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和焦虑以及自我接纳方面的影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心理护理作为一种综合干预手段,通过心理支持、认知重建和行为疗法等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并促进他们对自己的接纳和认同。本文将从相关研究中综述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眶减压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治疗的甲状腺相关眼病眶减压手术患者296例。根据住院号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8例,对观察组进行12天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疗效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眶减压手术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积极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ODE指数和焦虑、抑郁症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选取慢阻肺患者共计100例,做好肺功能、呼吸困难、6min步行距离和BODE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做好效果比较。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抑郁、非抑郁患者的BODE分析,抑郁患者整体BODE评分低于非抑郁患者,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通过对患者进行焦虑、非焦虑患者的BODE分析,焦虑患者整体BODE低于非焦虑患者,二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通过对患者焦虑、抑郁相关性分析,BODE指数、6min步行距离、FEV1%预计值、体重指数、呼吸困难指数等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6min步行距离和BODE评分等和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等具有密切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心理护理后的临床实效性。方法选取81例癌症患者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8分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需进行基线调查,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癌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试。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每个研究对象干预4周,随访期为31天,随访期结束时再进行一次各量表的测试,作为干预效果评价的依据。分析数据建立Excel数据文件,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干预前,81例癌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明显。干预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心理干预4周后,干预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表明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干预前,两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生活质量各个因子和总健康状况因子的得分,干预组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在社会支持评估方面,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均无明显改变,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干预措施对社会支持评估影响不大。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老年癌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部分生活质量,对社会支持评估作用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心理指导对社区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与本中心签约的家庭责任制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SAS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生活质量评价标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6个月后,研究组SAS量表、SDS量表评分分别为(50.04±6.31)、(48.04±6.27),对照组SAS量表、SDS量表评分分别为(56.13±7.45)、(55.43±7.35),研究组SAS量表、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的SAS量表、SDS量表评均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研究组ADL评分为(58.12±14.32),对照组ADL评分为(73.36±10.36),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00%,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过程中,心理指导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还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更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而心理指导可作为社区改善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的重要手段,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与常见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关系,探讨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老年内科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患者共201例,进行血液生化检测和老年抑郁量表简化版(GDS-15)筛查。GDS-15评分≤5分为无抑郁组,评分>5分为抑郁症状组,比较两组间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别,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抑郁症状组血清总蛋白[(60.7±4.3)g/Lvs.(63.5±5.6)g/L]和血红蛋白[(121.6±20.1)g/Lvs.(129.7±19.4)g/L]低于无抑郁组患者(均P<0.05);无抑郁组和抑郁症状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总蛋白是GDS-15评分的预测因素(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0.42,P<0.05)。结论伴有抑郁症状的老年内科住院患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较低,总蛋白低是抑郁症状的可疑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激励护理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激励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2周后,4周后,8周后HAMD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HAMD量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较治疗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采用激励护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对个人卫生的处理能力,积极主动与其他患者及工作人员交往,逐渐恢复社会功能,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以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 6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并在护理后使用 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评价表,对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 HAMD评分均有所降低,研究组 HAMD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 HAMD分值为 9.42±3.34,研究组为 7.03±2.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即 P< 0.05。结论:针对神经分裂症患者行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以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 6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并在护理后使用 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评价表,对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 HAMD评分均有所降低,研究组 HAMD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 HAMD分值为 9.42±3.34,研究组为 7.03±2.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即 P< 0.05。结论:针对神经分裂症患者行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以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 6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并在护理后使用 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评价表,对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 HAMD评分均有所降低,研究组 HAMD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 HAMD分值为 9.42±3.34,研究组为 7.03±2.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即 P< 0.05。结论:针对神经分裂症患者行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通过网络教育管理形式对围产期抑郁症状防治的效果。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围产期行产前检查的孕妇,既往无精神病史,无人格障碍及智力障碍,坚持在本院产检、分娩。在围产期进入我院微信管理群,在线上进行教育活动,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在早孕、晚孕及产后6周三个时期进行心理评估,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筛查,一旦发生中度、重度抑郁症,转专科医师药物治疗为主;随访至产后12周。把国内常模作为评价标准,将干预前后的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用x2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后的产后抑郁症状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围产期的妇女进行网络教育管理可明显改善情绪,减轻焦虑症状,预防和降低围产期抑郁症的发病,使其顺利渡过孕产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干预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共计90例患者(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并命名为观察组,另取9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生活方式特征及抑郁情绪变化。结果:经对比,独居、吸烟和饮酒习惯对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睡眠时间≤6h、残疾、身体疼痛、慢性病等因素差异显著,P<0.05。(2)干预前患者均存在严重抑郁倾向,干预4、8、12周后患者抑郁症状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各个时间段HAMD评分,差异可比,P<0.05。结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原因除慢性疾病外,主要在于睡眠时间≤6h、残疾、身体疼痛等,与是否独居,是否有吸烟、饮酒史关系较小,但可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及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