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原发癌的临床情况。方法对76例多原发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3∶1,同时性多原发癌27例(35.6%),异时性多原发癌49例(64.4%)。多原发癌的发病高峰时间集中于首发癌后的5年内,约60例(78.9%),多原发癌时间间隔为0~336个月。消化系统是首发癌和多原发癌的好发部位,其中首发癌的高发器官为食管、胃、肠道(55.3%),二发癌高发的器官为肠道、肺、胃、食管(67.6%)。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是首发癌和多原发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多原发癌的手术率明显低于首发癌。结论临床需提高多原发癌的诊断意识,掌握多原发癌发病特点、诊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
简介: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对于颈动脉斑块在急性脑梗死人群中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并希望探索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与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14天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3天内行颈动脉B超检查,内中膜厚度超过15mm定义为斑块形成,采用面积法评估其狭窄程度。同时记录患者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脑梗死类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药物服用史等。将以上血管危险因素参数纳入χ2检验,求证其是否与斑块形成相关。结果连续入组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03例(男性444例,女性159例)均进行了劲动脉B超的筛查,60岁以上患者313例(31.7%)。颈动脉B超发现191例患者存在斑块,其中单侧或双侧狭窄超过50%及以上患者41例,狭窄超过70%及以上24例。统计学分析发现,60岁以下女性患者仅2例(3.9%)发现斑块,60岁以上女性患者中45例(41.7%)发现斑块,因此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的可能危险因素(P〈0.01)。男性中年龄相关因素对于是否存在斑块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危险因素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的可能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内非卒中原因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卒中的科室分布及可能的原因,为制定院内卒中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内非神经内科、非卒中原因住院期间发生卒中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科室分布、患者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发生及确诊时间、危险因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和结局等特点。结果院内卒中共116例,男性多于女性(1.19∶1),平均年龄(56.0±17.7)岁,以缺血性卒中为主(60.34%,70/116),主要分布于血液内科20例(17.24%),神经外科15例(12.94%),急诊综合、内科重症监护室各8例(6.90%),普通内科、心内科各7例(6.04%),呼吸内科6例(5.18%),免疫内科、肾内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各5例(4.31%)。61.21%发生在住院7 d以后,多为安静起病,以肢体无力/麻木或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常合并多种卒中危险因素,缺血性卒中常见原因有:心脏疾病、血压过低、围手术期、感染、凝血功能异常等;出血性卒中常见原因有:凝血功能障碍、围手术期、血压升高、血液透析等。院内卒中总体结局不佳,院内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率低(2.86%,2/70)。结论综合医院院内卒中发病因素多种多样,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及时全面评估患者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并做针对性处理,避免诱发因素,对预防院内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呼吸经窘迫症( N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 2013年 4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 NRDS患儿 52 例,其中早产儿及足月儿各 26例,对其相关围产期因素进行整理,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胎龄 NRDS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结果:高危因素中,两组在剖宫产、男性、窒息、吸入史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P<0.5);临床表现上,两组在胎龄、出生体重、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上差异具有显著差异( P<0.5)。结论:剖宫产、男性、窒息史、吸入史等都是发生 NRDS的高危因素,尽可能减少择期剖宫产,防治窒息及吸入史等高危因素对于防治 NRDS具有积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合中药治疗不孕症的应用。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2月90例不孕症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氯米芬口服治疗方案,观察组则给予针灸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不孕症治疗效果;月经紊乱纠正率、排卵率、妊娠率;干预前后患者T、FSH、LH、LH/FSH。结果观察组不孕症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月经紊乱纠正率、排卵率、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T、FSH、LH、LH/FSH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T、FSH、LH、LH/FSH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合中药治疗不孕症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激素水平,纠正紊乱月经,提高排卵率、妊娠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远端复杂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临床病例资料回顾分析。