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门诊分诊护理患者中,选取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运用门诊分诊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运用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门诊分诊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门诊分诊护理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法后,总满意度为69%。观察组门诊分诊护理患者运用以患者为中的优质护理法后,总满意度为98%。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分诊护理中运用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法,能够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运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行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初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初产妇,对照组初产妇接受常规围生保健,观察组在常规围生保健基础上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对比观察两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行为。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初产妇在分娩后28d内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母乳喂养行为评分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更优,且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可使初产妇母乳喂养行为有效提升,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母乳喂养行为等多个方面,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父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2014年10月—2015年1月入院患儿的父母30名为对照组,2015年2—6月入院患儿的父母30名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儿父母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评估2组患儿父母的疾病知识、疾病管理能力及患儿复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父母疾病相关知识、疾病管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F=14.162,P〈0.001;F=8.015,P=0.017),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复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χ2=6.667,P=0.02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可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父母的疾病知识水平,改善患儿父母的疾病管理能力,患儿复诊依从性提高,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3月-2016.3月间收治的9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为观察组患儿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案,为对照组患儿提供院内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儿疗效及肺功能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45例(95.74%),优于对照组37例(78.72%),P<0.05。观察组患儿PEFR、FRF25%、FRF50%、FRF75%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肺功能改善。
简介:目的:探讨以奥马哈系统为指导的个体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本院中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以奥马哈系统为指导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及身体质量指数、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S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奥马哈系统为指导的个体化护理可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消极情绪,改善临床指标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在血管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把37位医师随机分为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组(21人)和传统组(16人)。CBL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于典型病例进行选择——建立和应用典型病例网——自主学习——定期组织学术讲座等步骤进行教学。传统教学以学习基础理论,参与临床实践,参与科室的案例讨论。用出科考试的方法对住院医师在教学方法的反馈、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检验上进行评价。结果CBL教学组临床技能的笔试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临床思维,促进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拓宽知识面,促进沟通和表达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CBL教学组也有很大的优势。结论CBL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较高的评价,但有必要完善典型病例库,并加强有利于CBL血管外科基本理论的教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18F-FDGPETCT成像特征,提高骨巨细胞瘤的分子影像诊断水准。方法回顾分析误诊为乳腺癌骨转移的侵袭性骨巨细胞瘤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女患因左乳腺癌术后9年,左膝关节痛一个月,发现左腓骨肿物一周为主诉入院,行胫腓骨平片正侧位及18F-FDGPETCT检查。由于可见骨质破坏及FDG代谢增高改变,结合恶性肿瘤病史,误诊为乳腺癌术后单发骨转移。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左腓骨)富于破骨巨细胞肿瘤性病变,结合免疫组化,符合骨巨细胞瘤(侵袭性骨巨细胞瘤,易复发)。术后恢复良好并出院。结论骨巨细胞瘤可分三级,其中二级为侵袭性骨巨细胞瘤,具有一定侵袭性及代谢活性。特别当患者具有原发肿瘤病史时易误诊为骨转移瘤。在临床上及影像学上应注意与原发骨肿瘤及肿瘤样变的鉴别。
简介:目的探讨以CO2为介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膀胱肿瘤的初步研究。方法以CO2为介质,采用充气膀胱镜技术,对26例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观察其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手术效果等。结果26例患者均操作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7min(8-35min),术中微量出血,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开始后10min及结束后30min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对比血气分析中pH值、CO2分压值、O2分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d(4-7d)。术后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细胞癌。随访5-12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以CO2为介质对膀胱肿瘤进行TURBT治疗,视野清晰,出血少,安全有效,具有一定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