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心雕龙》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唐诗学”、“宋词学”、“红学”等专门之学一样,已成为一门与时俱进之显学,学界多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然而,就《文心雕龙》综合情况观之,当称“文心学”为妥。其理由有四:一是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很容易与中华图腾“龙”的专门之学“龙学”相混淆。二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二者的选文篇目大多相同,而且两人的文学观念与选文标准也颇为相似。因此,“文心学”与“文选学”之对应自为契合,而“龙学”与“文选学”则不相对应。三是“龙学”之名未能彰显出《文心雕龙》书名之主要精神。四是刘勰自己早已认定《文心》是《文心雕龙》的简称。故命名“文心学”,则理所当然而天经地义。吴中胜教授对拙文予以质疑,仅此一家之言,不能推翻拙文原来之观点,“《文心雕龙》之学”终究以称“文心学”为妥。

  • 标签: 《文心雕龙》 龙学 文心学 文选学 吴中胜 兼答
  • 简介:“《文心雕龙》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唐诗学”、“宋词学”、“红学”等专门之学一样,已成为一门与时俱进之显学。然而,学界多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然而,就《文心雕龙》综合情况观之,当称“文心学”为妥。其理由有四:一是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很容易与中华图腾“龙”的专门之学“龙学”相混淆;二是刘勰与萧统关系密切,刘勰曾参与《文选》的编选,《文心雕龙》与《文选》所涉及的选文篇目大多相同,两人选文标准与文学观念也颇为相似。因此,“文心学”与“文选学”之对应自为契合,而“龙学”与“文选学”则不相对应;三是“龙学”之名未能彰显出《文心雕龙》书名之主要精神。四是刘勰自己早已认定《文心》是《文心雕龙》的简称。故命名“文心学”,则理所当然而天经地义。吴中胜教授对拙文予以质疑,仅此一家之言,不能推翻拙文原来之观点。事实证明:“《文心雕龙》之学”终究当称“文心学”为妥。

  • 标签: 《文心雕龙》 龙学 文心学 文选学 吴中胜 兼答
  • 简介:文心雕龙札记》是黄侃早期写作的一部研究《文心雕龙》的名著。其中的"章句篇札记"是其章句观的集中阐释。本文主要根据《文心雕龙》"章句篇札记"总结黄侃的章句观,并认为其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完整的章句观。

  • 标签: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章句观
  • 简介:本文结合中国哲学对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中之“道”进行了新探索。认为《原道》中之“道”的内涵应包括二层面意义:一是这道指天(地)道与心性人道相贯通的天人合一之道,属心性哲学范畴。二是这道还统摄有文学的圣道传统的内涵,这又包括二层次:一为自庖牺起始,中经尧、舜、禹、文王、周公,到孔子的外在众圣承传序列;二为以“道心惟微”哲学内容为基础的内在“文心一道心”系统,其中以后者为最重要,这对应于哲学“道心惟微”的“文心一道心”,才是领悟天道与心性人道相贯通的天人合一之道,并创作“道之文”的关键。

  • 标签: 文心雕龙 道心惟微 心性哲学
  • 简介:文心雕龙·原道》释读标点有多种版本,说明有探讨的余地和必要。根据上下文语义分析,“精义坚深”的“精”当校勘为“情”,“坚”为衍讹,“重以公旦多材”的“重”当上属,“精义坚深,重”当为“情义深重”;“爰自风姓”当校勘为“爰自《风》兴”,意为《诗经·风》兴起。两处校勘,对释读有一定影响。根据校勘,对相关标点作了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作了再标点。再标点后能够更准确领会原文意思,进一步领略“原著的修辞之美”,领会刘勰的历史观。

  • 标签: 《文心雕龙·原道》 释读 文本分析 情义深重 爰自《风》兴 再标点
  • 简介:学术界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儒家的,长期以来占主流;20世纪80年代,一批学者渐渐发现《文心雕龙》中的道家成分并不少于儒家;更有学者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佛学;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不仅涉及《文心雕龙》的性质,也涉及为刘勰定位问题。

  • 标签: 《文心雕龙》 儒家哲学 道家哲学 佛家哲学 刘勰定位
  • 简介: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观文要做到“不偏”就必须“博观”;认为“平理若衡,照词如镜”,才能对文章作出公正的评价;只有掌握了“一观位体,二观置词,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的方法,才能判断文章的优劣。这些思想,对学报编辑实践乃至编辑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和启示作用。

  • 标签: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 “博观” “客观” “六观” 编辑修养
  • 简介:文心雕龙》对《诗经》的征引全面而深入。刘勰的诗经观,既从“宗经”立场出发,继承和发展自孔子以来尤其是汉儒注重政治和道德教化的《诗经》研究成果;同时,又站在“文学自觉”的时代高度,注重挖掘《诗经》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 标签: 刘勰《文心雕龙》诗经观
  • 简介:研究从蔚为大国到局促一隅是历史的必然还是有各种主观原因,这是整个古代文论研究应该反思的问题.无论如何,几万字的一部古代文献被敷衍成数千万言的学术著作,在学术史上实属罕见,无论个人的好恶如何,这都是个绕不过的存在.

