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补益精血方"加减薯蓣丸"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及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serine-threoninekinase,p-Akt)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其中模型组、中药组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永久阻断法制作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不予结扎颈总动脉。中药组予加减薯蓣丸10g·kg-1·d-1灌胃,其余3组用等量0.9%NaCl溶液灌胃。灌胃6周后取材,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p-Akt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细胞密度减少,锥体细胞层变薄,细胞间隙大,排列疏松,细胞核萎缩;中药组大鼠海马细胞密度增加,锥体细胞层变厚,细胞间隙减小,排列紧密,细胞核萎缩减少。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p-Akt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NenN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海马组织NenN及p-Akt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加减薯蓣丸可促进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p-Akt及NeuN表达,从而可能促进脑缺血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损伤修复,抑制神经元凋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鹿固元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7例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rhG-CS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鹿固元汤+NP化疗+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的患者行化疗后白细胞处于最低值持续时间、化疗后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鹿固元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效果较佳,可有效减少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对骨髓恢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提高患者对化疗耐受能力,具有较好减毒增效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母体乐375及元宫药铜220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选择在2013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放置节育器的90例育龄妇女作为研究主体,按照妇女入院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妇女为46例,乙组妇女为44例,甲组妇女放置母体乐375,乙组妇女放置元宫药铜220,对比甲乙两组妇女的节育器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甲组妇女宫内节育器的继续使用率(89.13%)高于乙组妇女(84.09%),但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χ2=0.494,P=0.482)。甲组妇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87%)低于乙组妇女(31.82%),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15)。结论同元宫药铜220相比,母体乐375的使用率稍高,而放置母体乐375后妇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放置宫药酮220的妇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失败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非骨水泥型骨干锁定型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行手术失败病例的有效方法。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2.23±1.08)h,术中平均出血量(915±47)ml,术中无患者发生股骨骨折或关节脱位情况。随访1年,患者Harris评分(40.3±14)显著优于术前(2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失败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行非骨水泥型骨干锁定型髋关节假体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恢复患者解剖结构,促进术后早期负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肺系疾病在临床中的表现复杂多变,而中医对肺脏结构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笔者 通过中医对肺脏的结构分层及其相关性研究,将其划分为:肺卫、肺窍、肺脏、肺络、他脏,以对肺病进行更加清晰的辨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目标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10月期间的临床护理管理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月—5月期间作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6年6月—10月期间作为研究组,采用目标管理,观察和比较这两个时期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整体护理质量。结果在2016年1月—5月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为74.60%;在2016年6月—10月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为95.10%。由此可见,研究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都要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加强对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护理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拒绝上学是由于情绪障碍等原因,因为抑郁和焦虑引发的上学障碍,一般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现象为回避上学等行为。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拒绝上学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拒绝上学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扰乱家庭或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同时对青年和成年时期的教育和就业问题也有深远的影响。多种因素可能影响拒绝上学行为的相关因素和发病机制。情绪安全感理论的解释范围较为广泛,尤其适用于探讨在父母冲突与儿童内化问题以及外化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在不同时段收集父母冲突、认知评估、情绪安全感以及使用问题的数据,以便考察父母冲突对其他变量的纵向影响,根据情绪安全感理论,从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探讨青少年拒绝上学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