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修补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以来收治的6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62例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手术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降低并发症的措施。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40~187min,住院时间为5~13d,手术并发症3例,占4.83%;切口疼痛6例(9.68%),切口感染1例(1.61%);经过6~14个月的随访,患者病情均痊愈,没有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高效,并发症和复发率均比较少,规范的操作与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预防腹股沟疝修补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5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5例,女27例;年龄为(72±3)岁。观察指标:(1)治疗和随访情况。(2)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选择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治疗和随访情况。352例腹股沟疝患者中,难复性疝18例,可复性疝334例;均成功施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其中行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95例、行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257例,手术时间为(70±7)min,术中出血量为(8.0±1.5)mL,术中输血39例、未输血313例,普通补片167例、轻量补片185例,术区压迫时间为(19.7±2.9)h,下床活动时间为(5.6±1.8)h,术后住院时间为(3.0±1.9)d。35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6个月随访,随访期间7例发生深静脉血栓。(2)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酗酒史、合并高血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合并脑血管疾病、合并静脉曲张、术中输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是影响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t=2.19、2.06,χ²=9.86、9.02、7.90、14.36、17.12、36.25、28.27、7.32,t=3.30、3.0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合并脑血管疾病、合并静脉曲张、术中输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是影响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4.32,5.95,6.44,15.85,9.63,7.61,9.88,7.27,7.96,95%可信区间为0.92~8.72,4.45~12.74,1.74~19.46,3.97~36.84,4.95~16.26,2.65~18.03,3.50~21.47,1.48~16.37,2.08~14.73,P<0.05)。结论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合并脑血管疾病、合并静脉曲张、术中输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是影响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50例行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7例,女63例;中位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15~89岁。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腹股沟疝复发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手术和术后情况:350例患者中,行腹股沟疝开放手术173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177例。173例行腹股沟疝开放手术患者中,行平片修补术66例,行Lichtenstein修补术54例,行网塞-平片修补术30例,行Bassini修补术23例。177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中,行经腹腹膜前修补术134例,行全腹膜外修补术43例。350例患者中,335例术后未发生VTE,15例术后发生VTE。15例患者术后发生VTE[开放手术13例、腹腔镜手术2例(死亡1例)],其中深静脉血栓12例、肺血栓栓塞症3例(死亡1例)。(2)随访情况:350例患者中,349例术后1年获得随访。349例患者中,术后1年内腹股沟疝复发2例、术区血清肿18例。349例患者未发生术后补片相关感染和术区切口感染。14例术后发生VTE患者1年内腹股沟疝无复发。(3)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手术类别、术区压迫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Caprini评分是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χ2=13.217,9.183,4.388,8.694,Z=-4.690,-5.265,-4.281,-4.883,P<0.05)。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是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5岁、体质量指数≥25.0 kg/m2、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开放手术、术区压迫时间≥42 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60 h、术后Caprini评分>5分是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085,1.320,0.256,0.013,7.874,1.112,1.027,6.909,95%可信区间为1.031~1.141,1.024~1.702,0.071~0.929,0.016~0.800,1.489~41.630,1.061~1.165,1.008~1.047,3.045~15.678,P<0.05)。结论年龄≥65岁、体质量指数≥25.0 kg/m2、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开放手术、术区压迫时间≥42 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60 h、术后Caprini评分>5分是腹股沟疝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对阑尾切除后发生右侧腹股沟疝的7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发生原因与诊治方式;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7年4月诊治的78例阑尾切除后发生右侧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右侧股腹沟疝患者中,发生时间平均为阑尾切除手术后6.8a;同期非手术股股沟疝患者687例,其中右斜疝427例,左斜疝156例,双侧104例。