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观察树脂纤维净化滤料对常见四种有害气体的净化效果。方法:配制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以0.5L/min的流速通过装有一定量的树脂纤维净化滤料,长30cm内径5cm的净化装置,测其净化前后浓度,计算净化率。结果:QJ型纤维对CO2的净化效果较好,净化率在82%以上:QS纤维2、QS纤维1、RJ纤维1、QJ纤维、RJ纤维3对NH3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净化率在85~100%:QJ纤维、RJ纤维3、RJ纤维2对H2S的净化效果较好,净化率在72-100%:QJ纤维、RJ纤维1、RJ纤维2、FJ纤维3、QS纤维1对SO2均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净化率在82-100%。结论:树脂纤维净化滤料对常见有害气体均有良好的净化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离子和流体树脂用于楔状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从来我院修复楔状缺损的患者中选择了80例为研究对象,一共有308颗牙齿。将这些患者以随机抽单双数的方式分成研究A组与研究B组。前组应用玻璃离子材质进行修复,后组应用流体树脂材质进行修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以及两年后牙齿良好率。结果比较两年后牙齿良好率,两组之间并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另外A组的牙本质过敏情况少于B组,B组牙部分缺损情况少于A组,两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而在继发龋、完全脱落、边缘不紧密、牙髓病变等方面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玻璃离子和流体树脂用于楔状缺损的修复效果各有各的优势,基本效果都很好,玻璃离子修复的预防敏感效果,而流体树脂修复的防止脱落效果更好,因此应该根据患者需求选择何种修复方式。
简介:目的:比较3种清洁方法对可摘局部义齿树脂基托颜色、表面粗糙度、吸水值和溶解值、弯曲强度等性能的影响。方法:按照YY0270-2003牙科学—义齿基托聚合物的试件制作标准,制成长方体基托树脂试件45片,随机分成3组,每组15片,分别进行3种处理,自来水浸泡组(A组),保丽净假牙清洁片溶液浸泡(B组),牙膏牙刷刷洗(C组)。然后检测试件颜色(△E)、表面粗糙度(Ra)、表面微观形貌、弯曲强度测试、吸水值和溶解值的改变。结果:三组颜色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值A组为0,B组0.35±0.45,C组为0.53±0.37。C组基托树脂试件的表面微观结构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裂纹及划痕。A组粗糙度为0.1867±0.5164,B组为0.1867±0.3519,C组为0.3333±0.05936,C组Ra值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弯曲强度分别是(A组80.12±3.54,B组80.90±8.23,C组87.78±7.11)、吸水值分别是(A组8.7134±0.7005,B组7.8859±0.62076,C组7.3104±0.26989)和溶解值(A组2.8945±0.2142,B组2.0958±0.2553,C组1.7231±0.6214)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3种常用的清洁义齿的方法中使用牙膏、牙刷刷洗对树脂试件表面粗糙度有一定的影响,保丽净假牙清洁片溶液浸泡对树脂基托的表面粗糙度、吸水度、溶解度、弯曲强度等性能影响均较小,建议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以及失败原因。方法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术治疗50例牙齿楔状缺损患者,观察术后1年治疗成功率,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齿楔状缺损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塑形容易、色泽自然逼真等优点,50例患者有46例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2.00%,3例修复体脱落,1例继发牙髓炎,失败原因主要是术后患者使用不当。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齿楔状缺损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评价传统纤维支架设计和改良纤维支架设计的嵌体固定桥(Inlayfixedpartialdentures,IFPD)12~48个月期间的临床情况。材料与方法41个玻璃纤维强化复合树脂嵌体固定桥共分为2组:第一组仅以单向纤维制作支架,共19例;第二组在单向纤维支架的基础上以网状纤维对桥体区进行了改良制作。对修复体作如下评价:颜色匹配性、边缘变色、继发龋、表面纹理、边缘适合性、折裂和术后敏感等情况。结果第一组中有3例分别于3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时候出现桥体区表层树脂与纤维支架部分分层形式的折裂,折裂率为16%;第二组中有一例在46个月后出现基牙固位体表层树脂的折裂,折裂率为5%。但两组的折裂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嵌体固定桥在颜色匹配、边缘染色、继发龋、表面纹理、边缘适合性、折裂、术后敏感指标中达到理想的比例很高。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基线检查与最后复查的颜色匹配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别。结论改良设计的嵌体固定桥较传统设计折裂率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临床口腔美容修复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有效性。