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关学,是由北宋理学家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创建、于明清发生学派分化并向近代转型的关中地域理学形态。作为地域理学的关学,尤其是张载之学,其影响又是跨越地域的。从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所设专章①算起,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在张载关学学说和关学史研究领域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但该领域仍存在着不少有待澄清的疑难问题,其中也包括“关学”概念的意涵问题。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基本概念或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工具或方法意义。本文提出,“关学”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学术史概念,其结构特征表现为“时间”、“空间”、“学传”三重维度。由这三重维度构成的“关学”概念,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诠释模式。
简介:每次考试结束后,考场外总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学生一拍大腿:“呀,又马虎了!”对于马虎的原因,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是性格或态度方面的问题,觉得马虎是由于孩子天生就是个马大哈,是个急性子,或是由于对于学习、作业的态度不认真导致的。元认知干预技术课题组在金洪源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多年在校临床实践,运用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对中小学生出现马虎现象时的认知结构进行剖析,从而对马虎的心理机制有了新的科学解释:马虎是一组错误的程序性知识在自动运行,是一种潜意识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一种不良习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矫正:即在做容易马虎的问题时,加入策略性知识来监控个体的思维,指导个体对这一问题加以注意,并按正确的程序和步骤来做题,通过多次练习、强化使程序性知识自动运行,形成一种好的审题、做题、抄写、用草稿纸等习惯,最终改变马虎这一问题。
简介:本文为庆贺陈立教授诞辰90周年而作,归纳分析了他在不同时期有关因素分析性质的一些研究与论述:(1)因素分析理论的实质;(2)因素组成随年龄而变化;(3)因素结构具有阶层性;(4)因素分析的局限性及其相应对策。作者认为,这些论述是陈立教授对他的业师首创的因素分析理论的系统总结和独特发展;学习与运用这些思想,有助于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正确使用因素分析方法,发挥它在科研中的导向作用。陈立教授早年受业于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他在运用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长期实践中,以辨证发展的观点,揭示了因素分析理论的实质;在批评“分类僵化”错误中,发现了因素组成随年龄而变化的规律,论证了因素的阶层组织的合理性,指出了因素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等等。
简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它在科学解释世界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世界。对此,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6页)列宁处在把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化为现实的时代,因而更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功能,他明确了:'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无产阶级。'(《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列宁不仅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而且指出应用的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个国家具体实际相结合。
简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科学的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尽管两者具有不同的哲学基础、基本立场和研究方法,但它们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都具有各自的理论价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相结合,既要发现和揭示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能够提出解决当下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具体政策;要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经济理论的展开以逻辑关系为主线,同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程,建立一个既符合理论逻辑又对照历史进程的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大厦;要在批判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和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借鉴其实证分析、数理分析和证伪分析等研究方法。
简介: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凭借"传统文化"与"宗教学"的双重名义,佛教研究在中国得以全面展开,从编纂大藏经、撰写佛教史,到研究重要的佛教人物、典籍与宗派,从佛教文献、哲学,到佛教艺术、建筑等领域,涌现了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在上世纪90年代,宗教学作为哲学的分支学科,在中国取得博士学位授予点,佛教研究的专业人才培养得以快速增长。尤其是在本世纪初的十余年间,佛教研究在中国呈现出新趋势与新领域。首先是研究立场的反思,以往主要是在中国的语境里思考佛教的历史与思想,现在还从世界史的角度研究佛教,跨学科、跨区域的佛教研究变得越来越常见。其次,文献学研究全面升级换代,从关注敦煌遗书等汉文写本,到关注梵语、藏语或中亚古代语言等佛教资料;在汉传佛教研究方面,开始尝试"解经学"的研究方法,关注印度佛典的汉译与注释、讲经传统,剖析中国佛教宗派典籍的文本结构与时代特色。
简介:援类而推的方法是中国先秦时代特有的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于这种推类方法,古代先贤只给出了一系列的语义说明,没有而且也不可能给出一个形式语言的语形说明。如借助现象对事物的状态和功能及其所具有的规律进行描述的科学认识方法,我们今天可以尝试着给它构造一个推理模式,并通过分析它的思维进程、根据、推导原则及违反原则的错误,展现它的特点、能够成立的有效性及世代相传的普遍适用性,并进而了解其背后的逻辑原则、文化传统、人文精神,从逻辑与文化的角度增强我们对传统思维方法论意义、文化认同意义的感受,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在越来越广泛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中,促进对传统思维方式的辩证扬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思维方式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