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质量改进项目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质量改进项目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干预前的65.32%升至干预后的72.65%,并且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质量改进项目可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Rasch模型中的多维项目反应模型和单维Rasch模型分析中文版脑瘫患儿生活质量问卷(CPQOL)的维度结构和项目特性。方法以2008年9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等5家医疗康复机构接受康复干预的4~12岁的脑瘫患儿家庭为研究对象,共纳入90例脑瘫患儿及其家长。采用中文版CPQOL问卷评价90例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最终收集140人次CPQOL问卷。通过多维项目反应模型分析CPQOL各个分区间的相关性,确定量表各分区间是否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通过合并或拆分分别进行主维度和次维度的单维Rasch分析,以此形成修订版的CPQOL问卷的主问卷和附加问卷。结果多维项目反应模型分析显示,CPQOL问卷中社会福祉和受容度、功能、参与能力与躯体健康、情绪健康与自尊4个分区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0,表明以上4个分区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可以作为主维度进行分析,其余3个分区间的相关系数相对较低,可分别作为次维度进行分析。采用单维Rasch分析形成了由40个项目组成的修订版CPQOL主问卷,8个项目组成的疼痛与残障影响附加问卷,6个项目组成的获得服务附加问卷以及3个项目组成的家庭健康附件问卷,与原版65个项目相比,被删除的8个项目集中于患儿与兄弟姐妹的关系、提供喘息服务、社区和学校的服务等项目。结论采用中文版CPQOL问卷符合目前关于生活质量评价的概念框架,但在上海市或者国内其他城市脑瘫患儿中开展生活质量评估还需根据文化背景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项目管理方法对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带教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2017至2018学年度和2018至2019学年度两个年级的护理本科实习生共46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中需改善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使临床带教质控在入科教育、临床带教、实习护生临床安全行为管理、出科总结等方面实现标准化、人性化;比较实施前后实习学生满意度、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和综合素质成绩的变化。采用SPSS 17.0进行卡方检验和 t检验。结果项目管理实施后护理本科实习生对带教教师的授课水平满意度和带教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满意度均得到提升,实习期间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均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管理为护理本科实习教学管理人员提供了新的管理方法并明显提高了临床带教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温质量改进项目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转运时入室体温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妇幼保健院预防低体温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前后,即2016年1~12月(改进前)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改进后)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时的体温、血气pH、血糖,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晚发型败血症等早产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进前组113例,改进后组87例,两组胎龄分别为(29.8±2.2)周和(29.5±2.6)周,出生体重分别为(1 244±194)g和(1 195±236)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组入室体温和入室血糖均高于改进前组[(36.2±0.3)℃比(35.6±2.6)℃,(3.5±1.4)mmol/L比(3.0±1.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室血气pH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温质量改进项目可有效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转运时的体温和血糖。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检测生物化学酶类项目中依据风险管理设计对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以酶类检测(实验室)项目中Sogma度量差异性为依据,采用诺曼图(Sogma-SQC)MaxE风险参数图形工具,对生化分析仪检测酶类项目的相关质控程序(过程监测、起始)进行设计。结果:5.1-6.0 Sigma度量值,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候选起始质控程序为MRN2,选择200样本量,检出误差几率为0.94;MRN4(多规则),选择200样本量,检出误差几率为1.00;候选过程监测质控程序,l3sN1,70批长度,假失控几率为0.00;l2.5sN1,200批长度,假失控几率0.01;4.1-5.0 Sigma度量,谷氨酰转肽酶、淀粉酶、乳酸脱氢酶检测项目,候选起始质控程序为MRN2,选择200样本量,检出误差几率为0.94;MRN4(多规则),选择200样本量,检出误差几率为1.00;候选过程监测质控程序,l3sN2,25批长度,假失控几率为0.00;l3sN4,70批长度,假失控几率0.01;MRN2,50批长度,假失控几率为0.01。结论: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对生物化学酶类项目检测程序进行设计,可实现质控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于PDCA循环工作理念的新药临床试验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素以及应用结果。方法:将2020年3月~2021年2月设置为对照期,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设置为观察期。对照期采用常规管理体系,观察期采用基于PDCA的新型管理体系。统计并比对20位医护人员对两个时期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劣性。结果:20位医护人员中,认为观察期体系优于对照期体系共计16人(80.00%),认为两个时期体系不相上下3人(15.00%),认为观察期体系不如对照期1人(5.00%)。两个时期对应体系质量对比结果,卡方检验值为14.000,P值<0.001。结论:基于PDCA循环工作法的新药临床试验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在效果方面优于常规管理体系。
简介:摘要 目的:为医院科室开展年度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运用可视化项目管理这一工具,更好的监控年度质量管理工作的进度,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阐述如何运用该工具开展年度质量管理工作。结果:可视化项目管理这一工具可以确保年度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工作成果的及时交付。结论:可视化项目管理为年度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方法学的保障。
简介: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讨论持续护理质量改善项目对降低日间手术病房床位爽约率的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3月10日至2023年3月25日至我院日间手术进行预约的手术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选取2023年3月26日至2023年4月15日至我院日间手术进行预约的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日间病房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持续护理质量改善项目管理)。结果:在改善前,对照组患者的爽约率高达15%,经过持续护理质量改善后,研究组患者的爽约率仅为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 < 0.05,此外,经过持续护理质量改善项目后,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8.00%),组间比较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善项目有助于降低日间手术病房床位爽约率,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进一步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重点项目清单在运行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实际效能,以期发现一种科学而高效的病历管理策略。方法:基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们从大量样本中精心挑选了500份运行病历,利用严谨的统计手段,对比了重点项目清单实施前后各类质控项目存在的问题频率。结果:实施重点项目清单后,病历的整体缺陷率显著降低,从最初的35.2%锐减至10.8%,这一变化具有高度统计学显著性,P值小于0.05,证明了其显著效果。结论:采用重点项目清单管理模式对运行病历的书写质量产生了显著提升,显著减少了病历错误,从而推动了医院病历管理水平的整体优化。这为今后的病历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依据和改进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基于循证的质量改进项目对产后尿潴留精准识别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7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于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间进行对比研究,分为对照组(34名,给予基于循证的质量改进项目护理)和观察组(33名,给予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留置尿管后引流出尿量、留置尿管时长、不良反应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留置尿管后引流出尿量、留置尿管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创伤患者使用基于循证的质量改进项目管理,能精准识别尿潴留高危患者,尽早干预并改善产妇情况,降低产妇因尿潴留带来的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