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青光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致盲率高且不可逆转.其中,我国的原发性青光类型以原发性青光为主.近年来随着原发性青光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原发性青光危险因素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主要就其危险因素(人口统计学、跟部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进行综述,以期对预防及诊断有所帮助.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意义的早期筛查指标,指导早期临床预防性治疗。方法收集20例患者的视力、眼压、眼睑、晶状体、眼底、前房深度、房角镜、视野等基本眼科检查及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病,有无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ACG具有较显著联系的有高血压病和前房深度、角膜横径、睫状体晶状体距离。结论高血压病、浅前房、角膜横径小、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小是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浅前房是PACG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危险因素 前房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白内障合并青光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40例,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和对照组(40例,应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内障合并青光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变化。结果实验组内障合并青光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障合并青光患者治疗前视力、眼压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障合并青光患者治疗后视力、眼压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意义的早期筛查指标,指导早期临床预防性治疗。方法收集60例PACG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视力、眼压、眼睑、晶状体、眼底、前房深度、房角镜、视野等基本眼科检查及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病,有无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PACG具有较显著联系的有高血压病和前房深度、角膜横径、睫状体晶状体距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前房深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OR为2.687,95%可信区间为1.078~4.000。结论高血压病、浅前房、角膜横径小、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小是PACG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浅前房是PACG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24-226)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 危险因素 超声生物显微镜 前房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青光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青光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小梁切除术,研究组患者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在视力及眼压指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及眼压改善情况均好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眼压改善情况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患者治疗中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整体效果较好,可作为优选手术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传统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的发病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90)原发性青光患者,术后恶性青光28例为实验组,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6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年龄、性别、术前眼压、晶体厚度、轴长度、青光类型、房角结构是引发术后恶性青光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年轻的轴长度较短的原发性青光患者在滤过手术后容易出现恶性青光并发症,需要加强预防。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滤过手术 恶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导致原发性青光手术治疗患者产生恶性青光并发症的原因,以期为后续的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与建议。方法:选取在 2018年三月至 2019年三月之间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原发性青光疾病的 146例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研究,在进行实验研究前首先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恶性青光并发症将所有的对象进行分组,选取其中发生恶性青光并发症的 45例患者组成研究中的研究组,其余的未发生恶性青光的 101例患者组成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就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式分析导致患者产生恶性青光的影响性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较小,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是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发生恶性青光的相关原因。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的年龄与轴长度是引发并发症的重要的原因,极有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并发症。结论 :年纪较小、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较低的患者在进行原发性青光手术治疗后相对于其他的患者极有可能发生恶性青光病症,并且万一患者年纪较轻与轴长度较短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高。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术后并发症 恶性青光眼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在进行对后并发恶性青光危险因素探究中。将已进行原发性青光治疗手术的患者 64位 ( 共 79 )定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两大组, A组为进行原发性青光治疗手术后产生恶性青光的患者 (6人 7 ); B组为在进行原发性青光治疗手术后未发生恶性青光患者 (58人 72 ),将两组患者的相关病例及患者资料进行科学细致的对比分析。在进行充分的对比分析后发现,患者在具备短轴、在进行青光治疗手术检查时眼压较高、患者年龄较小或是患者所患青光类型为慢性都可能在进行青光治疗手术后并发恶性青光高危影响因素。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术后并发 恶性青光眼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导致原发性青光手术治疗患者产生恶性青光并发症的原因,以期为后续的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与建议。方法选取在2018年三月至2019年三月之间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原发性青光疾病的146例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研究,在进行实验研究前首先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恶性青光并发症将所有的对象进行分组,选取其中发生恶性青光并发症的45例患者组成研究中的研究组,其余的未发生恶性青光的101例患者组成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就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式分析导致患者产生恶性青光的影响性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较小,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是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发生恶性青光的相关原因。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的年龄与轴长度是引发并发症的重要的原因,极有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并发症。结论年纪较小、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较低的患者在进行原发性青光手术治疗后相对于其他的患者极有可能发生恶性青光病症,并且万一患者年纪较轻与轴长度较短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高。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术后并发症 恶性青光眼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青光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的发病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90例( 90)原发性青光患者,术后恶性青光 28例为实验组,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 6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年龄、性别、术前眼压、晶体厚度、轴长度、青光类型、房角结构是引发术后恶性青光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年轻的轴长度较短的原发性青光患者在滤过手术后容易出现恶性青光并发症,需要加强预防。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滤过手术 恶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青光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27例急性青光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实施抢救护理措施,提高急性青光的手术成功率,减小致盲率。结果在治疗和护理后,病人治愈率为88.9%(24例),致盲率11.1%(3例)。结论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和专业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急性青光的成功率,减小致盲率。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救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青光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青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91%,(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急性青光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闭角型 青光眼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为急性青光患者开展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 方法: 将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科室收治的 60 例急性青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基础干预组 30 例、心理干预组 30 例,对比两组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 结果: SAS 、 SDS 量表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量表评分无差异( P>0.05 ),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 100% ( 30/30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70% ( 21/30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为急性青光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干预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急性青光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2018年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接收的急性青光患者中,抽取 70名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让两组都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 2组心理护理模式的干预,分析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两组相比,实验 2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急性青光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预后,价值大,值得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青光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眼压改善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眼科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2例急性青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后,眼压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眼压控制有效率分别为96.72%、78.68%,观察组眼压控制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8.6%、81.96%,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急性青光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明显控制眼压指标,还可提高护理满意率,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优质护理 眼压 改善效果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急性青光护理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68例急性青光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患者分别有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添加心理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视力及眼压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护理依从性也在高于对照组,组间指标数据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在急性青光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视力和眼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临床效果。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心理护理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急性青光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70例急性青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护理外增加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 SDS评分、 SAS评分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急性青光护理中,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青光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组实验选择54例急性青光患者,观察组用心理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护理。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心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急性青光用心理护理,效果满意。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