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凶险性前置胎盘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结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诊疗,观察组则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结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子宫切除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显示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结合米非司酮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且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也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子宫切除率,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的术后护理措施及实施效果。方法针对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共收治80岁以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患者16例患者的护理全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股骨假体固定可靠,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愈合。无切口局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术后护理措施得到良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术前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对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68例剖宫产产妇纳入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对照组于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于术前1h及术后24h各使用1次抗菌药物,观察两组切口及宫腔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3d体温(36.81±0.57)(oC)、CRP(70.5±8.3)(mg/L)、WBC计数(5030.10±50.00)(×109/L)、术后感染发生率(4.48%)、抗生素平均费用(11.4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1h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老年急腹症患者术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五年内收治的8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6例老年急腹症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3例,切口延迟愈合4例,褥疮3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老年急腹症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结合其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全身心的整体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并发症发生原因并预测手术危险的高危因素。通过病历分析获得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是否输血及输血量、伤前生活自理能力、伤前身体状况、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按手术方式、骨折类型以及年龄比较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年龄可能是老年髋部手术危险的高危因素。
简介: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组行单侧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的盘状半月板患者,47例随访超过12个月,评价半月板撕裂类型和稳定性,其中稳定型34例、不稳型13例,根据撕裂、不稳部位使用FasT-Fix、MM-Ⅱ缝合器缝合,比较术前、术后和稳定型、不稳型盘状半月板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21±11)°提高到术后(133±7)°,Lysholm评分由术前(72±7)分提高到术后(93±4)分、IKDC评分由术前(65±5)分提高到术后(86±7)分,稳定型和不稳型的术后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能够有效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合理缝合治疗不稳型盘状半月板早期临床效果与稳定型盘状半月板相同。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置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2012年1月~2014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T管引流,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期缝合,探究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中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中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T管引流;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06-02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4月,西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以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切口271处,纳入观察组,同期采用普通丝线缝合者271例纳入对照组,对比并发症、剖宫产术切口愈合情况、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1.85%、切口硬结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9.96%、2.58%,6个月后瘢痕厚度≥3mm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切口开裂、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最高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以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妇产科手术切口,有助于降低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强切口愈合效果,缩短住院康复时间,对于降低二次分娩风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