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临床上检测尖锐湿疣的两种取材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对86例在临床上可见明显疣体增生物,并经醋白实验初步诊断为CA的患者,进行了在疣体表面取材和直接剪切疣体组织进行FQ-PCR检测,并把两组所得检测值求得对数均数和标准差进行对比,在CA经过电灼治疗后一周,选取无CA复发的患者38例,进行在原电灼部位皮肤表面取材和在同一点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直接钻取活体组织送检FQ-PCR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结果电灼治疗前两种取材方法所得检测值求得的对数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疣体表面取材组5.73±4.76,疣体组织碎片组6.83±5.96,两组相比较u=0.76,P>0.05.电灼后两种取材方法所得检测值求得的对数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皮肤表面组4.00±3.25,皮肤组织碎片组5.99±4.07,t=2.06P<0.05。结论对于有明显疣体组织增生的患者,两种取材方法均可以使用,但对皮肤表面无明显疣体组织增生者,不应使用皮肤表面直接取材方法,以免产生误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意外再次妊娠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对剖宫产术中放置节育器的产妇348例(置器组)和同期剖宫产术中未置节育器再次妊娠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共360例(未置器组),就术后再次妊娠的间隔时间、避孕方法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未置器组3、6、12、24个月的月经周期变化,出血量、腰腹痛、白带增多等带器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但未置器组剖宫产术后避孕失败受孕率30.3%明显高于置器组的的6.0%(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率的高低与避孕方法和时机有关。剖宫产术中放置节育器是防止术后再次妊娠,降低瘢痕子宫高危因素的有效措施,应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简介:摘 要: 山岭隧道浅埋段是隧道病害多发区,为解决浅埋隧道开挖面自稳性差、支护结构破坏、围岩全风化突水等问题,对浅埋隧道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结合既有全风化围岩浅埋隧道的处理技术,采用深层覆盖灌浆技术对全风化花岗岩进行预加固处理,采用双层先进小管预支护,使用新型自粘防水膜进行工作面开挖,以确保衬砌的防水效果,安全高效地完成浅埋隧道开挖,然后对施工面土壤进行回填,进行生态修复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后,采取多种干预性方法,在抢救过程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产科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9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病例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将9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病例随机分为3个小组,30例/组。第1组实施经导管进行动脉栓塞治疗法,第2组实施宫腔填塞纱布治疗法,第3组实施盆腔动脉结扎治疗法。结果90例患者经过治疗全部康复,当中30例实施经导管进行动脉栓塞治疗法患者全部治疗成功,治愈率100%,30例采用宫腔填塞纱布治疗法患者中有22例治疗成功,治愈率为73.3%,30例实施盆腔动脉结扎治疗法的患者中有12例治疗成功,治愈率为40%。首期治疗未成功的患者,2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手术,6例采取盆腔填塞纱布治疗法,患者都得到有效治愈。结论动脉栓塞治疗法能有效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改善患者出血状况,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调控气腹所致应激反应的程度,为临床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将90例腹腔镜气腹病人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组(A组),全麻组(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C组)。观察记录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20min、放气后20min血液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肝脏分泌的急性反应蛋白(CRP)浓度,同时常规监测MAP、HR、SPO2。结果三组患者中气腹时A组和B组的应激反应显著增强(P<0.05),且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现为E、NE、CRP在气腹后20min明显升高(P<0.05),而C组病人在气腹前后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气腹对机体呼吸、循环和内环境干扰导致应激反应显著增强,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明显降低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是气腹下腹腔镜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喉镜片简便、快速、高水平的最佳保存方式。方法将待消的100片镜片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酸化水浸泡灭菌,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晾干后用无菌巾包裹置于治疗盘中保存;B组采用酸化水浸泡灭菌,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晾干后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置于治疗盘中保存(P<0.05)。结论随着时间的延长,一次性纸塑包装保存方法喉镜不合格率明显低于无菌巾包裹保存。结果麻醉喉镜保存不善,极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再次发生,对患者危害极大,采取纸塑包装保存法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防止全麻手术和抢救需行气管插管的病人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固定方法治疗colls骨折的优缺点。方法收集2009-2011年不同固定方法治疗colls骨折患者80例,分为内固定术组20例,石膏托外固定组30例,夹板外固定组30例,观察临床愈合过程各项指标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内固定组疼痛时间、消肿时间均较石膏托、夹板外固定组短;内固定组骨折再移位、张力性水疱发生率与石膏托固定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明显低于夹板外固定组;临床治愈平均天数与石膏托、夹板外固定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组腕部指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夹板外固定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石膏托固定组中期更改为腕中立位管形石膏固定后腕部指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内固定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石膏固定是colls骨折最可靠、经济的外固定方法,对能够进行手法整复的患者,完全可以替代内固定法;内固定法应作为严重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不能手法整复及手法复位失败的进一步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毒的四种检测方法及其临床价值,建立适合自己实验室的梅毒检测流程和报告系统。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6月我中心自愿咨询门诊梅毒患者的血标本100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ACONSYP)、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血清梅毒。结果先进行TP-ELISA初筛检测的100例梅毒患者血清中,四种方法均为阳性者94例,其中TPPA阳性98例,TRUST阳性94例,ACONSYP阳性96例。而在120例非梅毒对照组中,经TP-ELISA检测阴性例数为114例,特异性为95%。结论四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为了提高梅毒检出率,对于TP-ELISA阳性标本,要做TRUST和TPPA复检。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手术方法应用于腮腺混合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腮腺混合瘤患者66例,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参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观察传统的全腮腺切除术以及保留腮腺导管区域性肿瘤切除术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下颌缘支、颊支、颧支等面部主要神经分支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4.7%、11.8%以及8.8%,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83.3%、62.5%以及68.8%;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7%,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46.9%,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腮腺导管区域性肿瘤切除术应用于腮腺混合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2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流阻断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分别有43例、40例、37例患者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半肝血流阻断法和保留半肝血流阻断法阻断血流,将其记为A组、B组和C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术中出血量和血流阻断时间两两比较上述指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B组和C组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均远远短于A组(P<0.05),而A组和C组手术时间、B组和C组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种血流阻断方法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组不同消毒方法进行内镜消毒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内镜中心已经使用过的内镜1000份作为对照组,在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同一类的内镜1000份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消毒灭菌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的是改良后的消毒灭菌方法。统计两组方法内镜消毒灭菌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高达96%,对照组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89%,两组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相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采用改良之后的内镜消毒灭菌的方法对临床内镜进行消毒灭菌,可显著提高临床使用内镜的无菌合格率,以确保患者受到不必要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