方法:将本院2021年期间收治的50例牙体畸形及缺损患者设为参照组,将同期收治的50例氟斑牙患者设为研究组,对两组牙科患者均实施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修复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氟斑牙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参照组牙体畸形及缺损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口腔美容修复治疗中给予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临床中应结合牙科患者疾病具体类型实施相应的治疗,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口腔咀嚼功能,促进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年轻恒牙窝沟龋患者采取预防性树脂充填的效果。方法:经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3月间我科室接收的48例年轻恒牙窝沟龋患者进行分组,(24例)常规组:传统树脂填充治疗方法、(24例)研究组:预防性树脂充填治疗方法。观察分析组间患者填充率及发生龋齿情况。结果:与常规组对比,研究组填充体保留率更高,继发龋齿率更低,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年轻恒牙窝沟龋患者采取预防性树脂充填治疗效果突出,不仅可以使填充体保留率提升,而且可以减少继发龋齿的发生,在临床上的参考价值比较高,推荐积极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口腔美容患者修复中实施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实验样本均来自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修复的口腔美容(60例)患者,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一组为实施常规修复的常规组,另一组为实施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实验组,两组各有患者30例。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修复总有效率(96.66%)较常规组(73.33%)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实施在口腔美容患者的修复中,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春期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成年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抑郁行为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清洁级2周龄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CUMS组和SD+CUMS组,每组10只。SD+CUMS组小鼠在青春期(3~6周龄)每天进行睡眠剥夺4 h,并于成年后(9周龄)采用CUMS方法建立抑郁模型;CUMS组小鼠在9周龄时建立CUMS抑郁模型;CON组小鼠不进行睡眠剥夺干预,不进行CUMS干预。采用体质量、糖水偏爱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小鼠抑郁行为;采用高尔基染色技术检测小鼠海马CA1脑区基底神经元以及顶端神经元的树突棘密度,电生理膜片钳技术检测小鼠海马CA1脑区锥体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mEPSC)频率以及幅值的变化。采用Graphpad Prism 7.0软件统计分析和制图,多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1)应激造模后,三组小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63,39.82,44.13,43.07,均P<0.01),CUMS组和SD+CUMS组小鼠体质量均低于CON组[(22.92±0.31)g,(20.12±0.27)g,(25.51±0.37)g](均P<0.01),糖水偏爱率低于CON组[ (63.42±3.33)%,(49.68±3.70)%,(87.40±1.65)%,均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长于CON组[ (119.20±12.03) s ,(153.80±9.17) s ,(34.30±5.32) s;均P<0.01],悬尾实验不动时间长于CON组[(115.20±8.19 )s,(156.80±4.35) s,(192.00±4.12) s,均P<0.01]。与CUMS组相比,SD+CUMS组小鼠体质量低(P<0.01),糖水偏爱率低(P<0.05),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和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均更长(均P<0.01)。(2)在高尔基染色中,三组小鼠海马CA1区顶端神经元和基底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1,41.34,均P<0.01),与CON组相比,CUMS组和SD+CUMS组小鼠海马基底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以及顶端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均较低[基底神经元树突棘:(7.74±0.22)个/10 μm, (6.58±0.27)个/10 μm,(5.00±0.13)个/10 μm,均P<0.01;顶端神经元树突棘:(8.90±0.23)个/10 μm,(7.63±0.30)个/10 μm, (6.01±0.14)个/10 μm,均P<0.01];与CUMS组相比,SD+CUMS组小鼠海马基底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以及顶端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均较低(均P<0.01)。(3)电生理结果显示:三组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mEPSC的频率和幅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90,63.37,均P<0.01)。与CON组相比,CUMS组和SD+CUMS组小鼠CA1脑区锥体神经元mEPSC频率和幅值明显低[频率:(0.39±0.03)Hz,(0.20±0.02)Hz,(0.07±0.02)Hz,均P<0.01;幅值:(9.98±0.31)pA,(7.74±0.21)pA,(6.36±0.13)pA,均P<0.01);与CUMS组相比,SD+CUMS组小鼠mEPSC频率和幅值更低(均P<0.01)。结论青春期的SD会加重CUMS模型成年小鼠抑郁行为以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