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护理配合方式及效果。方法:择本科室 2015年 9月到 2017年 9月间 60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患者行研究观察,根据患者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 n=30)和配合组( n=30),常规组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配合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和护理配合,分析对比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配合组患者护理后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较常规组明显升高( P<0.05)配合组患者呼吸衰竭发生率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护理配合可改善患者肺功能。
简介:目的本文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放射诊疗单位放射卫生工作现状进行调查,以了解苏州工业园区诊疗单位射线装置的使用情况、放射诊疗许可证持证情况、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放射工作场所设备质控检测和机房防护检测情况等,为建立放射诊疗单位资料库提供依据,以加强放射诊疗单位管理,确保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和公众的放射防护安全。方法依据放射工作单位档案、专项调查资料及现场调查,对苏州工业园区放射诊疗单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放射诊疗许可证》持证率为100%,场所和设备检测率、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培训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等方面管理不够完善。结论应加大宣传和监督监测力度,社会共治规模提高放射诊疗单位放射卫生工作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放射性肺损伤的放射物理学因素。方法:选择 2018年 10月 -12月年在本院接受放射性治疗的胸部恶性肿瘤患者 25例作为对象,对患者病历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病症产生原因,对其今后治疗改善放射因素并给予合理放射治疗方案。分析后对患者病症进行总结,观察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风险因素的分析。结果:经分析后,照射剂量、照射面积与照射速度等物理因素在引起放射性肺损伤症状上表现的较为明显,并且在同一治疗阶段,女性与男性相比较而言,女性患有放射性肺损伤的概率大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照射剂量、照射面积与照射速度等物理因素的研究应用于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后产生的放射性肺损伤中,能够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放射治疗方案,减少患者放射治疗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在核燃料循环过程中,不仅会产生许多放射性污染物质,同时也会产生许多非放射性污染物质,比如重金属和有机物等。各种污染物的存在以及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了污染场地修复的难度,混合污染场地修复是当前场地修复所遇到的一大难题。本文在总结放射性以及非放射性物质污染场地的修复经验的基础上,介绍了混合污染场地修复的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措施,对混合污染场地的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放射治疗患者照射区域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对预防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数字表格中的奇偶序号规律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医护人员给予常规皮肤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照射区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剂,观察围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皮肤状况,统计皮肤反应发生率、损伤程度以及发生皮肤损伤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皮肤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选择 2017.9月 -2019.6阶段内,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肺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 88例,按照病情以及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即参考组与研究组,每一个小组的患者均为 44例,给予前者加以西医手段治疗,给予后者加以中西医联合手段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模式下取得的治疗成效。结果:在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痊愈治疗数量为 18、好转数量为 24、无效数量为 2,总治疗率为 95.5%,明显小于参考组总治疗率 90.9%(痊愈 15例、好转 25例、无效 4例), P< 0.05; 研究组人员胃肠道不舒适症状3例、恶心呕吐 2例、总产生率为 11.4%,较参考组人员不良反应出现几率 22.7%小(过敏皮疹 4例、恶心 3例、胃肠道不舒适 3例),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肺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选择中西医联合的手段治疗,可以提升患者治疗效率,减少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