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重建感觉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11例,切取皮瓣时分离其感觉神经,与受区指掌侧神经缝接重建皮瓣感觉。创面均有指骨外露,面积为1.2 cm×1.0 cm~2.5 cm×2.2cm,皮瓣切取面积1.6 cm×1.5 cm~3.0 cm×2.7cm。足部供区创面直接缝合10例,植皮修复1例。本组病例均通过门诊复查及微信随访,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皮瓣质地、皮纹、出汗、稳定性、感觉、臃肿程度、血液循环状态、使用情况以及供区瘢痕。结果本组1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12 h出现静脉危象,予以松解敷料、拆除部分缝线后静脉危象解除,后皮瓣顺利成活;供区伤口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7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耐磨,稳定性良好,皮纹恢复,均有少量或正常出汗,有1例皮瓣轻度臃肿,1例皮瓣色泽稍差、温度略低,所有皮瓣感觉恢复良好,均达到S3+级以上,TPD为6.0~8.5 mm,平均7.1 mm,1例患者担心使用患指,3例患者保护性使用患指,足部供区均无磨损及溃疡发生。参考王澍寰对皮瓣功能的评定、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本组病例进行评分,优8例,良3例。结论应用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能取得比较好的修复效果,而且供区隐蔽,对行走没有影响,是修复指端创面的理想供区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社区干预及管理对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将社区内符合要求的慢性心衰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居家观察方式观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规范化的慢性心衰患者社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心衰的知晓率、患者的服药率、标准化药物使用率、心功能、生活质量满意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等。结果慢性心衰患者科学的社区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标准化药物使用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降低,观察组干预后血压、血糖、心率指标控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血压有效控制率达到72.4%高于对照组45.9%(χ2=13.137,P<0.05),观察组血糖有效控制率达到69.4%高于对照组32.7%(χ2=14.543,P<0.05),观察组心率有效控制率达到80.6%高于对照组53.1%(χ2=12.588,P<0.05)。观察组在戒烟、低盐低脂饮食、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和体脂率方面好于对照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MNLF)对照组(31.21±3.01)高于观察组(22.66±2.87)(t=7.26,P<0.05)。明尼苏达心衰患者生活质量表(LiHFe)得分对照组(39.85±6.09)低于观察组(71.36±4.32)(t=18.44,P<0.05)。再次入院次数(46.9%比29.6%)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6.1%比31.6%)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12.64,15.01,均P<0.05)。结论通过建立慢性心衰患者的社区干预及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衰的知晓率、服药率、标准化药物使用率、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在社区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炔诺酮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70例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接受炔诺酮缓释片治疗,参照组接受甲羟孕酮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各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指标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各项激素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采用炔诺酮缓释片治疗,能够调节患者的激素水平,促进患者自发排卵,让其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恢复健康正常的生活,该药物值得临床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炔诺酮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70例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接受炔诺酮缓释片治疗,参照组接受甲羟孕酮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各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指标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各项激素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采用炔诺酮缓释片治疗,能够调节患者的激素水平,促进患者自发排卵,让其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恢复健康正常的生活,该药物值得临床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5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NF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PNF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NF。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采用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评定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步态,并进行疗效评价,测量2组患者的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较治疗前改善(P<0.05)。PNF组治疗后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下肢活动[(30.18±4.20)分]、髋关节症状[(16.43±1.99)分]、特殊体征[(29.36±1.25)分]、美观[(13.57±1.91)分]、总分[(89.54±7.76)分]均较对照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较组内治疗前减小(P<0.05),且PNF组治疗后双下肢功能长度之差[(0.38±0.17)cm]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PNF能改善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和步态,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患有功能性胃肠病以及精神疾病的病例越来越多。近年来,大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显示,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疾病往往并存,且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为“菌-肠-脑轴”的互动异常。在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医患双方对其临床表现认知及重视程度不够、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欠缺及干预方式的全局观和整合观不足,造成当前该类疾病的疗效欠佳。本团队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提出“胃肠精神病学”的概念,并总结其临床干预策略需要包括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益生菌、益生元、菌群移植和心理认知等多学科介入。本文以“胃肠精神病学”为基础,对该类疾病的诊疗进行系统的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团体标准的约束干预策略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4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的385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2月—2021年1月入住的20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2—4月入住的18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身体约束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团体标准的约束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者身体约束情况、约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身体约束措施改进后ICU护士的身体约束实践行为问卷和身体约束认知问卷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身体约束时间短于对照组,身体约束率、肢端水肿发生率、肢端淤紫发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约束措施改进后,ICU护士的身体约束实践行为问卷、身体约束认知问卷评分均高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团体标准的约束干预策略可提高ICU护士对患者身体约束的实践能力及认知水平,可有效缩短ICU患者身体约束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身体约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ICU患者采取术前护理,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ICU就诊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50例患者,分别采取术前护理以及常规护理两种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身心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研究组患者的可忍受疼痛、主动配合以及情绪稳定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在ICU病房当中的监护时间以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ICU 的患者采取术前护理,能够有效地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而更好的促进了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