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巴戟天寡糖(MorindaOfficinalisHowOligosacchalide,MOO)对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纯化培养乳鼠双侧后肢骨骼肌成肌细胞的方法,制成浓度为1×10^5/mm3的成肌细胞悬液,接种到25ml培养瓶中培养。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5.氮杂胞苷(5-Aza)(10μmol/mL)对照组;MOO小、中、大剂量(100μg/ml、300μg/ml、500μg/m1)组;并检测以下指标:1.成肌细胞形态学变化。2.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结蛋白(Desmin)。3.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4.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巴戟天寡糖对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5.绘制生长曲线。结果:1.倒置显微镜下,成肌细胞培养24h后,可见大量折光率强的圆形细胞贴壁,且有极少量细胞有小突起;48h后,细胞呈梭形并出现单个细胞核;72h后,成肌细胞变得细长,并相互拉网,从单核期进入合体细胞阶段;继续培养,成肌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多核性长管状初生肌管;培养第5天后,可观察到分化状态较好的肌管有自发性搏动的收缩;用desmin抗体对分裂增殖4~5天的成肌细胞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细胞核外周及胞浆呈棕黄色的desmin阳性反应,表明培养的细胞为成肌细胞;成肌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原代成肌细胞生长培养48h后开始增生,早期增殖较快,倍增时间为5d,6~7d进入平稳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07291(circSCAP)对肺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从数据库获取circSCAP的线性序列,通过在线性序列两端加入Alu元件的方式构建circSCAP的过表达质粒,转染过表达circSCAP的质粒于A549细胞中,通过克隆形成实验与小室实验评估过表达circSCAP对肺腺癌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MS2 RNA下拉实验与质谱技术结合,寻找能够与circSCAP结合的蛋白,并对这些蛋白进行通路富集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差异。结果构建质粒可成功上调circSCAP的表达。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186.7±15.3)克隆/孔],过表达circSCAP可提高A549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771.0±46.2)克隆/孔,t=20.810,P<0.01];而小室实验结果也提示,与对照组比较[(45.0±7.5)个/视野],过表达circSCAP可提高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73.0±6.0)个/视野,t=5.000,P<0.01]。通过MS2 RNA下拉实验与质谱检测,可见17个可与circSCAP结合的蛋白,通路分析发现这些蛋白显著富集在氨基酸生物合成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中。结论过表达环状RNA circSCAP可以促进肺腺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circSCAP可能与蛋白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确诊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根据疾病病程和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分析两组临床特征。结果共收集到114例(男53例,女61例)病例资料,中位年龄6岁(范围0~17岁),轻症组107例(93.86%),其中EBV感染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9例;重症组7例(6.14%),以T细胞或NK细胞增殖为主(6例)。重症组反复发热时间明显较长,EBV-DNA的拷贝数较高,与轻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7,P>0.05)。重症组的IgM水平低于轻症组,秩和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1,P<0.05)。重症组IgA水平、CD8+细胞数低于轻症组,IgG水平、CD4+细胞数、IgE水平高于轻症组,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症组患儿经抗病毒等治疗后转归良好。重症组中1例确诊为种痘样水疱病样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HV-like LPD),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经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和硼替佐米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失访;1例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化疗后死亡,另1例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和1例EBV相关淋巴瘤在移植后死亡。结论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EBV感染伴有免疫功能紊乱如免疫球蛋白IgM、IgA降低,高DNA拷贝数和高IgE,或所感染的淋巴细胞类型为NK或T细胞的病例可能进展为重症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应提高警惕。移植和化疗对重症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可能有效,但仍不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体外传代培养方法对成骨细胞进行培养,所选的成骨细胞为第三代至第六代,将其置于96孔板中接种,平均分为四组,其中三组分别予以低浓度、中浓度以及高浓度的阿司匹林培养液予以培养,低浓度组为0.5mmol/L的阿司匹林培养液,中浓度组为2mmol/L的阿司匹林培养液,高浓度组为10mmol/L的阿司匹林培养液,另一组为对照组,不予以添加。对四组成骨细胞的细胞增殖活性以及细胞凋亡率进行客观对比。结果经过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培养后,(1)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与高浓度组,其中高浓度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最低,四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2)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中浓度组的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对成骨细胞增殖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低浓度的阿司匹林细胞凋亡率最低,细胞增殖活性也好,因此在对于骨质疏松疾病的治疗中,有应用的可能性。
简介:目的探讨环境雌激素双酚A(BPA)对人离体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进行人子宫肌瘤细胞原代、传代培养及鉴定。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用3种剂量的BPA(25×10^-7,50×10^-7、100×10^-7mol/L)分别干预24、48、72h及溶剂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雌激素受体(ER)m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mR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mRNA的表达。结果100×10^-7mol/LBPA作用于子宫肌瘤细胞24、48、72h,及50×10^-7mol/LBPA作用48、72h可促进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并使ERmRNA、IGFmRNA、VEGFmRNA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BPA引起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ER使IGF、VEGF表达增加而引起的,且BPA的促增殖作用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