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患者男性,50岁。以紫癜样皮疹起病,继而出现发热、乏力、血尿,血小板减少(96×109/L),血肌酐83.7 μmol/L,补体C3 0.593 g/L,补体C4 0.072 g/L,抗核抗体胞浆型1∶80,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血培养阴性,超声心动图未见赘生物,胸部CT未见感染提示。病初诊断结缔组织病,予泼尼松60 mg每日1次、环磷酰胺100 mg每日1次治疗,最高体温降至38.5 ℃,复查血肌酐升高至113 μmol/L,予甲泼尼龙40 mg每12小时1次静脉输液、环磷酰胺0.6 g每周1次静脉输液强化治疗,体温正常(37.3 ℃以下),血肌酐降至73.7 μmol/L,序贯口服甲泼尼龙并减量,减至每日早16 mg晚8 mg后病情多次反复,遂入北京协和医院进一步治疗。入院后完善病因筛查,血培养多次回报微小单胞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见瓣膜赘生物及瓣周漏,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4 g每8小时1次静脉输液,患者体温恢复正常(37.3 ℃以下),出院观察,后外院行瓣膜置换术后病情好转。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观察给予临床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4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肾小球肾炎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52例)临床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C1组(观察组52例)临床在C2组患者基础上选择针对性护理的方法。对比两组肾小球肾炎患者在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消极情绪缓解程度评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完成临床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疾病情况获得有效改善。在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消极情绪缓解程度评分等方面,C1组明显优于C2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P<0.05)。结论针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选择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最终能够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提高,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将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效提高,凸显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