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年度雨花台区户籍居民的死亡特征,分析影响雨花台区户籍居民生命健康及寿命的主要问题,为政府相关部门卫生策略的制定和人口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雨花台区6个街道所有人口的死亡资料来源于全国死因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按ICD-10分类,用DeathReg2005和SPSS20.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雨花台区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为547.5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6.65/10万。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病、肿瘤、呼吸系统病、损伤中毒和其他疾病,共占总死亡的97.28%。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是影响居民寿命的主要因素,已成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其防治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简介:目的分析1993~2013年南京市21年来钉螺感染率与哨鼠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3~2013年每年春季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开展螺情调查,并在同一时间段采取小白鼠接触法对水体的血吸虫感染性进行现场检测。结果钉螺感染率、感染性钉螺面积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至今未发现阳性螺点;哨鼠感染率1998年以前高达100%,2008年至今哨鼠感染率均为0。两者变化趋势一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s为0.726,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加大综合防治力度,控制感染性钉螺,依然是该市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防治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南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检出情况。方法分析2013年12月至2018年7月南京市出生的175 767例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的结果。采用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干血滤纸片氨基酸、酰基肉碱和琥珀酰丙酮浓度,筛查新生儿氨基酸、有机酸和脂肪酸等三大类遗传代谢病。对于筛查阳性的患儿,通过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因Panel检测致病基因突变。对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75 767例新生儿筛查初筛阳性率为2.1%(3 691/175 767),3 691例初筛阳性中召回3 598例,最终临床诊断遗传代谢病患儿62例,包括氨基酸代谢病35例、有机酸代谢病12例、脂肪酸代谢病15例。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总发病率为0.035 3%,其中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和脂肪酸代谢病的总发病率分别为0.019 9%、0.006 8%和0.008 5%。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分别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0.015 9%、甲基丙二酸血症0.005 1%和原发性肉碱缺乏症0.005 1%。62例临床诊断为遗传代谢病的患儿中,51例(82.2%,包括17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和34例其他遗传代谢病)进行了基因诊断(另外11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拒绝进行基因诊断)。17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均找到2个致病突变,分别来自于父母。34例其他遗传代谢病患儿中29例找到2个致病突变,分别来自于父母;另5例患儿仅找到1个致病突变,其中2例高甲硫氨酸血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本地区发病率较高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和原发性肉碱缺乏症。串联质谱筛查出的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筛查指标异常,随访中尚未出现特异性临床症状,需要进行更长期的随访。
简介:中国传统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她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中医药学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她与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密不可分,其自身独特而丰富的内涵昭示我们:单纯从自然科学领域去探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结合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在已迈入21世纪的今天,为了使祖国医学更广泛地走向世界,进一步造福于人类,我们必须从多学科、多领域、多层面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使之发扬光大。《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办刊宗旨是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服务,主要反映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中医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辟有中医文化、哲学、史学、文献研究、人物、教育研究等专栏;刊登中医文化、哲学、经济、中医学史、中医文献、医学心理、医学伦理、中医海内外教育等方面的论文。属于下列文章的将优先发表:(1)有重要理论和学术价值或发表后具有广泛引用价值的文章。(2)各级基金资助项目的课题论文。(3)紧随时代脉搏,及时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论文。这是一方新的园地,真诚地希望大家不辞稼穑之劳,辛勤耕耘,让她根深叶茂,花艳果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栖霞区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发生率,节约治疗成本,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方法择栖霞区2014年四个社区参加宫颈癌、乳腺癌疾病筛查的35-64岁的适龄女性12500例为研究对象,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者1例(1/12500),病理确诊为宫颈原位癌,CINⅢ级16例(16/12500)35-50岁为高发人群。乳腺癌者6例(6/12500),其中病理确诊乳腺原位癌3例,乳腺浸润癌3例,45-60岁为高发人群。CIN(I-Ⅲ级)66例(66/12500)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文化水平不高,缺少保健意识,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和早婚早育为“两癌”好发因素。结论在地区内实施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可以尽早检查出病变,全面降低“两癌”发生率和病死率,这对于保障女性身心健康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市新诊断的青年学生人群HIV-1基因亚型及耐药情况,为该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9月至2019年7月期间南京市新诊断的200例青年学生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人口学信息,并采集血样。通过RNA提取、PCR扩增,成功获得pol区片段191条,进一步进行亚型和耐药突变分析。结果CRF01_AE (41.4%)和CRF07_BC (30.9%)为主要亚型,其他依次为独特重组型(unique recombinant forms, URFs) (15.7%)、CRF55_01B (5.2%)、CRF68_01B (3.1%)、CRF67_01B (2.6%)和B亚型(1.0%)。耐药突变发生率为16.8%,其中传播性耐药率为4.2%。CRF01_AE、CRF07_BC、CRF55_01B、URFs及其他亚型毒株的传播性耐药比例分别为2.5%、1.7%、10.0%、10.0%和7.7% (P>0.05)。结论青年学生人群中HIV-1重组毒株快速出现,需引起高度重视;传播性耐药临近警戒水平,需要持续监测。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气象因素对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为患病居民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针对性预防措施,从而帮助患者有效延长存活期、提高生存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分析南京城区2003-2007年气候变化对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分析各气象因素与疾病日死亡人数的相关关系,并进行曲线估计分析。结果南京市区2003-2007年居民心死亡人数有所上升,但死亡率无上升趋势(X^2趋势=3.71,P=0.054)。夏季,当日最高温度高于32℃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增加(Z=9.24,P=0.001);冬季,随着日最低温度的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逐渐增加,但是没有死亡人数明显增加温度转折点。平均气压与之呈正相关(r=0.27,P=0.001);相对湿度(r=-0.04,P=0.001)、降水量(r=-0.12,P=0.001)与心血管疾病死亡呈负相关。结论夏季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明显增多的日最高温度的临界值是32℃,低气压、潮湿的环境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16年至2018年南京地区医疗机构临床路径运行情况。方法调查南京市33家医疗机构(15家三级医院、18家二级医院)临床路径运行情况,统计3年间开展临床路径的专业数、病种数、应入径例数、入径例数、完成例数、变异例数等相关数据。结果2016年至2018年,南京市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和完成率较为平稳,维持在80%与90%左右;变异率、临床路径管理比例逐年升高,分别由7.06%升至16.50%,由25.18%升至39.90%。结论南京地区医疗机构临床路径专业数和病种数仍有提升空间;应从制度设计、路径细化、技术融合等方面扩大临床路径的覆盖面,提升路径的管理比率和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