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前期实验自行研发了一种可进行成骨及成软骨双向诱导分化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目的:探索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力学刺激能否提高组织工程骨软骨修复山羊膝关节缺损的效果。方法:取青山羊12只,制作双侧后肢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缺损处均植入在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成软骨、成骨诱导2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复合体,不同的是实验组将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置于磁力搅拌仪上给予力学刺激,对照组未给予力学刺激;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置。植入后12,24周进行大体观察,Masson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新生软骨与骨组织生成,实验组修复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无新生软骨生成。表明通过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阶段的力学刺激,可以改善以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物对膝关节缺损的修复效果。
简介:目的评价小同大小孔径的磷酸钙骨水泥(CPC)材料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盐析法制备3种不同孔径(200~300μm、300~450μm、450~600μm)的CPC材料,利用Micro—CT测董3种材料的平均孔径、孔隙率。无菌条件下取新生大鼠BMSCs原代培养并传代;将3组材料分别放置于24孔板内,每种材料接种2×10^5个细胞后。于接种后12、24h收集细胞并计数,计算细胞黏附率;并对24h收集细胞行AnnexinVFT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捌亡、坏死检测,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黏附情况。结果Micro—CT测量结果显示:3种CPC材料孔径间相瓦连通,孔隙率均〉67%,平均孔径分别为240、410、510μm。接种后12h,3种材料表面细胞黏附率及坏死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300μm组在接种后24h细胞黏附草明显少于300~450μm组和450~600μ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300μm组材料衣面细胞坏死数革叫显多于450~600μ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孔径大小可影响大鼠BMSCs存多孔CPC材料上的黏附能力,随着孔径增大,细胞黏附率逐渐增高,细胞坏死率逐渐降低,为进一步研究孔径结构对细胞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含5%(质量分数)纳米单质银颗粒的-磷酸三钙复合支架(β-TCP-Ag)的细胞毒性及在家兔体内的抗菌性和促成骨性能,从而为临床治疗骨髓炎合并大面积骨缺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体外:以100%-磷酸三钙支架(β-TCP)作为对照组,在体外用CellCountingKit-8(CCK-8)试剂检测支架浸提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细胞毒性;体内: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8只,以β-TCP为对照,一期在4周内建立兔股骨骨髓炎模型,再二期植入支架后分别饲养4周和12周,然后取支架植入区域骨组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的相对个数;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观察支架植入区域骨组织长入情况。结果CCK-8检测显示各组间细胞相对活性未见明显差异,表明β-TCP-Ag在体外未见有明显细胞毒性;细菌平板涂布法显示植入β-TCP-Ag组材料周围骨组织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远小于β-TCP组;Micro-CT分析表明β-TCP-Ag组骨缺损区域骨量明显高于β-TCP组。结论含5%纳米银颗粒的-磷酸三钙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能力,在体内杀灭细菌后有利于骨缺损的愈合,是一种良好的抗菌和骨缺损植入物材料。在改进骨感染合并骨缺损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仑磷酸钠和钙尔奇D联合用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0月-2022年9月于本科住院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病人(n=6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1人,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阿仑磷酸钠和钙尔奇D,后者加用阿仑磷酸钠。对比骨密度、骨钙素(BGP),β-I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等指标。结果:关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分别是(252.68±19.31)mg/m2、(237.92±18.36)mg/m2,和对照组数据(234.53±20.68)mg/m2、(229.14±17.51)mg/m2相比更高(P<0.05)。关于CTX和BGP这两个指标:试验组数据分别是(0.34±0.08)ng/ml、(7.72±0.89)U/L,对照组数据(0.49±0.12)ng/ml、(6.71±0.83)U/L相比更好(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联用阿仑磷酸钠和钙尔奇D,骨代谢指标改善更加明显,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提升更为迅速。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β-磷酸三钙联合口腔修复膜在骨缺损型前牙区种植治疗上所起到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录的3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19例,对照组实行β-磷酸三钙复合自体骨治疗,观察组实行β-磷酸三钙联合口腔修复膜治疗,将临床效果(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以及骨质种植体稳定系数)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68.42%),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 2017年 6月 -2018年 8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 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n=74,阿司匹林及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与观察组( n=74,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种临床疗效及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经过临床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 94.44% )显著高于对照组( 67.56% ),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应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阿托伐他汀与硫酸氢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联合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7月到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阿托伐他钙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更接近正常水平,患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更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在冠状动脉病变治疗中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患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 对阿托伐他汀与硫酸氢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联合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7月到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阿托伐他钙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更接近正常水平,患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更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在冠状动脉病变治疗中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患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罗沙星与阿奇霉素磷酸二氢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8例CAP患者随机分成A组(n=49)与B组(n=49)。A组给予氟罗沙星0.4g,qd,静脉滴注,疗程7d;B组给予阿奇霉素磷酸二氢钠0.5g,qd,静脉滴注,疗程7d。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1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罗沙星治疗CAP临床疗效较阿奇霉素磷酸二氢钠好,二者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简介:作者简介王思明(1971-08),男,山东枣庄人,硕士,主治医师。摘要目的评价骨形态蛋白-2(BMP-2)复合β一磷酸三钙(β-TCP)在齿槽裂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包括12例齿槽裂患者,齿槽裂的修复首先运用局部黏骨膜瓣形成袋状受植囊,同时关闭鼻、唇、腭间的软组织裂隙,恢复解剖形态;去除裂隙两侧上颌突的部分骨皮质;根据裂隙大小、形状及与健侧的对称性,植入BMP-2/β-TCP。结果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植入物排出,外形恢复理想,局部饱满。术后3个月x线片可见局部骨性愈合,术后1年x线片可见植入人工骨部分被自体骨取代。结论BMP-2复合β一磷酸三钙修复齿槽裂,具有恢复形态准确;修复创伤小的优点;植入物组织相容性好,具有骨引导性,可降解,能被自体骨完全取代,且无不良反应。是一种良好的齿槽裂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