  • 标签: 《文心雕龙》 研究领域 中国 古代 文学理论 文化系统
  • 简介:针对学者关于《文心雕龙·通变》“名理相因”、“酌于新声”、“练青濯绛”、“摄契”释义的诸多分歧意见,从词义训诂及文意理解两个方面对之加以详细辨析,在此基础上,或对其是非正误做出正确抉择,或提出新的更合理的解释。

  • 标签: 文心雕龙 通变 名理相因 酌于新声 练青濯绛 摄契
  • 简介: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刘勰指出了神思与虚静的关系——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第一次把创作主体心灵的虚静引入文学创作构思中。虚静状态,是创作主体进行构思的心理条件,也是创作主体的一种境界。这一观点启发了后来的意境说,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神思 灵感 虚静 意境
  • 简介:是什么样的缘由让《文心雕龙》在齐梁之际出现?本文认为《文心雕龙》的诞生是多种社会和文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从儒学传统地位的有限恢复;三玄哲学精义的影响;南朝文坛反形式主义的斗争;魏晋以来文学的独立发展;古代文学资料的极大丰富;刘勰自身的社会条件等六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文心雕龙》在齐梁之际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 标签: 《文心雕龙》 刘勰 齐梁社会 因缘际会
  • 简介:摘要《文心雕龙•原道》作为开篇之作,对于探究与分析刘勰的总体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该篇作为解读模本,浅析“原”、“道”各自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此篇之所以选作首篇的原因。

  • 标签: 《文心雕龙&bull 原道》 刘勰 首篇
  • 简介:关于《文心雕龙》的研究方法,有些学者认为其来自儒家。笔者认为,刘勰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固然有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的方面,但是更多的还是受佛学《中论》的启示。《文心雕龙》正是以这种折衷的思维方式来处理理论研究过程及研究方法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使得《文心雕龙》总是显得理性而温和,表现出一种不失偏颇、不落情感俗套的典雅与大气。

  • 标签: 刘勰 文心雕龙 中道观 中论 折衷
  • 简介:文心雕龙》被称为"写作大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中对写作的构思、布局与言辞等方面都有非常深刻、经典的论述,影响绵延至今。本文从"命意谋篇"、"文心创造"、"率志委和"三个维度入手,论述了《文心雕龙》指导为文的构思法则。

  • 标签: 《文心雕龙》 命意谋篇 文心创造 率志委和 构思法则
  • 简介: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没有屈原便不会有楚辞体的产生。作为才士,屈原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继承了北方文化,更为重要的是,《楚辞》“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程。

  • 标签: 辨骚 楚辞 通变 创新
  • 简介: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刘勰明确说明自己是在注经难以成家的境况下选择“论文”来“敷赞圣旨”的。刘勰的这一自觉对《文心雕龙》的撰写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表现在《文心雕龙》的性质、苦心经营《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的根本着眼点在“文”、对文体规范的尊重、对文学功能的强调、对文采的容纳以及用骈文撰写《文心雕龙》等方面。刘勰对工作性质的自觉与时代的重文风气、以往的论文传统、穷则独善以垂文的价值理念、通达颖悟的个性气质密不可分。

  • 标签: 刘勰 工作性质 自觉 “论文” 影响
  • 简介:作为《文心雕龙》中的名篇,《知音》一直备受推崇、好评如潮。然其亦有可商之处:一是史实的引用不够准确,对所要说明的观点不能充分论证,有的还与原文材料不相一致;更有甚者,主观臆度,望文生义。二是理论的阐述不够成熟、周密,对因古代文人文化心理的超前而造成的知音难觅这一现象认识不足,“平理若衡”的追求过于绝对,也没有认识到文学鉴赏、批评具有意识形态评价的性质。

  • 标签: 文心雕龙 刘勰 知音 商榷
  • 简介:文心雕龙·祝盟》七处引用《诗经》成辞,涉及《诗经》风、雅、颂三个部分,共七篇作品,可分为直接引用《诗经》原句,调整《诗经》原文字句、保留原意另造新句,用诗原辞、原意重组新句三种类型,这既是刘勰“依经附圣”写作思想的体现,也是其“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

  • 标签: 文心雕龙 祝盟 诗经 成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