方法择于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肱骨远端复杂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一般组和观察组,一般组患者予以Y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以及跟进随访得出,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概率为94.44%,一般组患者治疗优良概率为75.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概率为8.33%,一般组并发症概率为22.22%,实验组明显优于一般组,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性骨折,手术复杂、难度大,双钢板内固定术,有效防止黏连、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已经成为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效提高了治疗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炎性指标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从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32)与观察组(32)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14天为一个疗程。观察炎性指标、血脂指标、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概率为87.50%,对照组有效概率为71.88,在有效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在炎性指标与血脂指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明显变化(P<0.05),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治疗,能使好转概率得到明显提升,使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例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为合理治疗及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诊疗线索,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原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HPS患儿3例的临床资料,检索文献,结合病例合理归纳并解释相关结果。结果3例患儿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均为高热(≥39 ℃);3例患儿最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两系或三系减少;2例患儿出现肝脾肿大,1例未发现肝脾肿大;3例患儿均有转氨酶升高,2例较严重,1例轻微;3例均有铁蛋白明显升高及纤维蛋白原降低,均无高甘油三酯血症;2例在发热过程中有皮疹出现,1例皮疹出现较晚,1例未见皮疹出现;3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3例患儿中2例行骨穿检查明确,1例骨髓象见网状细胞吞噬血细胞现象,1例骨髓涂片可见利什曼原虫,2例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1例因病情进展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尸检发现肾上腺肿物。结论HPS的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凶险,病因复杂,临床预后各有差异。临床如遇到不明原因发热伴血细胞减少者,应考虑到此病的可能,需详细询问病史及生活居住史,尽早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脑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2月收治的1例抗mGluR5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数据库中已报道的13例单一抗mGluR5脑炎患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主要症状为精神行为异常(13/14)、认知障碍(11/14)、睡眠障碍(9/14)、癫痫发作(8/14)、意识水平下降(6/14)及运动障碍(4/14)。4例患者头部MRI异常,包括T2像上右侧颞叶内侧高信号、双侧脑桥上部高信号,FLAIR像上双侧顶枕叶后部皮质高信号及T2/FLAIR像上双侧额叶、右侧枕叶/小脑高信号。6例患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和抗肿瘤治疗。14例患者中共有3例复发,使用免疫疗法后症状仍有显著改善。除1例患者院内死亡外,末次随访时(中位时间20个月),6例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结论抗mGluR5脑炎症状不局限于边缘系统,存在复发可能,免疫治疗效果良好;患者多合并霍奇金淋巴瘤。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住院新生儿及婴儿TORCH感染的临床及TORCH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实验室资料。方法采用ELIAS法检测110例住院新生儿及婴儿血清TORCH特异性抗体。结果110例标本中,检出巨细胞病毒(CMV)特异性IgM27例,IgG64例,风疹病毒(RV)特异性IgM1例,IgG56例,弓形体病毒(TOX)特异性IgM及IgG为0,单纯疱疹病毒(HSV)特异性IgM0例,IgG49例。TORCH的总感染率为24.55%(27/110)。TORCH检测IgM阳性者以肝炎综合征为主,其次是呼吸道感染、VitK缺乏。结论ELISA法检测TORCH血清特异性抗体,具有方法简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及时获得检测结果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门诊就诊、有NSSI行为、年龄13-17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其性别、年龄分布、家庭情况、自伤动机、自伤方式、部位、精神科诊断及处置情况进行研究。结果:青少年NSSI行为多发生于青少年早期;女性居多;自伤动机中,舒缓情绪占93.16%,比例最高,其次为控制情境或他人;自伤方式以刀割为主,部位多为前臂与腕部,频发者居多;NSSI行为多由老师或同学发现, NSSI行为者本人及监护人对NSSI行为危险性普遍不重视;合并精神障碍比例(24.14%)较高;心理治疗是有效干预的主要手段。结论:舒缓情绪是青少年NSSI行为产生的主要动机,心理治疗是有效干预的主要手段,青少年NSSI行为者及监护人对NSSI行为的危险性普遍重视不够,早期发现和早期有效干预非常重要。