者口服药,口服药物一般在肠道粘膜被吸收,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病患处,起到它的治疗作用。但是,药物被肠道粘膜吸收的过程相当复杂,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医药界可以用生物药剂学性质这个词来总结。概括来说,主要是药物的膜通透性和首过效应受到胃肠道和肝脏等器官内转运蛋白的影响作用,影响到药物的吸收,使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常常难以吸收,药物的利用程度较低,从而造成药物起效慢、药效产生作用小持续时间短现象,严重造成了药物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无法达到临床预期目的,给患者健康带来阻碍。本文我们将根据口服药物吸收的过程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对口服药物的口服药物的相关药剂学性质来展开探讨与分析,以至于更好的为生物制药时的药物结构设计、口服药物的研制与开发、临床用药的合理安排等提供相关信息。

  • 标签: 口服药物 生物药剂 药剂学性质 探析
  • 简介:目的探讨及总结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2月我科治疗的59例桡骨小头骨折病人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19~55岁。骨折类型采用Mason分型:Ⅱ型33例,Ⅲ型26例。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Kocher切口,术中根据桡骨小头骨折情况采用多枚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制动3~4周后逐渐加强患肢功能练习,并分别于术后第1、3、6、9、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并摄X线片,按Metaizeau等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并对相关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切口愈合率100%,末次随访时按Metaizeau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总体优良率94.9%,其中33例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中,优32例,良0例,可0例,差1例,优良率97.0%;26例MasonⅢ型桡骨小头骨折中,优23例,良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3%。术后共2例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3.4%),分别为桡骨小头缺血性坏死1例(1.7%),内固定失效1例(1.7%),均二期手术治疗。结论可吸收棒在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内固定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可在体内溶解吸收,且操作简便,勿需二次手术取出,可减少患者心理和生理负担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小头骨折 可吸收棒 内固定 骨折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粘克R可吸收医用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行椎板切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5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36例;年龄22~62岁。分为试验组68例,在术中放置粘克R可吸收医用膜;对照组57例,除不放置医用膜外,其他处置相同。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手术效果,按Nakai法评价。结果试验组疗效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为8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全身不良反应,无红肿、渗液及窦道形成等炎症表现,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结论粘克R可吸收医用膜可有效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

  • 标签: 可吸收医用膜 硬膜粘连 术后预防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铜含量的不确定评定展开了探讨,对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铜含量的试验作了详细阐述,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作了系统的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原子吸收法 铜含量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拔牙与不拔牙对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进行正畸治疗的12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拔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拔牙治疗,实验组不拔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压根吸收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827例牙根等级分布0级,占84.3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15例牙根等级分布1级,占11.75%;35例牙根等级分布2级,占3.61%;3例牙根等级分布5级,占0.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牙对正畸治疗后压根吸收影响较大,容易加重压根吸收,影响患者治疗预后,因此治疗过程中在不影响疗效情况下尽可能轻力矫治,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拔牙 不拔牙 正畸治疗 牙根吸收 影响
  • 简介:本文就运用于某型号雷达中,微波多层印制电路板制造用原材料的泰康利公司高频介质材料TSM—DS3,进行了性能及特点介绍。在此基础上,对选用此类高频介质基板材料及半固化片FastRise-28,制造一种微波电路板的先进工艺技术、以及质量管控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最后,还针对此次高频多层印制板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其中包括有TSM—DS3高频材料的多层化实现技术、TSM—DS3—500HM高频电阻材料的平面电阻阻值控制技术、TSM—DS3高频材料的变形控制技术、TSM—DS3高频材料多层板孔金属化互连实现的背钻深度控制技术,以及TSM—DS3高频材料多层印制板局部外形侧壁金属化技术等。

  • 标签: 电路板 工艺技术 质量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