阑尾切除后患者发生股腹沟疝的右左之比为8.121,非阑尾切除后患者患者发生股腹沟疝右左之比为2.731,实施阑尾切除手术后,与未实施阑尾切除术相比,患者发生右侧股腹沟疝的数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阑尾切除术后发生右侧股腹沟疝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避免患者神经与腹部肌肉损伤是关键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SCIA)穿支皮瓣切取中预防生殖股神经(GFN)股支损伤的体会。方法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采用SCIA穿支皮瓣修复足部损伤32例,均获得门诊随访,有18例在SCIA靠近股动脉处发现有GFN股支通过,分别位于SCIA浅支浅层、SCIA浅深支之间、SCIA深支深层。通过解剖分离暴露GFN股支,切取皮瓣,修复足部创口,16例GFN股支暴露良好,未损伤,2例因位于SCIA浅、深支之间,且需切取共干血管蒂,予切断神经并取下血管蒂后缝接神经。结果32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及受区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12个月,末次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足部外形恢复满意。2例神经缝接患者在大腿前内侧有感觉减退,半年后恢复,余患者取皮瓣侧大腿前内侧均无感觉减退现象。结论对GFN股支及SCIA蒂部血管的解剖分型分析及术前、术中设计,有利于预防GFN股支的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侧鞘状突未闭(contralateral patent processus vaginalis,CPPV)的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异时性腹股沟斜疝(metachronous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MCIH)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CPPV的指征。方法收集并筛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收治的术前诊断为单侧腹股沟斜疝的患儿临床资料81例,其中男67例,女14例;初发斜疝侧别为左侧32例,右侧49例。所有患儿均行腹腔镜下患侧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对侧鞘状突探查术。收集患儿术前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体重等,收集患儿术后资料如对侧鞘状突类型、直径和随访时间等。根据术后有无对侧新发斜疝分为有MCIH发生组和无MCIH发生组。应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CPPV的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MCIH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1例患儿中,对侧鞘状突类型为孔型15例,膜型64例,半膜型2例。所有患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9.41个月,MCIH发生率为7.41%(6/81)。有MCIH发生组中患儿年龄和CPPV直径分别为(19.00±9.61)个月、(6.83±1.47)mm,无MCIH发生组中,患儿年龄和CPPV直径分别为(43.39±30.89)个月、(3.57±1.84)mm,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性别、初发斜疝的侧别、身高、体重及CPPV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PV的直径是MCI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PPV的直径是MCI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PPV的直径越大,MCIH发生的风险越高。当腹腔镜下发现CPPV的直径>5 mm时,同时予以结扎可以有效预防MCIH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造口术后患者发生造口旁疝的影响因素,为造口旁疝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19年6月关于造口患者发生造口旁疝影响因素的文献,利用RevMan 5.3软件对13个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R值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累计病例组1 857例,对照组5 888例;各因素的Meta分析合并OR值或加权均数差(WMD)以及95%CI分别为BMI(OR=2.29,95%CI 2.00~2.57)、女性(OR=1.45,95%CI 1.19~1.76)、经腹膜外造口(OR=0.22,95%CI 0.11~0.41)、COPD或慢性咳嗽(OR=1.82,95%CI 1.21~2.73)、高血压(OR=2.46,95%CI 1.45~4.15)、经腹腔镜手术(OR=1.39,95%CI 1.30~1.50)、造口感染(OR=2.11,95%CI 1.26~3.53)。结论基于现有证据,造口患者发生造口旁疝的危险因素有高BMI、女性、COPD或慢性咳嗽、高血压、经腹腔镜手术、造口感染,经腹膜外造口是造口旁疝的保护因素。吸烟、糖尿病、术前放/化疗、既往腹部手术史与造口旁疝的发生无关。造口孔径、低蛋白血症、经腹直肌造口、既往疝修补史、类固醇药物的使用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验证。医务人员应重视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预防,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造口旁疝预防、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与筛选造口相关协会官网、指南网和数据库有关造口旁疝预防和管理的相关指南、证据总结、推荐实践、专家共识及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7月2日。由2名经过系统培训的研究人员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包括指南6篇、推荐实践1篇和系统评价2篇。最终总结了15条最佳证据,包括诊断标准、分型、危险因素、预防和管理5个方面。结论医护人员若能准确识别造口旁疝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早期预防和管理,可降低造口旁疝发生率和(或)减轻旁疝引起的不适,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护理人员可根据具体的临床情景有针对性地转化,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脑疝中的作用。方法在医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5月期间诊治的可能发生脑疝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抽取89例作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数字法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5),观察组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脑疝发生率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脑疝发生率为4.55%,护理依从性是97.73%;对照组脑疝发生率为13.33%,其护理依从性是84.44%。两组患者的脑疝发生率和护理依从性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脑疝中的作用明显,且可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